━━━━━
最近一期《纽约客》中有这样一幅漫画:一名精神病患者躺在沙发上,治疗医师坐在他身后。标题上写着:“我猜人人都有跟我相同的愿望——成为一个坐拥10亿美元的混蛋。”我们笑,是因为我们意识到了一个可悲的事实:管理当今最成功的技术公司的许多小兄弟都是粗鲁的自大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见到了这么多混蛋技术(jerktech):鼓励反社会行为或将这种行为货币化的应用程序或其他技术。正因如此,硅谷不良行为的“招牌”公司优步认为,使用灰球(greyball,指暂时或临时拒绝某人的打车请求)来对付调查该公司的公职人员是没有问题的。
2010年的电影《社交网络》让无数“掉进钱眼里”的企业创始人满脑子都想着如何得到令人称羡的10亿美元,变成了金钱病患者(lucrepaths),即病态地迫切想要赚钱的人。哪怕他们只尝到了一点点甜头(通常是在种子期首轮融资后),许多人也会抽出霸凌钱包(bullywallet),用这笔钱行不公或不义之事。他们成为庸俗精英(vulgarati)的缴费会员,变得粗鲁或缺少品味,沉溺于能提高购买者自负感或地位的虚荣资本(vanitycapital)、货物或服务。他们建造表面上“面向所有收入群体”的建筑,却同时开辟一道穷人入口(poordoor),专供低收入人群使用。他们愉快地安装防止流浪人员装置(homelessdeterrents),即防止流浪人员在特定区域休息的实体障碍或设计。
这种可恶的财迷心窍或许能解释硅谷为何有些江郎才尽了。似乎每一次二次创业都是XX优步(Uber for x)的变种,他们试图将优步的按需商业模式套用到经济发展中的某一层面,比如交通出行、遛狗、酒品外卖,甚至是医药和法律。这种趋势被称为经济的优步化(Uberization),由此催生了一批斜杠青年(slashles),他们不得不同时从事两份甚至更多份工作才能在零工经济(gigeconomy)中生存下来。还有许多创业公司则将重心放在了提供做饭、清洁和洗衣等服务上。发现其中的联系了吗?没错,这些都是程序员的妈妈曾做过的事情,因此这类应用程序统称为母亲即服务(Mom-as-a-service,Maas)。
━━━━━
要想真切地看清楚硅谷到底沦落到了何种程度,你只需要看看近在眼前的在线广告业即可。例证A:近来硅谷最成功的广告策略是应当遭到斥责的诱饵窗口广告(chumbox),即网页中有标题和图片的窗格广告。这些广告伪装成内容链接,以博人眼球、骇人听闻或是夸张的内容吸引读者点击。(长期以来,chum在英文中用来指代钓鱼者扔到水中、用于吸引其他鱼类的碎鱼肉。也就是说,钓鱼者利用鱼饵吸引鱼儿咬钩,这大概最能言简意赅地表现互联网广告的现状)。这是制作点击诱饵(clickbaity)链接的最新手段,也是最下下策。点击诱饵是用来引诱那些粗心之人(有时甚至包括那些谨慎之人)的点击链接。唉,这种行为已经慢慢跨过营销的沼泽,渗透到定期发送分享诱饵(sharebait)的普通人家里。所谓分享诱饵,是指在社交媒体上推送的、旨在诱使读者分享的文本、图片或视频内容。推特上的这类推文当然也就被称为推特诱饵(tweetbait)。
数据科学家、脸谱网前雇员杰夫•哈默巴赫(Jeff Hammerbacher)几年前接受《彭博商业周刊》采访时遗憾地表示:“我们这一代人里最优秀的人才正在思考如何让人们点击广告。”然后他补充道,“这太差劲了。”的确如此,但近几年来这种势头已经愈演愈烈,因为这些年轻人才又开始思考如何凌驾于地方政府之上,用代码复制出他们的妈妈,把我们其余人变成焦虑、脆弱的临时工。“混蛋商店”大呼:嘿,硅谷——他们就要把你榨干了!
作者:Paul McFedries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