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错刀(ijincuodao)
2018
年,中国手机市场的大考之年。
小米在忙上市,
OPPO
、
Vivo
、华为在憋大招。
刀哥不禁思考,拼完颜值、硬件、软件
……
手机圈的下一块战场在哪?
就在市场看似平静之时,一个已经失去进入主战场资格的国产手机大佬以谁也没想到的方式硬刷了一波存在感。
酷派,向小米要专利费。
中国手机市场的厮杀很残酷,只有血汗,不信眼泪,酷派这位大佬的没落让人惋惜,但是它的成败与再次露面,却令人不得不深思其背后的真相。
最惨国产手机鼻祖级大佬
曾只用200天完成安卓手机研发
酷派诞生至今
25
年,最初靠研发寻呼设备起家,曾与思科联合开发了当时亚洲最大的基于
IP
的呼叫中心操作系统。
转做手机,是因为看到了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就已经能够收发电子邮件的黑莓,以及美国
911
事件爆发时,黑莓手机在网络通信上发挥的巨大作用和由此引发的美国黑莓手机热。
彼时,国内手机行业还处于贴牌生产的原始期,酷派已喊出要做
“中国的黑莓”
。
凭借早年做寻呼设备攒下的技术班底,酷派一跃成为国产手机鼻祖级大佬,创下多项行业第一:
2003
年全球第一款智能彩屏
CDMA 1X
手机、
2005
年全球第一款双网双待手机、
2012
年首款
LTE 4G
手机成功突破北美市场且同年整体市场份额进入全国前三、
2014
年‘领航
4G
’市场份额全国第一
……
安卓时代全面到来时,酷派曾包下一整个酒店,发动
500
名研发人员,
200
天干完国际厂商一年半到两年的活,完成了从
Windows
操作系统到安卓系统的转型。
随后,
中兴、华为、酷派和联想四大国产机巨头并称“中华酷联”,在国内市场所站份额一度高达75%。
然而如今,“中华酷联”只剩华为一枝独秀,最惨莫过酷派。
从
2014
年到
2016
年,酷派全球市场出货量由
4901
万部减少到
1500
万台,
2017
年全球出货量
1000
万部左右,已经跌出中国前十,连续多年巨亏,其手机产品早已淡出国人视野。
成败皆因“定制机”
还把两段“婚姻”过成悲剧
酷派开始做手机至今,靠抱大腿走上辉煌,又因为两段“不幸福的婚姻”酿成悲剧。
成也定制机,败也定制机
2008
年,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为了迅速发展
3G
用户,开始通过补贴的方式大量定制低价智能手机。
酷派坚定地成为第一批抱上运营商大腿的手机厂商。
2012
年到
2014
年,酷派是中国增速最快的手机厂商之一,占中国手机市场整体份额约
10%
,排名国产手机前三。
有业内人士回顾称:“酷派
80%
的出货量都来自于运营商渠道。”
但是,死于安乐。
酷派并没有考虑如何去摆脱对运营商的依赖,如何提升竞争力,而是迎合运营商的需求,推出更多低端机,忘了消费者才是自己的真正客户。
反观现在国内最火的几个手机厂商,从
2012
年已经开始脱离运营商体系。
所以,在
2014
年
7
月国资委发文称“电信运营商在三年之内大幅削减
20%
左右的销售和营销成本,并降低定制机、合约机的补贴力度”之后,酷派的危机迅速发酵。
松山湖的爱情佳话,变成撕逼
酷派已经错过转型最佳时期,失去布局先机,只能寄希望于外部资源。
2014
年
12
月
16
日,酷派与
360
在东莞松山湖签下一纸“婚约”:
360
注资
4
亿多美元,与酷派旗下手机品牌“大神”成立合资公司奇酷科技。这次牵手,一度被外界传为“松山湖的爱情”。
当时,
360
持股奇酷
45%
,是二股东。当时
BAT
都争相向酷派抛出橄榄枝,而
360
的周鸿祎表现出了最大的诚意,亲自上阵,甘当小股东。
但在随后的合作当中,酷派却和
360
发生了巨大的分歧。
酷派指责
360
根本对大神不上心,只是一心搞自己的产品,还曾将大神品牌最畅销的一款手机从
499
元降到
399
元,给酷派造成不小的亏损。
在用人方面,酷派也指责
360
完全无视酷派大股东。合作
9
个月之后,奇酷公司中,酷派一方人员大量离职,除供应链之外的部门几乎都被
360
一方所把持。
360
对此的说法是,酷派方的支持一直无法到位。
2015
年
5
月,奇酷手机正式发布。
但是分歧也达到了一个白热状态,两家老大不惜在微博上互相对骂,放狠话。
360
这边
“宁可玉碎,同归于尽……谁拦着我做手机,我就干死谁……”。
酷派这边
“如果没有爱,你只是个充满仇恨的畜生”
。
为什么会这样?
这与酷派“脚踏两条船”有莫大的关系。
脚踏两条船,还是一条破船
酷派不想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于是又选了乐视。乐视拿
27
亿港币买下酷派集团
18%
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360
的周鸿祎大怒:“
谁在我背后捅刀子试图Screw我,我的原则是一定Fuck回去。
”
但酷派方面称,在乐视正式入股酷派之前,周鸿祎已经知道此事,并且表示欢迎,认为这样可以集合三家公司的实力来对抗小米和荣耀。
而最后,
360
以半价收购酷派所持的奇酷公司股票,将持股比例增加到
75%
,酷派至此彻底失去对奇酷的话语权,大神也旁落他人。
乐视则以较低的价格成为酷派的第二大股东,并且一分钱没花就将酷派子品牌
ivvi
收入乐视生态中。
在这场撕破脸皮的撕逼中,损失最大的莫过于酷派。
原本以为与乐视的结盟能够带来新生力,贾跃亭甚至曾经公开喊话,乐视
+
酷派要在一年内冲击
1
亿销量。
酷派加入乐视后推出的
Cool1
和改变者
S1
,几乎都是乐视手机的翻版,牛皮就这样吹破。
自顾不暇的乐视,却早已无力再为酷派注资。
2016
年度酷派巨亏
42
亿多港币,
2017
年度的财报至今未发。
回顾
2017
年,酷派产品线萧条,手机销量惨淡;中国区员工大幅裁减;原酷派总裁、元老级人物李斌
2017
年
3
月离职;刘江峰在
2017
年
8
月辞去
CEO
职位,负责海外市场的常务副总裁杜金彪
11
月离职。
酷派此时对小米发起专利诉讼,虽有刷“存在感”之嫌,却更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