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五道口
有用、有趣、有深度。专业团队追踪全球财经热点,精选影响您财富的资讯。优质阅读体验,投资必备神器。Read less, know more!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大件事  ·  明天,深圳多路段临时管制!公交地铁也有变 ·  2 天前  
深圳大件事  ·  太遗憾!坐镇深圳主场,他们含泪谢场 ·  2 天前  
深圳特区报  ·  手机这个功能,慎用!警方紧急提醒丨飞阅深圳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五道口

58个城市地铁,突然降温了!

金融五道口  · 公众号  ·  · 2024-07-31 00:00

正文

请大家 点击图片上方 财金新天地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 设为星标 ”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来源: 米宅 (本文不代表财金新天地立场)

1


在中国,几乎每一个大中城市,都有一个地铁梦。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地铁绝对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甚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座城市的能级有多高。


截至6月底,中国内地有58个城市拥有地铁,总里程高达11409.79公里,今年上半年,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194.06公里。


虽然拥有地铁的城市不少,但总里程达到500公里的城市并不多,只有北上广深,成都、武汉、杭州达到了,其中杭州和成都还是因为前几年有超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才加速推动的轨道基建。


但从去年开始,几乎所有的城市,地铁里程的发展速度都开始降温了。


比如深圳批的地铁5期规划,由之前的13条线减少到了9条,总里程从226公里缩减到180公里。


比如绍兴,前几年蹭上了杭州的热度,绍兴地铁一号线在前两年和杭州地铁5号线连通。但绍兴后来获批的地铁二期规划中,被砍掉了地铁3号线,里程数从91.1公里降低到只有60.1公里。



经济热门城市里程缩短的同时,门槛也在提高。


要想修地铁,得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城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不低于300亿,地区生产总之在3000亿以上;


二是人口限制,市区常住人口达300万以上。


这两条限制,把很多三线以下的城市拒之门外。


毕竟修地铁这件事,黄金万两,不是随便来个小城市都能负担得起,即便有钱修,后期也不一定有钱维护。


这几年国家也看到,该修地铁的城市也修得差不多了,是时候降降温了。


2


不只是地铁发展速度在降温,去年开始,大家有没有感受到,整个大基建发展速度都在降温。


这和我们国家的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过去30年,我们处在经济迅猛发展阶段,最开始工业化飞速发展,紧接着过度到城市化,现在城市化也发展差不多了,基建到了一个稳定阶段,速度自然要慢下来。


毕竟,一公里造价6个亿的地铁,加上后期营运成本,地铁公司很难赚到钱。


据统计,全世界90%的地铁线都在亏钱,但这是一种普惠福利,是发给社会的一种交通补贴。


不幸的是,这种福利,又被一些人利用,过去的区域板块,一旦地铁通车,房价就一飞冲天。


今年二月,哈尔滨由于债务率指标超出相关要求,国家发改委就暂不受理哈尔滨的新一轮建设规划。



同样的,今年公布出来的还有12个省被点名不得开新工程项目,包括天津、内蒙、东三省、西南四地、甘肃、青海、宁夏,这些省大家一看便明了, 债务负担过大,别说修地铁,别的新工程项目也要停下来。


债务问题,这两年被摆到了桌面上,过去是投资驱动经济发展,很多省大搞举债,地方为了数据,把债务大幅提高。


典型如贵州、重庆、天津,这些地方债务率都极大。


所以为什么地铁修建要降降温,实在是某些地方的债务率高得离谱。


重点是某些地方的地铁,压根儿不需要修,人口少,流动性又低,还在激进地规划地铁,本就超出了地方的实际发展需求。


像重庆、宁波等城市,有的郊区地铁站周边全是农田,很多年都没有任何改变,这其实是对城市扩张误判的缩影。


现在大城市人口增速在放缓,有的城市新城、新区人烟稀少,部分中小城市已经从扩张转入收缩状态。


当一个城市不再扩展,走向收缩时,没有发展起来的地方,修出来的地铁线当然是一种 巨大浪费。

3


当下不管是地铁还是地产,都已经进入到存量时代。


之前有个工程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地铁每投1亿元建设,就能拉动约2.6亿元GDP增长。


2019年之前说这话的确没毛病,因为那时候我们处于增量市场,站在今天的视野下,建地铁和拉动经济增长,已经不是完全正相关关系。


以上海为例,2019年到现在新增的19个站点中,流量正在走向弱化。


熟悉这些站点的朋友应该知道,这些站点对周边房产的影响也在下降,当年那句地铁一响,黄金万两的口号正在淡淡远去。


统计:米宅;时间:截至2024上半年


以前,地铁能开到的地方,大家还能称作上海,开发商们也把地铁放在第一位介绍。


但这两年,远郊的房价已经不再唯地铁论,即便是2019-2022年房价依然在大涨的上海,部分郊区板块也并没有因为地铁连通而变得涨势惊人。


这有两大原因:


1、城市基建浓度相对饱和;


2、需求者对产业、配套有了更深度的思考。


显然,当城市基建发展到另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时,楼市也会被更加理性地对待。这时候城市再加速扩建地铁,已经意义不大。


4


为了避免一些城市加速扩建地铁,那就是直接发文件,把地铁门槛设置到合理的高度。

之所以不再搞扩张,是因为本身地铁就是个亏钱项目,各大城市包括一线都一直烧着政府的补贴过紧日子。

很多人疑惑,深圳、上海、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地铁不都挤满了人?怎么地铁公司还会亏钱呢?

我们来用数据说话,2023年公布的29个铁路公司中,扣除政府补贴后,净利润为正的仅有福州地铁。如果把政府补贴去掉,地铁公司全都在亏钱。

数据来源:铁路公司;整理:米宅

为什么地铁公司会亏钱?

1、建设成本大。 地铁每公里造价大致在6亿元,复杂的地方,可能更多。

2、运营、维护成本高。 数据显示,地铁每年的运营成本,大致在‌每公里1000-1500万之间。‌

一座超大型城市,地铁里程在500公里左右,一年地铁运营成本就得几十个小目标。

单纯建地铁,是一门非常差的生意。

那过去这些地铁公司是怎么营运的呢?就是绑定,绑定一系列商业地产,这盘棋就活了。

比如北京地铁,在地铁线路的周边搞房地产,搞土地一级开发,去年的收入就有113.2亿,同比+80%。但仔细一看我标记红色区域的地方,去年开始收入明显下滑,为什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