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天
小约翰牧师解读
弟兄姊妹早安,我有感动要给大家第三次来讲解路得记,因为你们中有不少人向我反映听了路得记特别的感动,也特别感恩能够在路得记有更深入的沉思和默想。我们也从路得记特别看见上帝在普通人身上所展现的行动,他的慈悲、他的约和他的爱,就是上帝怎么样做了以色列这一个穷寡妇的邻舍,也激励我们怎么样去做别人的邻舍。
那你们在读路得记的时候有没有一些更深的思考,有没有不只是看历史,更是看这一位又真又活的神的活动和他百姓的信心呢?我们就一起再来第三次默想路得记,也特别从路得记来看跟我们今天的生活密切的关联,请记住,我们不是为了读一遍圣经而已,乃是借着读经让我们的生命有重整和更新,也能够活在神的引导之中。
最近有一个45岁的北京育儿嫂叫范雨素,她写了一篇文章《我是范雨素》,开头说:“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其实呢,这一个非常好的开篇来自于席慕蓉的《青春》那一首诗。席慕容在诗里面说:“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不管是灵感还是抄袭还是借鉴,那至少在两位作家的笔下都是认命,也都是怪命运。我们也常常是活在这样的一种命运给我们制造的罗网中,或者说命运给我们制造的茧之中,就像蚕的茧一样。最近我们家的孩子在养蚕,也许后面会看到蚕怎么样来织茧,你就看蚕怎么样来织茧,把自己裹在里边。有时候命运的丝线也一层一层把我们包裹着,让我们就那样活下去了,然后到最后也就认识到生活并不是天遂人愿,一切也无非是维持,然后尽量的不要起任何波澜和冲突,我们就活在这样一个自我稳定的小平衡状态中。那这样的一种生活的平庸,它并不是大奸大恶,甚至你也不能说它就不对,但是我们就看见这样的一种情境却是我们需要去突破,需要让我们的生命有更新之处。
我们的障碍也许不是去杀人放火,去犯那样的罪行,但是却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个悲哀的念头,一个认命的想法,一个翻来覆去难以摆脱的消极的思绪。那所有这一切就把我们给固定住了。但是藉着读路得记我们就看见另外一种生活的形式,也就是“眼中有光彩,脚步轻盈,充满激情的那种状态”,然后过于担当责任,展现出更深的爱,不断寻求做别人的邻舍。这样一种充满着激情的生命状态是多么美好,难能可贵的是这是由普通人创造出来的。
路得记,它没有波澜壮阔的上帝作为的描述,没有埃及的十灾,逾越节的恐怖,过红海的海水分开,还有过约旦河的立起成垒,还有耶利哥城倒塌的惊骇,没有云柱和火柱,没有会幕,没有士师记中的战争风云……但是恰恰是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发生在我们心灵深处的这些小小的故事以及对这些小小的障碍的突破才给我们带来更深的得着与看见,也让我们有更亲切的共鸣。所以我毫不讳言我对路得记的偏爱,也鼓励弟兄姊妹借着路得记读到你的生命深处。
是的,大家想一下,我们的生命是不是也常像拿俄米进入这样的一个荒凉和被剥夺的状态。我们也会不会过于看重别人的评价,对别人的言行所造成的压力而感到极其难受。
印度的甘地讲过一番话,他说有七件事足以毁灭我们的心灵:第一是富有却不服侍;第二是快乐却没有良心;第三是有知识却没有人格;第四是有生意却没有道德;第五是有科学却没有人性;第六是有宗教却没有牺牲;第七是有政治却没有原则。
弟兄姊妹们,你想一想,很多时候是不是你也常常活在这样的状况之中,或者说本身我们也并不富有而穷乏,而这种穷乏又因着别人的压力给我们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我们可以想一下很多时候我们也不愿意起来去面对真相,也不愿意从我们躺着的这种处境中起来。
所以,主耶稣在毕士大池边见到那个躺了38年的瘫子,他首先问他的问题是什么:“你要痊愈吗?”真的,一个人躺的时间长了,他就宁可躺在那个自平衡和小平衡的状态,而不愿意打破。因为,你也很难对他的状态有一个苛责,所以比阶层的固化更难、更可怕、更有危机的是生活的固化和心灵的固化。就这种坚固的僵化状态会给我们制造一个蚕茧的那个茧,让我们就活在安于荒凉或者安于快乐的状态,以致于就没了生活的激情。
我离开高校的时候,其实我早就预见到高校生活对我的灵性其实有不好的那一面的影响,尽管也有好的一面,就是我在40岁就已经觉得混到头了,也觉得可以看到自己60岁退休的那个状态。因此,那样的一种生活的确是在物质上很丰足,但是在心灵却会容易带来一种僵化和危机。人也容易躺在病态中、常态中,就会忘了信仰很多时候是意味着去完成不可能的事,挑战自我去冒险,乃至有时候信仰像赌博,它带来恐惧与战栗,但是它也带来突破和更新!
因此,在路得记中我们看见拿俄米,当她自己的丈夫和两个儿子都死去了,她完全可以跟儿媳妇就在那样的生活中活下去,然后既然没有什么指望何必要回到家乡被人家数落,带来那么沉重的压力。所以她的发言非常的激烈,也说明当时给她的压力多么大!因为她来到伯利恒,合城的人就都惊讶。你想一想这个压力是何等巨大!弟兄姊妹你想一下,当时你愿意动身回去吗?我想这对每一人都是一个很大挑战。因此,这也提醒我们说到底你的决定是使你远离教会还是使你更委身教会?其实都是一个我们需要去反省的大问题。
同时,我们也看见她们回去之后,她拿俄米也完全可以去卖地。我们从后文可以看见她是有卖地,那因此呢也就可以维持过那样的生活就行了。但我们看见路得却不愿等着卖地然后不劳而获,而是主动提出来说往田间去蒙谁的恩就到谁的身后拾取麦穗,而且她还有一个稍微有点过分的要求就是跟着收割的人拾取打捆剩下的麦穗。一般呢,以色列人是人家把那个麦捆扛走之后,你再去拾这个麦穗,但是路得呢却想着多拣一点,当然她不会去抽捆里的,但是她却想着多拾取一点麦穗,也就是她拣麦穗还要成为最会拣麦穗最有收获的女孩,你就看到她不是那种愿意苟且的女孩子。你想一个外邦的女孩子,那么大胆的去跟大财主波阿斯,去跟仆人去讲话,而且吃饭的时候还跟人家坐在一起,丝毫没有觉得卑贱,尽管卑微但是却没有卑贱。也就是说,你在路得的眼睛中会看到光彩,尽管已经被生活蹂躏,但是没有认命,她相信投靠在耶和华翅膀的荫下,连拣麦穗都要拣得这么精彩!
第三章到了拿俄米促成路得的婚事,这也是让我非常吃惊的,也就是拿俄米说:“女儿啊,我不当为你找个安身之处,使你享福吗?”她也完全不需要来打破这种平衡状态,路得既然愿意来服侍她,两个人可以过上小康的生活。但是呢,她却一定要鼓励路得来沐浴抹膏,换上最好看的衣服,下到场上,然后去求婚,这也实在是看见拿俄米也愿意为了信仰有一定程度的冒险。尽管我们对当时的风俗不是特别的了解,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这还是很有挑战的。它也使古井有了波澜,而且准备要介入历史来书写新的篇章,这实在是一个有激情的计策。
接下来我们也看见波阿斯,波阿斯其实是跟那一位至近的亲属他们其实也活在一种维持的状态——他们本来应该主动去关心路得和拿俄米,但是他们也并没有去做。也许对波阿斯来说,因为还有人更应该去做,所以他就不一定非得自己行动了吧。多少时候我们也是有这种心态,结果呢,这个时候路得的求婚使他更深的看见自己的责任。而后来他又进一步的去做这一件事,而那一个至近的亲属说:“恐怕于我的产业有碍,我就不赎了,你可以赎,你也可以娶路得”。那这个时候,波阿斯所做的就是过于他的责任,他也表达了他更深的爱,他的眼中也有了奇异的光彩,他真没觉得他在施舍路得,而是他也爱慕路得这么贤德。从而我们也看见神的手在促进两个人的结合。所以我想他把这个事办成了,也是脚步轻盈。
你特别注意长老来祝福路得和波阿斯的时候就特别提到:“愿耶和华从这少年女子赐你后裔,使你的家像他玛从犹大所生法勒斯的家一般。”也就是他玛尽管有很多的问题,跟她的公公也有着这种乱伦,但至少她有激情,要提醒她的公公去承担该承担的责任,要为犹大这个支派来留后裔。然后也愿意参与弥赛亚谱系的建造,至少这种信仰的激情是非常的迷人。
所以,弟兄姊妹,我们就看见他们三位都是属于那种尽管没有参与了大历史,但却是在小历史中来做出来普通人不普通的经历。那么这种经历是敢于豁出去,从船上走到海上。我们的生活不断让我们自我中心,两眼失去光彩,也不断让我们来追求一种平庸的安稳。但是,我们的主却一定要让我们行到海面上,让我们要敢于舍弃,敢于迈出第一步。
迈出第一步的关键是什么呢?就是信心,相信耶和华的荫蔽和引领;同时也要敢于做别人的邻舍,能够去为别人的益处更大程度的委身和舍己!上帝做以色列的邻舍,主耶稣做了以色列做了我们的邻舍,就像波阿斯娶了路得一样,那我们正是要做别人的好撒玛利亚人,能够真的去爱去付出去行动。
弟兄姊妹,千万不要误解认为爱只是一个沉重的责任。不,你真的去爱神去爱人尽心竭力的时候,你自己也完成了对你的更新,不是你自己完成,而是上帝透过你的付出让你因着舍而得,让你的生命在付出的过程中而更新。因此,千万要记住去爱别人才是你真正快乐的秘诀,一定不能躺在你的茧中以致于失去了生活的滋味和信仰的激情。所以,借着路得记我们看到了一种平凡中的超凡的信仰实质,也让我们能够靠着神去过这样一种美好生活。所以,我们的付出很多时候不是云淡风清,乃是尽力舍弃,为了神而敢于冒险,这种冒险到最终也是一种真正的投靠,因为你是投靠在耶和华翅膀荫下。
我们一起祷告:“天父上帝谢谢祢把路得记赐给我们,让我们透过这三天的学习更深默想祢对我们这么好!主啊,让我们也尽心竭力去成为周围人的邻舍,在服侍中享受祢给的喜乐油的膏抹。愿祢赐福我们教会每一位,使大家都为祢而活,为祢而舍!祢给我们信仰的激情和生活的动力!祢使我们破茧而出!祷告奉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圣道在我心第52天 | 多走一步(路得记1-4中)
圣道在我心第51天 | 神如何介入历史(路得记1-4上)
圣道在我心第50天 | 基督如何作王呢?(士师记21章)
圣道在我心第49天 | 整体失败(士师记16-20)
圣道在我心第48天 | 从耶弗他到参孙(士师记11-15章)
圣道在我心第47天 | 得胜与软弱(士师记6-10章)
圣道在我心第46天 | 每况愈下(士师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