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橄榄古典音乐
全国最受欢迎的古典音乐公众号。听音乐,长知识。《橄榄古典音乐》杂志季刊全国发行。因为有橄榄,生活更精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褒优贬劣价值先  ·  这样赏心悦目的海景房,为何不自留全抛售? ·  13 小时前  
褒优贬劣价值先  ·  这样赏心悦目的海景房,为何不自留全抛售? ·  13 小时前  
健康中国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  2 天前  
魅力儀徵  ·  钙含量比牛奶还高!春天多吃这几种蔬菜 ·  3 天前  
融媒吴江  ·  正大量上市,两男子吃进急诊!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橄榄古典音乐

张昊辰:弹巴赫?或许可以再等等

橄榄古典音乐  · 公众号  ·  · 2018-10-18 09:39

正文



说实话我自己都很惊讶,从业多年还没有机会采访张昊辰。与其说“没机会”,倒不如说对这件事并不着急,相信总有一天能够和他聊聊。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搜索他的名字,你可以找到各类风格的媒体报道,连他的粉丝会都开始系统发表对其琴艺的评论。张昊辰已经成为了中国钢琴领域的一种现象。



文/顾超


从大众传播角度,张昊辰不是什么超级明星,没上过什么娱乐新闻,为人低调内敛;但他有一批无比欣赏他的才华,并且真诚地喜欢他的演奏的拥趸,这一切都来自他的演奏。他曲目涉猎广泛,从古典到现当代有着宽广的视野,技巧出众之余更有对音乐性的探索精神,简单地说就是 事业有成却依然把自己放置在音乐之中 ,这种可贵,让知音们愿意呵护他的成长发展,让我不禁想起了许多上世纪初的钢琴巨匠们。


▼张昊辰演奏,李斯特《西班牙狂想曲》


前几天,他回上海着手准备与夏伊率领的琉森节日管弦乐团的合作演出,抽空和我闲谈了一会儿,我们的话题几乎紧密围绕音乐,却也折射出他的人生态度。




模仿意味着失去自己

科尔托演奏,肖邦 《升c小调夜曲》op.27 第一乐章

事实上,张昊辰花了很多时间去听老录音,他很喜欢法国的科尔托(Alfred Cortot),对他来说这是极具吸引力的演奏,不在乎他演奏什么国家、什么时代的那部作品,也并非他的技巧如何炫目,而是那种组织音符的能力,让他意识到 作品本身置于一切之上的可能性 。而这种欣赏也不会带来模仿,他绝不会因为喜欢某个版本而去追随,“模仿意味着失去自己,也就没有了演奏的自由”。

阿尔弗雷德·德尼·科尔托


“自由”这个字眼,在张昊辰的言谈中出现的不多,但他显然很看重这个词。在他看来,老一辈钢琴家常常不完全遵照乐谱来弹,在他们认为恰当的地方会做出自己的调整,这使得他们的品味得以彰显,而又不破坏作品的内在价值。“音乐不是从脑里出来,而是从心里流淌出来”,张昊辰如是说。“ 如果有更加合理、并且符合直觉、自然而然的表达方式,还要偏执于乐谱的每个细节,偏要做成和谱子一样的结果,从音乐的属性来看这并不可取 ”。




拉赫玛尼诺夫的智性



▼拉赫玛尼诺夫《升f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1 第三乐章

近阶段, 拉赫玛尼诺夫 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是张昊辰的常备曲目。或许很多人对他的印象是更为深邃、沉稳的样子,超乎他年龄的睿智和判断力,拉赫玛尼诺夫则多以情绪的铺张和技巧的炫目示人。

张昊辰 © 高尚


而他却在研读乐谱和聆听历史录音的过程中找到了不同的结果:“其实拉赫玛尼诺夫本人的演奏并不滥情,他甚至在 追求一种朴素的东西 。”张昊辰认为,拉氏和肖邦类似,虽然外表浪漫抒情,富有取悦人的美妙外衣,但是其本人的风格并非张狂或是外露的,那些音符只是他感知到时代后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特质而已。在张昊辰的手中,拉氏的协奏曲也能被更多地还原出几分智性来。




与琉森:小调的莫扎特



哈斯基尔钢琴,马尔科维奇指挥拉莫鲁乐 团,莫扎特《c小调第24号钢琴协奏曲》K.491 第三乐章

对于所有的钢琴家来说, 莫扎特 既可以是《“初学者”奏鸣曲》那样单纯无污染的小清新,也可以是《d小调幻想曲》那样的断章氏的悲痛回忆,而到了傅聪先生的口中,莫扎特有如贾宝玉一般的“赤子之心”,又 有如孙悟空一般的变化本领 ,在古典主义时期那个强调结构与框架的创作思潮里,莫扎特在格式之上构筑起来的灵感空间,足以让任何钢琴家探寻一生。




和夏伊执棒的“交响乐梦之队”琉森节日管弦乐团首次合作,演奏的是《c小调第二十四协奏曲》,加上《d小调第二十协奏曲》,是莫扎特那二十多首 阳光满溢 的大调钢协创作中夹杂的仅有的两首 色调阴郁 的作品。对张昊辰来说,莫扎特总是隐约透出“超越时代的东西”。他曾说莫扎特应该生在浪漫主义时期,或许因为他细微的情感表达,和古典时期的简洁、开朗略有出入,但正是因为他生在了古典时期,才有了独一无二的神童。想想也是,在《安魂曲》或是《单簧管协奏曲》这样的晚期作品里,那种似乎来自远方的悲悯和安详,还有谁能写出来呢。


▲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夏伊和张昊辰单独排练


过了七八首莫扎特的钢协,这也是他第一次挑战这首协奏曲,能够和如此顶尖的指挥和乐团合作,张昊辰也自然做足了准备,他很自然地和我讲起了两首小调协奏曲之间的差异。“难怪贝多芬会为他最爱的那首d小调那首写下华彩,确实那一首的戏剧性和张力更加明确,而这首c小调则似乎更‘虚’一些,没有那么鲜明,但这也赋予了作品亲密感, 你没有办法说清楚他的每一个表情 ,诠释上也给了我更大的诱惑,去思考如何把握这部作品。”



艺术家要起到引领作用



▲张昊辰演奏,亚纳切克《钢琴奏鸣曲1905年10月1日》


闲谈之中,我听到了张昊辰超越年龄的思考深度,也发现他对于音乐艺术的责任感和热爱之心是这个时代极其稀缺的。我们可以轻易地去经营一个文化现象,并且将其转化为金钱,但却忘了其中的真意。张昊辰说,如果为了 短视的利益去牺牲艺术,那是违背他的本心的


音乐会上,他更愿意去“挑战”观众,而不是去迎合他们。观众有他们的舒适范畴,如果要满足日常的消遣娱乐,那么流行歌曲往往足矣,而古典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于舞台上,其目的正在于带领观众走出那种完全舒适的欣赏氛围,去领略闻所未闻的世界,甚至要经历一些苦涩和艰深,他坚信 艺术家需要起到这样的引领作用 ,因此他常在节目单里加上几首颇具有挑战性的作品,如他即将在包括琉森钢琴节在内的多场演出中呈现的布列兹《第一奏鸣曲》。“有人告诉我,他很意外还有这样的音乐,还想回家后进一步了解,哪怕他最终不会爱上这样的作品,也是个不错的开始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