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的一个奇特之处就在于它是围绕着结尾来构建的。
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来访者和治疗师共处的时间是有限的,治疗的成功是以来访者达到预期目标,结束治疗为标志的。
当人们面临分手或者任何其他分离时(比如亲人的离世,离开家乡等等),通常会有这样的体验:
而心理咨询中的咨访关系,本身就是一份很特别的亲近关系。
随着咨询过程的推进,情感卷入会越来越深,
咨询师和来访者彼此都带上自己的人格和真心,结束这么重要的关系,
悲伤和不舍无可避免。
如果这一过程处理得当,咨询师和来访者互相挥手告别、彼此祝福感恩,
不舍中带着坚定和温暖、前行中透着勇气与力量。
一旦处理不好,可能对咨访双方造成难以预料的影响,
比如
来访者可能会 :
-
面临分离焦虑时重新体验被抛弃、悲伤、死亡焦虑、愤怒等,造成创伤加剧;
-
咨询关系受到极大影响,继而产生症状复发或脱落等反应,影响咨询效果;
-
来访者带着移情和怨气离开,非常危险,极端的访者可能会自伤/自杀……
而咨询师在这一阶段承受的来自来访者的压力
更急更猛烈,想要抽身在外、独善其身几乎不太可能:
-
可能要承受来访者的暴怒/移情,处理不好可能会被投诉/网络曝光等,严重影响个人的声誉;
-
咨询师在来访者身上见证到了自己的失败,这种受挫体验可能激发起自身
被抛弃的恐惧
,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
自责
(自己技术不成熟)、
合理化
(他不适合我)、
防御
(没什么关系)、
质疑
(我做错了吗)……
-
咨询师可能移情到下一个来访者身上
,
比如
显得用力过猛,
或者
过度满足
下一个来访者,最后导致咨询失败、来访者脱落……
因此,结案作为咨询中无法逃避的过程,
是
每一位咨询师都应该重视并加强专项训练的!
不同咨询师的工作学派、方式、风格的不同,以及在不同咨询类型(个体咨询、伴侣咨询、家庭咨询),在处理结案的时间、方式上可能各有不同。
为了让更多心理咨询师系统且熟练地掌握咨询结案知识,
简单心理Uni和徐钧老师一起联合开发《心理咨询结案实操手册》:
✅
这是徐钧老师首门线上结案课,凝
结
了他近30年结案临床经验
;
✅
这是一门
结构清晰、内容全面、跨流派通用
的结案实务手册,覆盖短/中/长程结案知识;
✅
这更是一门以助力咨询师临床应用为目标的结案训练,
聚焦重难点讲解,结合大量案例分享,N种结案难题一网打尽!
原价
1199
元,限时优惠价899元
9月19日开课学习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课程详情👇
通常在咨询的前几次是初始访谈阶段,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咨访关系,了解基本信息,共同设定一个可行的咨询方向。
根据来访者的咨询目标,结合其问题的复杂程度、其依恋类型、人格水平、心智化水平等情况收集及综合评估,咨询师会与来访者讨论他们将进行短程、中程或长程等不同周期的心理咨询。
一般短程咨询的来访者咨询议题和目标明确落在某一方面,例如:
我刚经历失恋很痛苦要如何走出来;或是马上面临一场重要的考试/面试,我感到焦虑紧张怎么办……
咨询目标的评估是短程心理咨询是否推进到结案阶段的重要指标。
当咨询师观察到或来访者主动提出当下应激事件激发的痛苦情绪已经缓解或消退,可以重新回到日常生活的轨道和节奏中,咨询师便可跟来访者探讨其目标是否达成,
如果已经达成预期目标,便可探讨关系的结束;
但也可能面临需要变更或加入新的议题重新探讨,这种情况该如何应对?
在徐钧老师亲自设计的这门
《心理咨询结案实操手册》
中,针对短程咨询结案从如下五个主题深入,带领咨询师掌握短程咨询结案实务:
-
如何评估短程案例结案:目标取向
-
短程案例过程的发展线研究
-
短程案例结案的免疫技术
-
短程案例结案设置的多样性
-
短程案例结案作为中长程的转化
一般来说,理想的中长程心理咨询会有一些共通的咨询目标和成长方向,如果来访者有以下这些表现,意味着这段咨询历程在一定意义上是有效的,并可以考虑步入结案阶段。
在咨询历程中,来访者和咨询师充分投入并创造出修正性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可以让来访者感受到自我被不一样的对待,看到更完整的自我,来访者发展出可以拥抱并接纳脆弱的能力。
他们变得更安全、更一致,更有韧性的自我意识,以及拥有稳定的情感联结。
从过去负面消极不安全的内在运作模式转变为更积极安全的模式,这是心理咨询的目标也是咨询师的任务。
当来访者拥有更稳定的情绪反应,更有弹性的行为模式,以及更稳定的自我认知及自我评价,可以视自我为有价值、有意义、值得被爱的个体;
与此同时,来访者发展出亲密关系的建立、维系与修复的能力,视他人为安全可以依靠的依恋对象,愿意冒险投入关系,不断学习成长。
总之,来访者形成对自我和外界更安全整合的心理模型,可以有效面对生命中的挑战与考验,也可以更有信心地做出重大决定。
-
更敏锐的自我觉察力
-
更清晰的自我表达力
-
更稳定的自我掌控力
-
更积极的自我关怀力
-
更有效的心理复原力
但中长程结案通常因为双方情感卷入更多,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即便咨询师在这过程并没有失误,也可能不那么顺利,比如下面的案例:
咨询师A和来访者T已经保持了一年多稳定的咨访关系,咨询的主要议题是T在人际关系中的讨好。
随着咨询目标的逐渐达成,A和T在近期共同探讨了4次关于咨询结束的问题了,尤其因为T原本就对分离有很强的焦虑感,咨询师也特别留意和T讨论了这个部分,T还表示自己也觉得可以结束了。于是咨询师A评估T对于即将到来的咨询结束已经做好了准备。
咨询师A与来访者T约定的最后一次咨询到来了。A原本计划对T这个阶段的咨询进行大概的回顾和总结,并对TA送出祝福。
没料到,咨询师刚说:“那这是我们的最后一次了。” T突然爆发了强烈的情绪,指责咨询师要抛下TA,并说,自己这一周发现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结果咨询师也不问问TA这周怎么样,就要结束。
面对来访者突如其来的情绪崩溃,咨询师应该如何理解和应答呢?
在本课程中,徐钧老师从
结案时机、流程设置、常见现象、结案创伤
四个角度逐一讲解剖析,同时分享大量案例,帮助咨询师未雨绸缪,从容且有效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场景!
原价
1199
元,限时优惠价899元
9月19日开课学习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课程详情👇
结案危机——是挑战,也是机会!
当咨询还未到结案阶段,却有中止/脱落/转介等即将结束的迹象,打乱了前期咨询设置和咨询进程,该怎么办?
-
-
来访者自觉目标已经达成提出想要结束咨询(与咨询师评估不相符合的情况)
-
来访者这一阶段的咨询主题和目标与咨询师的擅长领域不符合的结束
-
-
双方因工作调动而搬离原来的城市、国家,无法协调其他咨询方式,而不得不选择结束
-
双方因为身体原因或个人生活变动、咨询费用等各种原因导致的结束
对于那些因为伦理、能力适配、客观条件无法继续工作而不得不中止的咨访关系,一样值得进行一场正式且仪式化的分离。
而对于那些在咨询师评估下来未到结案阶段,
来访者提前提出的结束,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一个经验丰富、受过结案训练的咨询师能够将危机或者挑战变成机会,咨询师
可能的探讨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或许讨论后,双方会看到一些曾经未被发现的细节会继续工作下去,关系经历一次“风波”变得更信任而紧密,获得新的成长之门的钥匙。
又或许讨论之后,发现双方当下的匹配度确实存在落差,或来访者当下的困扰已经有能力自己解决和面对,通过充分的探讨和摊开,这样的决定也会变得更清晰和理性。
而这个决定带来的分离,可能
变成来访者人生中的宝贵经验,
即来访者体会到咨询师在这个阶段可能无法继续协助自己,他承认并接受了咨询师的局限,但彼此依旧可以保持互相信赖,以祝福感激的姿态在对方生命中退场。
在以往的培训历程中,结案只作为培训的一部分,鲜少有课程系统且细致地讲述这一块,而《心理咨询结案实操指南》就是专门针对结案的专项训练!
首先,一个经验丰富且专业权威的导师带领训练至关重要!
徐钧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老师,他从1997年就开始咨询工作,长期从事临床咨询与督导工作,深知结案工作的重要性及未经结案训练带来的伦理风险,这门课程便是他近30年临床经验的整合凝练;
他希望更多心理咨询师能熟知结案相关知识,以专业的训练来避免给来访者及咨询师自身带来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