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做書
记录出版者的努力和探索,让出版简单、有效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微同城本地便民  ·  8.1分《长安三万里》看点全揭秘,这是你在电 ... ·  19 小时前  
微同城本地便民  ·  8.1分《长安三万里》看点全揭秘,这是你在电 ... ·  19 小时前  
为你读诗  ·  大师出品紫砂壶,古雅质朴 ·  昨天  
收获  ·  《收获》书评 | ... ·  2 天前  
为你读诗  ·  手执五福杯,紫气东方来 ·  4 天前  
为你读诗  ·  那时我们还太年轻,不知道天高地厚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做書

“从自己制造的迷宫中逃出去”,乌力波60周年

做書  · 公众号  · 文学  · 2020-11-20 12:48

正文

“Rat qui construit le labyrinthe dont il se propose de sortir”

想从自己制造的迷宫当中逃出去的老鼠

--乌力波官方定义


你是否玩过一个叫《无人深空》的电子游戏?在这个发布于2016年的游戏里,所有的世界都是用算法实时生成,而非预先设计好的。游戏会根据玩家的选择,自动构建出新的剧情、地图、场景和任务。这样的游戏世界因为其不可预测性,而吸引着人们来探索。而这种利用机器和算法,来开拓全新的世界的尝试,从计算机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停止过。

五十年前,计算机还非常昂贵,只有军工企业以及少数科研单位能够用得起,那时候就有一些人开始探讨一个问题,即计算机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的辅助工具。两位法国数学家雅克·鲁博与保罗·布拉伏特走到一起,创立了一个叫阿拉莫的团体(ALAMO,原意是由数学和计算机辅助来开展文学创作的研习班),召集有识之士共同去发掘计算机的文学潜力。他们的努力让很多法国人开始意识到计算机不是冷冰冰只能用来计算的机器,而是可以用来帮助突破人类想象局限的工具。

而另外一位数学家,在更早之前就开始了相似的实验,他是法国诗人雷蒙·格诺,他的诗集《一百万亿首诗》,由十首十四行诗构成,十首诗除严格遵循经典十四行诗的格律和规范外,各首诗的同一行还押相同的韵,然后装帧成书时,诗行被裁剪开来,读者可以自由组合诗句,最多可以排列组合出一百万亿首诗。

格诺开始认真思考,假如文学家用算法的思维来创作小说或诗歌,可以产生出怎么样的作品?他遇到了有相同兴趣的数学家弗朗索瓦·勒利奥内,两人一拍即合,创立了乌力波(OuLiPo)。

乌力波的法语全称是 Ouvroir de littérature potentielle, 意思是“潜在文学工场”,简写为 OuLiPo,创立60年依然保持活跃。乌力波成员每个月都会碰面,在会上大家展示自己的发现或者创作。

乌力波最早一批成员一半是诗人和小说家,另一半是数学家,前面提到的阿拉莫的两位创始人也是乌力波成员。他们很多人都曾经参与了超现实主义运动,但后期均一一离开,转而投奔到以大卫·希尔伯特为代表的结构化的数学框架里边来。他们希望找到文学创作的结构特征,甚至是发明新的结构,让文学创作变成像解数学方程一样有规矩可循。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乌力波开始吸纳一些法国以外地区的作家为海外会员,包括来自意大利的卡尔唯诺。

除了卡尔维诺,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最为熟悉的乌力波作品应该是雷蒙·格诺的《风格练习》,它是以99种方式讲述了同一个发生在公共汽车里的小故事,这一文本为无数创作者带来了灵感,并催生了漫画界的风格练习,以99种方式画同一个故事;数学界的风格练习,以99种方式证明一个定理;编程界的风格练习,以99种方式写一段代码,实现同一个需求。

另外一位同样著名的乌力波成员是乔治·佩雷克,很多人都听说过他写的那部全篇不含字母 e 的小说《消失》,但他其实绝大多数作品都是严格的在某种既定的规则约束底下开展的创作。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人生拼图版》。这一作品的每一页均潜藏了各种秘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像解谜一样,逐一发掘出作者藏在字里行间的各种名人篇章段落引用,甚至是找到作者在创作时用到了什么样的约束条件。

创立于1960年11月28日的乌力波,马上将迎来其60岁的生日。我们邀请大家一起来回顾这个有趣的文学团体之历史,看看他们发明了哪些有意思的文章创作方法,甚至我们可以思考,对于中文写作者而言,乌力波意味着什么?

活动时间:2020/11/21 - 2020/12/19

联合策划:二十面体、蒋斐然

主办方:山中天艺术中心×十点睡觉有限实验室

参与机构:灵感买家俱乐部、论录像厅、落日间、神兽之间书店、湖岸、译林出版社、议题社、lo.fish、一起开工

特别支持:法国驻华大使馆

活动地点:山中天艺术中心(线下)、lo.fish活动空间(线上)

(全部活动列表)


  • 11月21日,“寻找乌力波”——游戏读书会

  • (线上)11月26日, 乌力波主题真读会

  • 11月28日,呼应与回响:乌力波朗诵会

  • (线上&上海神兽之间书店)11月28日, 玻璃屋里乌力波 btr对谈朱琺

  • (线上)12月2日, 《埃利斯岛传说》&《出走的地点》:乔治佩雷克电影放映

  • (线上)12月4日, 解散派对:创作分享夜

  • 12月5日,卡尔维诺木刻工作坊

  • 12月12日,闲话乌力波

  • (线上)12月13日,电子游戏中的故事机器

  • 12月19日,乔治佩雷克电影放映

-线下活动-

11月21日,“寻找乌力波”——游戏读书会


“作为读者,你会领到一个密封起来的“乌力波碎片”,你将有30分钟,独立进行阅读、研究、解读,在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中,你需要通过和其他参与者交流,来调查出线索之间的关联,完成读书会设定的任务。”

11月28日,呼应与回响:乌力波朗诵会


朗读会是乌力波从2012年开始的一项“传统”活动,通过朗读诗歌和文学作品,让大众接触到乌力波的创作方法和作品。我们邀请 btr、朱琺、覃岛、tony yet、朱岳5位创作者推荐了自己喜欢的乌力波文本,和大家共同朗读。

12月5日,卡尔维诺木刻工作坊


用木刻的方法,以乌力波的限制性条件为创作方法,为卡尔维诺的图书重新制作封面。

12月12日,闲话乌力波:史亦(湖岸乌力波系列书籍责编),Tony Yet(翻译,《二十面体:乌力波》主编)


乌力波诞生于特定的年代,那是一个结构主义盛行的年代,这一浪潮先是从数学界开始,而后影响到了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以及文学。要了解乌力波,就要去了解那个年代的其他思潮,唯有通过对比,我们方能知道为何在其他思潮都相继逝去之后,乌力波依然还活跃着。


在这场对谈活动里,我们会跟大家一起聊聊那个年代影响了乌力波的人和事,希望可以借此为大家打开一扇新的认识乌力波的窗户。

12月19日,乔治佩雷克电影放映


“即便乔治-佩雷克没写过那部最著名的《消失》("La disparition"):一部通篇没有字母 E 的小说,他仍然会是二十世纪最最奇特的作家之一。他的整个创作生涯都充满了对限制条件的尝试和挑战。他的作品包括:关于围棋的论文,主题为“机器分析诗歌”的广播剧,交织着回忆和虚拟小岛上故事的自传体小说,大约1200字的回文,一副完全虚构的绘画被严谨精心研究的历史。一张极度古怪的遗愿清单,一本由四百八十个独立句子组成的回忆录(这些句子的开头都是 "我记得")…… 从1976年到1982年去世前,他每周都为《Le Point》报纸制作填字游戏。” - New Yorker

线下活动报名

(请添加“二十面体”微信报名)


-线上展览与活动-

11月26日-12月4日,乌力波线上展厅也将开启 ,在这里可以了解到乌力波人的作品,他们创造的各种限制条件/创作方法,以及乌力波在漫画、电影、绘画、音乐……很多领域衍生出来的各种各样Ou-X-Po(潜在X工厂)。还有5场线上活动,

线上活动


11月26日, 乌力波主题真读会

11月28日, 玻璃屋里乌力波 btr对谈朱琺

12月2日, 《埃利斯岛传说》&《出走的地点》:乔治佩雷克电影放映

12月4日, 解散派对:创作分享夜

12月13日,电子游戏中的故事机器

线上活动报名

(免费参加,名额有限,请扫码报名)

-乌力波咖啡馆-


2020/11/21 - 2020/12/19 期间,山中天艺术中心咖啡馆将会搭设乌力波书架、展示乌力波游戏、播放影像作品,欢迎前来探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