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总统拜登把白宫的钥匙交给特朗普之际,观察人士表示,在过去四年美中竞争加剧的形势下,东南亚成为大赢家。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参考消息智库”(ID:cankaozhiku),原文首发于2025年1月21日,原标题为《拜登执政四年,东南亚成大赢家》。新加坡美国商会会长雷闲闲说:“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美国对该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为3000亿美元。这个数字在过去五年激增。”他通过印太经济框架(IPEF)促进商业机会,这项标志性倡议促进14个国家在清洁能源、数字经济、供应链和税收政策方面的合作,其中包括七个东盟成员国。批评人士认为印太经济框架的力度不及预期,既没有给予市场准入,初始资金也只有微不足道的1.5亿美元,但支持者指出,在美国没有参加《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重要贸易协定的情况下,印太经济框架在为企业设定积极基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胡逸山认为,拜登政府未能阻止东盟逐渐向北京倾斜,这种趋势受到经济需求的驱动。中国面向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取得进一步进展——从雅加达至万隆的高铁旗舰项目,到印尼各地的镍加工设施,以及马来西亚在建的东海岸衔接铁道。包括阿里巴巴、比亚迪、腾讯、字节跳动和希音在内的中国科技巨头也在新加坡设立地区办事处、业务中心或运营中心。尽管拜登延续了特朗普时代的对华关税并额外施加新的贸易限制,但东盟国家设法扩大了与美中双方的贸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24年11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发现,东盟与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使该地区能够利用美中贸易紧张局势所造成的企业供应链多元化等各种商机。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加快了贸易增长。越南、印尼以及与美国签订自贸协定的国家已经成为在电脑、太阳能电池和电动汽车制造领域的“中国+1”战略的最大受益者。1月19日在马来西亚吉打州兰卡威拍摄的东盟国家外长非正式会议新闻发布会现场(程一恒 摄)在香港韩礼士基金会1月14日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中,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国际事务部联席主任、政治学副教授黄钦豪(音)写道:“东南亚各国政府并不担心中国的地缘政治崛起,而是基本上将中国的经济发展视为战略机遇。”他表示:“中国的积极存在使东南亚国家能够追求经济和地缘政治上的多元化,避免过度依赖美国。”非营利咨询机构昂萨纳委员会的执行董事古勒纳兹·拜格告诉《海峡时报》:“该地区与中国的关系有相当一部分超出了美中竞争范畴,必须从历史和地理现实以及中国经济出色表现的角度加以诠释。”“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拜登确实‘失去了’东南亚。该地区的贸易和投资关系是从机会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反映某种意识形态或政治偏好。而且美国对该地区的贸易倡议缺乏实质性内容。”这一结果暴露了美国对东南亚地区半心半意的态度,它不能确定该地区是中国产品进入美国的特洛伊木马,还是一处它需要投入更多筹码以抗衡中国影响力的关键阵地。黄钦豪表示:“拜登取得的最显著成就之一是让盟友和伙伴彼此之间更紧密合作。我们看到更多的双边/三边对话以及联合军演,而美国不一定直接参与其中。”尽管如此,美国在海外的一些行动(包括从阿富汗灾难性的撤军,以及未能阻止中东战争爆发和升级)已经使人们对美国的信誉产生怀疑。离任的拜登给东南亚留下一份喜忧参半的政治遗产,但他的继任者可能不会做得更好。鉴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预计将加剧,专家们认为,东盟将拒绝明确的选边站队,而会寻求开辟新的对话渠道,作为一种对冲手段。本文由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1月20日发表,原题为《拜登执政四年,东南亚成为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