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真故研究室
只推荐最好看的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销售与市场  ·  2024年度营销案例红黑榜Top30 ·  15 小时前  
中国航务周刊  ·  浙江海港、福建港口与莆田市政府三方签约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我国又一大港部署DeepSeek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外运集运东南亚新航线,2月22日即将起航! ·  3 天前  
廣告狂人  ·  格力改名,市场部天塌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真故研究室

台湾年轻人,疯抢泡泡玛特

真故研究室  · 公众号  ·  · 2024-12-27 11:05

正文

撰文|梁   湘

编辑 龚   正


这半年,大陆潮玩品牌泡泡玛特在中国台湾(以下简称台湾)爆红。年轻人狂抽盲盒,热门IP商品秒空、黄牛蹲店爆买,大陆在过去几年已经看腻了的画面或桥段,在台湾重现。

前几年,由于大陆对盲盒消费降温,一度导致泡泡玛特营收减速,市值从最高的1500亿港币跌到不足300亿。但拜出海利好等,从今年年初起,泡泡玛特市值一路止跌回升,如今已重新突破千亿港币大关。港澳台、泰国等海外市场,从2021年占泡泡玛特总营收的不足1%,成长至29.7%,成为点燃泡泡玛特生命第二春的引擎。


#01
台湾同胞疯抢泡泡玛特

泡泡玛特在台湾有多红,看看当地媒体标题就知道。

“上千粉丝疯狂抢购,泡泡玛特台湾首店插旗信义”

“Lisa曾开箱,黄牛价翻倍”

“排队三个半小时,只为一个Labubu”。


图源来自当地媒体

粉丝爱爱爱,黄牛抢抢抢,连银发族也被动员起来,风雨天替黄牛党代排,要的就是尽可能手速拿到原价版的热门IP潮玩,转手就是一道横财。

在当地电视媒体的镜头轰炸前,一位小哥手拿泡泡玛特两大礼盒淡定揭秘,一盒小的才要400多新台币,但黄牛党转手一卖就1480新台币,直接涨1000(合222元人民币)。大盒转手更是直接涨4、5000新台币(5000新台币合1114元人民币)。

图源来自当地媒体

因为粉丝和黄牛互抢,台湾同胞之间还不惜为了潮玩互呛。

两个月前,泡泡玛特位于台北的西门町旗舰店,粉丝和黄牛之间的激烈争吵就一度引来警方,店方不得不临时关门营业。

图源来自当地媒体

有民众指,争吵系黄牛请阿嬷代排,临近店家开门时,黄牛和 阿嬷 互换位置,引发众怒。更有大姐直接谎称店内有朋友代排,直接插队,冲进店内。

店方本也拿出对策:店门口盖手章,并手写号码序列,可于平日营业时间下午一点后登记入场,一个号码可享免费进店一次。结果根本不管用,眼见难平众怒,只好叫来警察来协助解决纠纷。

其实,泡泡玛特在台北西门町的旗舰店,早于去年12月29日开业,首日营收就高达1140万新台币(合254万人民币)。今年迎来第二火,部分原因要拜韩国女团BLACKPINK成员Lisa等艺人宣推所赐。Lisa在社交媒体Ins上连续三天晒出与泡泡玛特IP Labubu( 由中国香港设计师龙家升设计 )的合影。要知道, 她的Ins粉丝过了1个亿,比泰国总人口还多出3000万,随即展现出强大的带货能力。

今年第二季度, Labubu在越南电商渠道大卖20万美元,较第一季度暴涨665%。在泰国,Labubu成了中泰民间旅游纽带,吸引了一波又一波泰国人来华旅游、顺便抢购。

说起泡泡玛特台湾火爆情况,台湾本地网友其实也是有的懂,有的懵,有的则是雾里看花。

在当地媒体报道中,有人表示是受Lisa带火影响,也来跟风;有人只是觉得泡泡玛特的产品单纯可爱,明知盲盒是个坑也要往里跳;有的就是认知到部分热门IP的收藏价值,为了转售图利。当然也有人买了才发现, “哈,泡泡玛特是大陆品牌”。

图源来自当地媒体

据泡泡玛特2024年半年报披露,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东亚市场,今年上半年营收达4.7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3.7%,收入占出海总营收的35.4%,仅次于东南亚41.1%的市场份额。


#02
泡泡玛特填补了宝岛的啥

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台湾因社会经济开发时间较早,在流行文化输出上一度占有相对优势,除了影视综艺、演唱音乐外,也包括潮玩文化。这一波泡泡玛特进入宝岛市场引发正面反响,也让研究文创产业的人士有诸多思考。

据长期研究互联网产业变迁、以及Z世代消费文化发展的观察人士陈程表示,今年上半年,有一群台湾青年企业家到广东考察当地消费零售市场,就有人主动提出,要去泡泡玛特的门店扫货。 7月时,更有台湾业者借来北京出差期间逛泡泡玛特,一次性扫货4万新台币(约8920元人民币)抱回家。

他直言,潮玩文化虽然在日本、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发展较早,“但现在大陆明显在文创设计、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叠加市场规模,再搭上出海浪潮兴起与大量推出在地化商品系列,已经占据更多优势,走得更往前了。”

据介绍,潮玩在台湾更多被叫公仔, “公仔” 这个词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港澳,伴随世界动漫产业兴盛而发展。

80年代,台湾地区玩具业发展并大量出口,为后来宝岛文创产业发展积累下工业基础。90年代,港澳的公仔文化开始传入台湾,加深了潮玩文化的内涵发展,并成为如今台湾文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去台湾旅游的人应该会有印象,台湾大街小巷常有很多动漫实体形象作为城市艺术来进行街头妆点,早期陆客团去台湾,也常常被摊位上历史人物的公仔形象所吸引,俨然实体公仔已经成为台湾公共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在宝岛,潮玩文化受日本动漫文化影响颇深。在泡泡玛特进入台湾之前,在年轻人比较活跃的台北西门町等街区,日本最大的动漫商品连锁店 安利美特(Animate) 的海外首店,就设在这里(2000年开设)。在日本国内,安利美特的连锁店超过100家,它销售的产品不少是动漫周边IP,但产品形态比较多,从CD、DVD、书籍到游戏等应有尽有。

图 | Animate店内内景

台湾本土市场也有自己的潮玩商店,比如 Jinart(2001年成立) ,是一家起源于台中、集潮玩、文具、日常杂货于一体的综合店,水果刺猬是这家企业的代表作之一;还有台湾最大的玩具品牌 野兽国(2010年成立) ,是一个提供美系电影周边的店铺,它也是迪士尼、漫威、皮克斯、环球影业和华纳等电影业者在台湾的代理商。据当地媒体报道,2023年野兽国营收为11亿新台币(折合2.45亿人民币)。

图 | 水果刺猬

从台湾文创产业发展来看,宝岛潮玩文化发展较早,从文化创作到商业操作,已成为流行的新兴产业,既有影视动漫周边,也有本地原创新IP,市场有一定受众,民众对新事物、新IP接受度广,不过市场规模难以放大,毕竟人口总数只有2300万。

泡泡玛特与台湾既有潮玩产品的供给相比,基本上全是角色IP,但在陈程看来, 设计的多元化、风格化与内涵的丰富性, 拿到台湾市场还是有较强的竞争力,再加上泡泡玛特目前在台开设的十余家门店,大多选址在荟聚青年潮流的城市商圈,这也改变了许多台湾年轻人对大陆文创文化以前只有“土味”的刻板认知。

其次,台湾年轻人对这类潮玩产品带来的 “疗愈经济” 也有共鸣感。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当地民众使用抖音、小红书,再加上许多日韩偶像艺人,也纷纷在社交媒体上打卡泡泡玛特,这都很容易让大陆的年轻社区文化,通过屏幕就在语言相通的台湾落地生根, 泡泡玛特很多IP背后的人设与个性的商业设计,对于很多台湾铁粉来说已经十分熟稔。

当然,也有人不忘互相调侃,在盲盒的消费以及投资投机增利上,两岸都有共同的社会土壤。目前大陆对盲盒的无序消费已经出台了相关规范,但在台湾还处于野生生长状态。

在陈程看来,泡泡玛特在目前台湾的潮玩文创市场,“应该可以说,是提供了一种设计与表达上的情绪新风格,对潮玩爱好者来说,多了一种选择。”


#03
海外的火给内地带来输入型增长

这几年,泡泡玛特积极出海,无疑是为寻找发展增量。据披露,截至2024年6月30日,泡泡玛特港澳台及海外门店达到92家(含合营),机器人商店达到162家,接下来的营销触点有望进一步增加。

在海外市场的蓬勃发展中,其实也给泡泡玛特在大陆的发展,提供了一种“输入型增长力”。当然里面有好也有灰色地带,后者突出表现在海外的需求,给大陆的黄牛党带来了一波赚钱机会。

图 | 泡泡玛特财报披露的海外市场发展状况

来自北京的90后小歪,入坑盲盒两年,在泡泡玛特上的投入已经超过5万元,家里摆满了各类IP的潮玩玩偶。

这段时间,LABUBU特别火的时候,小歪在逛亦庄、双井等泡泡玛特实体店时,也会遇到前来扫货的泰国人。这种需求倒先没有刺激到他,但深深刺激到了北京的黄牛党。

他表示,最近北京潮玩资深玩家都认识一个名叫“秋秋”的人物,是圈内的知名黄牛。秋秋很有商业头脑,泡泡玛特有些限定款盲盒仅在朝阳公园泡泡玛特主题乐园发售,秋秋就发动公园里的一些大爷大妈,每个给二三十元辛苦费,去帮他排队抢货,然后他再高价售出。

图 | 位于北京朝阳公园的泡泡玛特主题乐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