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今日共2
盘
正在登记,明细见文末
“现在卖房,真的毫无隐私可言。”
正在卖房的小周,切身感受了一把大数据的杀伤力。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小周在中介的建议下,挂了个同小区相对而言的低价。按惯例,类似的低价房源向来会得到中介公司力荐的,成交周期也短。
事实也确实如此。前来看房的客户量不少,但在某次接待中,遇上了一对小年轻,看完房后问小周,价格还能再降多少。
说着,
打开某书,指着其中一博主的帖子说,“这房东报价比你要便宜2万。”
一上来直接砍2万,打乱了小周的议价逻辑。为免多说多错,小周提议若是感兴趣,下次面议。
一方面,给自己时间思考,究竟还能让步多少;另一方面,也是想验证买家说的真实性。
现如今卖房子渠道广、花样多,小周多少也有耳闻。
随便打开某书、某音,某直播间,甚至是某鱼,都能看到扑面而来的各式卖房消息。
但没想到,报价也是五花八门。
当中,既有房东自主卖房的,也有中介推荐的;既有详细的图文介绍,也有声情并茂的视频集。
急售、忍痛割爱等都是常见的关键词。
留言的人也比预想的多,不少都是询问价格的。
小周在某书上输入自家小区名,还真发现不少房源,当中就有客户说的那套价格便宜2万的房源。“从介绍上看,是房东自主卖房,楼层、装修都不及自己,但胜在价格便宜。”
现在的小年轻,吃个饭找优惠券尚且还要货比三家,买家此等大事,更是要好好做功课。
如此一来,信息瞬间透明。
哪像前些年,买卖房子不是靠置业顾问,就是倚赖经纪人。虽然也会多番比较,可获取信息不像现在这么便捷、透明。
而且
要想撤回这些低价房源的信息也难,毕竟,好些都是房东自主卖房。
这两年房东自主卖房格外风靡,说到底也是
被市场倒逼
的。
房子挂在中介门店,连续数月看房人寥寥,更别提接盘了。问得频繁了,中介一句“价格不到位”直接就打发了。
原本挂价就不高,或是买入价高的房东,听到又要降价也是头疼。
与其毫无希望地等待,不如自己下场吆喝。
好在这两年,信息扩散的渠道多,就连某鱼,也成为房东们卖房的新途径。
且还真的有人不依靠中介,成功卖出了房子,更是让人蠢蠢欲动。
以某书为例,输入“如何卖房”四个字,会跳出一堆教程,从头到尾指导小白们该如何卖房。好些方式方法,就连中介都不会透露。
房东自主卖房与中介线下卖房不同,前者拥有大数据覆盖。
在各大主流APP上,但凡搜索过买房、卖房等关键词,下一次打开时,系统会自动推送类似消息。
买家即使不想主动关注,大数据依然会照常推送,被动式接受。
对房东来说,卖房子自然是越多人知道越好。
可当大家都知道有这些渠道可以卖房后,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房子照样难卖。
卖不掉怎么办?继续降价呗。
以前,杭州的房东想要自主卖房,
不光是想卖得快,也是想省中介费
。
现在,由于拍视频卖房过于流行、流量又大,反作用也跟着显现。
但凡小区里有一个房东低价抢跑,那么这一价格将成为小区新的价格参照物,其他房东再想抢跑,只能以相同的低价或是更低价格出售。
正如网友说的,在一定程度上,信息过于透明,对市场未必就是好事,反而更容易引起房价的大涨或大跌。
确实。以前买卖房子,因信息渠道少,更多只能依靠中介的口头论述,或是从各大中介自主运营的APP上,了解小区及附近大致的房价。
至于实际成交价,还得咨询经纪人。房东是不是高价卖、买家是不是低价买,不仅要看当时的市场环境,还有中介的职业素养。
现在,虽然相关信息依旧不多(
网签价存在做高或做低的可能性
),
但去各大平台搜一圈,多少也能知道个大概——有没有房东急售、底价多少。
当然,这种情况在楼市下行期反应较为明显。正所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但同样地,行情一旦回暖,这些渠道也有助于房东卖房。
那时,拼的就不是谁的价格便宜,而是谁不会临时涨价了。
▍今日
登记
楼盘
C E N G L O U · C H I N A
滨江杭铁·枫揽华庭
板块:未科
房源
:64套,185-223㎡
均价:36100
元/㎡
登记方式
:冻资,首套80万,其他120万
登记日期
:
5.26-5.28
映运轩
板块:运河新城北
房源
:88套,98-117㎡
均价:29500
元/㎡
登记方式
:冻资,首套60万,二套85万,全款240万
登记日期
:
5.27-5.29
▍最新
视频
·短视频系列
C E N G L O U · C H I N A
◎保亿·东润府:像观云钱塘城一样做叠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