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电子期刊《原富》2018年第10期总第42期
作者:
苏剑(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
8月25日在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凌翔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主办的“凌翔•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沙龙”第一期上,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教授指出,当前影响中国中长期经济走势的两大因素是,中美贸易战和中国的人口形势。苏剑认为,中美贸易战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产品创新的缺乏,而“三零”协议的出现迫使中国站到了抉择的路口。2018年将是中国人口的拐点,劳动力减少与老龄化问题从三个途径全面抑制中国的潜在增长率。
苏剑:大家好,现在大家都非常关注中国中长期的经济形势。在我看来,目前对中国中长期经济形势主要有两个影响因素,一个是中美贸易战,另一个就是中国的人口和劳动力形势。除此之外,其他的因素都不那么重要了。
一、中美贸易战与中国经济
1.中美贸易战的背景
中美贸易战持续已久,可以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那么,中美贸易战是怎么来?我认为,导致中美贸易战的根本原因是当前缺乏产品创新。
过去美国在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中国在中低端,中美之间是互补的关系,合作共赢。但现在居于产业链高端的美国,一方面,近些年来鲜有产品创新,使得全球产业的高度被固定;另一方面,美国生产技术仍在进步,这就导致了美国产能过剩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样美国在没有产品创新的情况下,只有反向生产其过去不愿生产的产品,才能解决美国的失业问题。这就是当前美国再工业化背后的逻辑。其实美国的再工业化是被动的结构降级过程。这样一边是美国在结构降级,一边是中国在结构升级,其结果就是,过去的互补关系演变成了当前的竞争关系。这就是当前中美贸易战的背景。
如果美国仍能保持产品创新,全球产业链的高度还可以继续上升。同时,美国的产业结构也会继续往上走,继续生产他的高端产品。这样虽然美国在升级,中国也在升级,但双方各自生产各自的东西,就会相安无事,继续合作共赢。当然中国的升级速度会相对较快,最后总有一天中美经济会出现直接竞争,但如果美国一直又新产品,这种竞争就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由于缺乏产品创新,就犹如加了一针催化剂,中美贸易争端提前上演。
2.由全球经济战到贸易战
对于中国来说,受产业间竞争的影响,贸易战迟早都会发生,即便不是跟美国也会是跟欧洲、日本。中国只要经济在发展,其在全球产业链上的高度就会上升,而且追赶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势必会由互补转变为竞争。
与美国市场相似,当前全球缺少产品创新,而传统产品的消费又趋于饱和,这也同样给全球市场规模设置了上限。既定份额的市场蛋糕,导致竞争日趋激烈,全球各国都在抢蛋糕的份额,最终结果是全球经济战的出现。其实贸易战就是全球经济战的一部分。
全球经济战的主要动因就是,争抢既定大小的市场蛋糕,其手段就是供给侧升级。当前世界各国都在供给侧做文章,德国有德国工业4.0,美国有美国制造2020,中国有中国制造2025,巴西、印度、日本等都有各自的计划。
因此,供给侧调整是一个全球性事件,而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这个全球性事件的一部分。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其制度基本上已经成熟了,不存在改革一说,而中国可以通过改革来实现自己的产业升级。这样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其他国家的供给侧调整,其实是异曲同工的。
3.全球经济战中的美国
在当前的全球贸易战中,美国已经有了大的举措。在特朗普上台之后,他其实做了两件比较大的事情,一件是减税和简政放权,另一件就是为美国打开国际市场。
首先,简政放权。大家都知道,在特朗普上台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减税,但其实另一件事的意义相对更大,就是简政放权。特朗普指出,当前在美国,约束美国企业竞争行为的法规有20多万页A4纸,这么多的规定,把美国企业的手脚捆得死死的,让美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难以展开拳脚去跟别的国家竞争。所以,他承诺要在其任职期间,将20多万页的A4纸,压减到2万页,也就是缩减90%左右,这是他做的事情。过去的两年里,特朗普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特朗普的简政放权,使得美国的再工业化做得相当迅速。他通过减税、简政放权,有效地降低了在美国开办制造业企业的成本。例如,中国的曹德旺已经把玻璃厂开到了美国,富士康也开始逐步退出中国市场,在美国开厂。
其次,为美国企业打开国际市场。在提高了自己本国企业的竞争力之后,特朗普做的第二件大的事情就是替美国企业打开国际市场,让美国企业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自由竞争。所以,贸易战就这样打开了。这场贸易战是美国同全世界开战,不仅仅是同中国,包括欧洲、日本等都在跟美国在打贸易战。当然,中国是特朗普针对的最重要的一个国家。
那么特朗普的意图是什么呢?很多人说特朗普是反对自由贸易的,要搞贸易保护,这其实是不正确的。我们可以想一下,除了美国总统的头衔以外,特朗普更主要的是一个商人,作为商人他会反对贸易自由吗?那么特朗普要求的是什么呢?在特朗普眼里,美国对全世界其他国家基本上都开放了市场,其对世界所有国家征收的关税基本上都是2.5%左右,但其他国家对美国产品的征税税率往往都高于美国的。例如,他说,美国对中国汽车只征收2.5%的关税,而中国对美国汽车征税率高达25%。他认为这个是不公平的。特朗普所指的公平、对等的自由贸易是,要求其他国家也要像美国一样降低关税。
4.“三零”协议的意义
前段时间的G7会议上,特朗普提议,G7国国家都把关税降到零,都实现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达到“三零”协议。
“三零”协议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极端的自由贸易。如果“三零”协议真的能够达成,G7国家之间的贸易就会像美国国内各州之间的贸易一样,没有任何障碍,没有任何补贴,没有任何关税,这是极端的自由贸易。现在大家都知道日本和欧盟之间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协议,美国和欧盟之间也已经达成了意向,准备往这个方向去走。如果美国和欧盟、日本,包括加拿大在内,这些国家最终都达成“三零”协议的话,其实对于中国来说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说这近20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加入WTO”。很多人会说,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中国人民凭着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跟有WTO有啥关系?没有错,东西是中国自己生产的,但要卖到全世界去却没那么容易,是需要借助世界贸易体系的。马克思在对价值定义时也指出,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卖出去才能获得价值的实现。可见“交易”的重要性,WTO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
WTO、“三零”协议、中国经济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如果 “三零”协议能过达成,那么最直接的结果就是WTO被实质上废除了。“三零”协议后,世界会形成一个新的国际贸易框架,而这个新的国际贸易框架将对中国经济产生非常大的挑战。
如果中国加入“三零”协议,也需要“零关税、零补贴、零壁垒”,这将对当前中国经济产生巨大阵痛。例如,“零补贴”项对中国的出口企业就是一个大的冲击。很多中国的出口创汇企业是享受出口退税等补贴的,“零补贴”对他们的冲击时很大的。如果真的实施“零补贴”很有可能,50%以上的出口受创。
如果中国不加入“三零”协议,那么中国将被孤立于新的世界贸易体系之外。而这又意味着什么呢?前一段时间美国和欧盟发表了联合声明,要朝着“三零”贸易区挺进,在那份声明中指出,美欧的合计GDP占到全球GDP的50%以上。仅美欧就占50%以上,再加上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可见如果“三零”贸易区形成,他的影响将占到全球GDP的70%左右。还剩下30%的份额,包括中国在内,还有150-160左右各国家在体系外。而这30%中,中国自己还占了15%。这就意味着,如果中国不加入“三零”协议,就只能和剩下的“15%”的160左右个国家进行贸易。从全球GDP占比来看,这160个左右的国家都是贫穷的国家,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度不高。这就意味着中国将被孤立出来。
接下来,如果贸易战再有升级,最终很有可能形成新的冷战。回顾历史,冷战时期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与以前苏联为首的华约两大阵营之间的对垒。但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如果新的冷战格局形成,很有可能是以美国每首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联盟与中国的对弈。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中国确实已经处于十字路口,很难抉择。这将是影响中国经济中长期走势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二、人口与中国经济
第二个影响中国经济前景的因素,就是人口和劳动力形势。
1.人口形势对经济影响的逻辑
当前中国的人口形势,一边是中国的人口峰值可能在今年出现,一边是劳动力峰值在2012年左右就已经达到了。到达峰值之后,劳动力和人口要开始减少了,这就意味着宏观经济形势要走向新的状态了。我认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主要是中国人口和劳动力的新常态。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在分析一个国家中长期的经济增长时,一般是围绕这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来展开研究的。而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决定于他的技术水平、劳动力数量和资本的数量。当前,中国劳动力开始减少,劳动力增速下降,同时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龄化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技术进步会下滑;另一方面是资本增速的下降。
老龄化导致技术进步的下滑方面,因为一个国家最具有创新活力的是年轻人,老年人不太可能去搞创新。老龄化导致资本增速下降方面,老年人是净消费者,储蓄率比较低。因此,老龄化意味着中国以后储蓄率会下降,储蓄率下降了,可用于投资的钱就少了,于是资本增速就会降下来。这样,劳动力减少和人口老龄化,分别从三个途径抑制了中国的潜在增长率。
受其影响,接下来中国的经济增速可能会出现大幅度的下滑,尤其是自2022年以后,中国将进入劳动力急剧下滑的阶段。
2.中国的人口、劳动力形势
按照我的测算,自2022年开始,如果退休年龄仍是60岁,劳动力每年将减少一千万左右。从2022年到2030年,中国的劳动力人口会减少近一个亿。一个亿是什么概念?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总人口是1.4亿人,总劳动力人口也不到九千万人。接下来中国的老龄化和劳动力的减少,将会是排山倒海之势而来,就是这样的格局。
图1,红线是中国的生育率。生育率指的是一个妇女平均一辈子生几个孩子。要保持人口不变,在中国一个妇女大概要生2.4个孩子,但是到了2000年,中国的实际生育率就已经降到1.22。这个1.22是国家统计局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出来的数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又一次印证了这个数据。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是1.18,这意味着中国人口“421”的格局已经形成。每一代人口比上一代少一半,这将直接对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构成非常大的压力。
图2,蓝线是中国20-29岁的妇女数,这个是在一个国家里,生育能力和生育愿望都是最强的妇女群体。其在2010年到2015年峰值到达1.1亿,之后出现断崖式下滑,2025年降到七千万左右,随后开始稳定下来。其中,2035年以前的数据是准确的,不存在预测的成分。因为此图是在2016年完成的,2035年20岁的妇女在2015年已经出生了,所以是准确的。图2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从2015年到2025年这十年时间,中国这个年龄段的妇女数要减少四千万人,平均每年减少四百万人。
2013年,我曾在文章《中国房价泡沫破灭的时间和顺序》中指出,中国的房价中长期看人口,短期看政策。2013年时,我判断中国的人口峰值大概会在2018年到来,那么房价峰值大概也会在2018年到来。当然如果房价破灭的话,会从小城市开始,因为小城市人口净流出,大城市的人口是净流入,这是我当时的判断。
实际上,如果没有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话,2017年中国人口就已经到达峰值了。2017年出生的人口是1740万左右,其中51.8%是二胎出生人口,一胎只有850万左右。这说明如果没有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一胎850万左右,加上一两百万的超生,大概就是一千万左右,而目前中国每年的死亡人口大概在1100万左右。这样如果没有全面放开二胎政策,2017年中国的出生人口数应该是少于死亡人口数的,2017年人口就已经到达峰值了。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每年育龄妇女数减少400万左右,这意味一胎数每年会减少上两三百万人。对于二胎的情况,2017年二胎出生近八百五六十万人,而这部分原因在于全面放开二胎以后,有一些大龄妇女要抢生,当抢生潮过去之后,预计2018年的二胎数也会大幅度下滑。这样如果一胎减两三百万,二胎再减三四百万,那么2018年出生人口数可能会从2017年的1700万就降到1200万左右,2018年很有可能就是中国人口达到峰值的一年。
3.未来经济形势与人口走势
人口形势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多大?2012年以来,每年劳动力减少大概300多万,中国的经济增速已经从10%左右降到了7%以下。预计2022年以后,每年劳动力人口将减少一千万。
图3是我们预测的2011年到2080年中国20-64岁人口数,这里我们是把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的。可以看到,劳动力峰值在2015年就已经达到了,9.24亿人。如果不鼓励生育的话,到2080年就只剩下3.39亿劳动人口了,65年的时间里,会减少近6亿人,每年约减少900万人左右。现在,即便我们开始鼓励生育,那也只能缓解2040年以后的劳动力压力。
因此,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一方面,内部有人口和劳动力问题;另一方面,外部有贸易摩擦问题。现在到底该往哪个方向去走,就看政府怎么应对了,这就是我今天的发言,谢谢大家!
(资料来源:本文是作者在8月25日“凌翔·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沙龙”发言的整理稿,已经作者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