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孔夫子旧书网
网罗天下图书,传承中华文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大学学生会  ·  ​通知|关于举办武汉大学第二届“数智+”学生 ... ·  16 小时前  
都市频道  ·  天气大反转!河南中雨、大雨、暴雨要来了 ·  23 小时前  
掌上铜山  ·  今天14:00! ·  昨天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图说 | 新学期,I'm ready! ·  2 天前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北方飘来的雪,带来我思念的回信”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孔夫子旧书网

每个年轻人,都该记住这部血与火之歌

孔夫子旧书网  · 公众号  ·  · 2019-10-13 17:25

正文


去年,大型场景式读书节目《一本好书》一经播出,便收割了许多观众的膝盖,【豆瓣评分9.3】【《见字如面》原班人马】等关键词让人直呼“神仙综艺”。 在这个各式各样的综艺节目让人眼花缭乱、千奇百怪的短视频占据人大量时间的时代,一些文化综艺节目异军突起,成为了一股“清流”,收视率和点击率可观,也赢得了大众的口碑。在人们心中回归文化、回到阅读的渴望,从未远离。 通过电视节目来抵达一本公认的好著作,也许是一种曲线救国,或者一次再发现。

也许你对这种方式“看书”更感兴趣,那么 现在,有个好消息, 《一本好书》第二季重新回归! 10月7日起每周一20:00在 腾讯视频 播出,10月14日起每周一22:30在 江苏卫视 播出。


第二季第一期开篇书目是《红岩》,本书对于老一辈可能是非常熟悉的文本,对于新一辈却可能非常陌生 ,其载体虽为小说,却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在《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这本书里,对那段血染的历史,有着精准刻画。


红色经典不仅可以是一座岁月精神的丰碑,也可以是一面关照现代的镜子。 下面让我们对照历史事实、文学作品和舞台创作,再次走近《红岩》。


红岩诞生

1949 11 27 日晚上,一场血腥的屠杀即将开始。
渣滓洞监狱内外,突然警力大增,荷枪实弹的士兵和特务纷纷赶来,气氛肃杀。
狱中的共产党员,发现情况不对,明白这是最后的时刻,整齐划一地唱起《国际歌》,一时间,监狱顿时沸腾起来。
敌方警卫连的士兵,端着机枪和卡宾枪,快步走到各牢房的前后门窗口,将罪恶的枪口对准身陷狱中的共产党员。
随着一声声枪响,密集的子弹如雨点般射进各个牢房,在狭窄的空间,难友们挤在一起,无力抵抗,纷纷就义。
敌人疯狂扫射了十几分钟后,整个渣滓洞一片死寂,偶有呻吟声和哭泣声从死人堆里发出。


特务头子吼道,把牢房门打开,一个个检查!
手握卡宾枪的刽子手们闯进牢房,对那些他们认为还没死透的共产党人补枪。
被称为“监狱之花”的小卓娅,在尸堆里哭着喊妈妈,灭绝人性的特务,一梭子弹过去,将这个小娃娃打得弹了起来,重重地摔在床铺底下,再也没有吱一声。
当渣滓洞的枪声彻底安静,已是 28 日凌晨 3 点多钟。
刽子手们将木柴堆到牢房周围,淋上酒精和汽油,焚烧屠杀现场。
“快走吧,共产党的军队天亮就要到这儿啦!”
火光点燃漆黑的天空,刽子手们仓皇逃走。
熊熊大火中,监狱的铁门断裂开来,监狱的墙壁不断倒塌,就在这时,悄无声息的死人堆里,有人艰难地往外爬。
在这场大屠杀中,有 15 人幸免于难,其中包括一个特殊人物——刘德彬。
1949 12 月初,刘德彬到“脱险同志联络处”报到,在这里和狱友罗广斌重逢,还认识了杨益言。
1959 2 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刘德彬的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后来,罗广斌和杨益言,在回忆录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点击查看和购买


铁汉柔情

1949 6 15 日,毛泽东从香山别墅搬进中南海菊香书屋,一边没日没夜筹建建国大业,一边向解放军发出“向大西南进军”的战斗命令。

8 25 日,国民党特务头目毛人凤从台湾飞抵重庆,传达蒋介石气急败坏的指示,对关押的共产党实施大屠杀。

毛人凤找来徐远举(国民政府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红岩》里徐鹏飞的原型)等人,具体部署大屠杀细节。


徐远举的下属雷天元,毕恭毕敬地向毛人凤汇报:关押在渣滓洞看守所的犯人,其中 40 来人已决定率先执行,其余的,一部分拟第二批执行,一部分行为较轻的,拟感化教育。请示毛先生,这样做是否适当?

毛人凤轻蔑地瞅了眼雷天元,我们打胜仗的时候,可以做感化教育,今天打败仗了,感化教育还有用吗?

雷天元说,您的意思是…… 全部杀掉?

毛人凤没有说话,扭头上车,扬长而去。

看着毛人凤的车子远去,雷天元回头问徐远举,真要全部杀掉?雷天元一边问,一边做了个杀戮的手势。

徐远举不阴不阳地从鼻子里哼了一声, 笨,这还用问,当然是全部杀掉。


对于即将到来的死亡,关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馆里的共产党人早有预料。

《红岩》主人公许云峰的原型之一许晓轩,是中共川东特委青委的宣传部长,他于 1940 年陷入敌手,被关押 9 年,就义时年仅三十四岁。


临刑前,许晓轩留下遗言:

请转告党,我做到了党教导我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仍将这样。希望组织上经常注意整党、整风,保持党的纯洁。

说完这些,许晓轩高呼共产党万岁,慷慨就义。


不惧死亡的硬汉,其实也拥有常人的情感。 在漫长的监狱生活里,许晓轩得到一个偶然的机会,能给妻子姜绮华写封信。

多年酷刑折磨,无法撼动许晓轩的信仰,但是,对妻子和女儿的思念之情,却是不可遏制的。

在这封信里,许晓轩写道:

七年了!从二十九年清明节,我们抱着馨儿在屋后面小山坐着——从那时到现在,七年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那么你受苦的时间也很长了。我实在对你不起,让你苦痛了这样久,就是现在,我还是没有办法来安慰你,除掉说我还活着之外。

有时我也想到将来,有时更乱想一顿,像做梦一样,想到如果我永远不能回家,家里是怎样的情形。我想到馨儿长大了,她长得很结实,比你我都强。她读我读过的书,做我做过的事,并且相当能干,一切不落人后。我更想到,你在什么地方做一点小事,并且还有一位比我好的人在帮助你,你过着很好的生活。这样想着,想着,我心里舒畅很多。

……

最后,我还要请你少记挂我,多关心孩子,把希望多放在孩子身上,她在面前,是可靠的。少把希望放在我身上吧,因为我是身不由己的人。说起来似乎是办不到的事,但请你练习起来,日子久了,会慢慢习惯的。

这封饱蘸情感的信,任谁看了都会动容。 可以看出,铁骨铮铮的硬汉,也有感情的软肋,特务们抓住这点,在肉体折磨之余,妄图通过心理战瓦解革命者的意志。


在《一本好书》里,于震饰演的许云峰这样说道:

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谍战是人类最残酷的心理战,它对我们的折磨,可能远远超过肉体最极端的痛苦。

当许云峰被特务挟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刘思扬、余新江、孙明霞等被残酷虐待、施加重刑时,眼神中流露出不忍,乃至泣不成声。这时,他只要同意“合作”,就能拯救自己的同志脱离肉体的痛苦。


但是,在关键时刻,许云峰依然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超拔的信仰力量,他经过痛苦思索后,对特务们说:

你们太可怜了,个人利益,兄弟情感,我们都有,但是我们跟你们不同,我们要让这些情感和利益,不被少数人践踏和剥夺,所以我们不怕死。但是,你们所有骑在老百姓头上的人,就算共产党杀不了你们,老百姓也不会饶了你们。



两个江姐

《红岩》里的革命者,轻生死,重然诺,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在《一本好书》里,品书人宋方金说道:

《红岩》的人物,不是理想主义,是信仰主义,所有人物最后的那根弦,就是信仰,信仰的力量是最巨大的。

《红岩》里的革命者,凭着信仰的力量,面对常人所无法忍受的酷刑,竟能甘之如饴。这一点,在江姐身上,最能体现。

江姐最为人知的原型是江竹筠。


1948 6 14 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竹筠被捕。特务将江竹筠一行 12 人关押于重庆渣滓洞看守所。

为了让江竹筠“老实交代”,特务丧心病狂,对她使用夹竹筷、老虎凳等酷刑。江竹筠多次痛得昏死过去,又被凉水浇醒,经过反复折腾,特务毫无所获。

审讯她的特务张界,在解放后有过交代:

无论怎样威逼,江烈士坚决不承认自己是地下党员。徐匪拍桌大叫,如果不交出组织,马上就用严刑!江烈士说,杀我的头,我也不是地下党,谁交我的组织?谁也交不出我的组织。徐匪冒出反动的火来,叫当班的军士,把竹筷子拿来。顷刻一把新竹筷子放在江烈士的指间,当班特务军士两手紧握筷子的两头,来回在烈士的手指上猛夹,江烈士忍着痛,连声喊,弯腰下去站不起来,江烈士满脸流着革命的汗水,顷刻变得苍白,声音也发不出来。

须知,这些当班特务,都是从军统特务团改编时调来的,个个如凶神恶煞。

他们用刑极重,下手极狠,从 1 点多钟折腾到 4 点多钟,江竹筠虽受到极大痛楚,意志却丝毫未变,她喘了口气,说道,刀也好,枪也好,都不能使一个不是地下党员的人,变成地下党员。

江竹筠钢铁般的意志,一扫渣滓洞监狱的沉闷气氛,激励了所有被关押的战友,为此,他们亲切地称她为“江姐”。


除了江竹筠,还有一位李青林,也是《红岩》中江姐的原型之一。

李青林是整个渣滓洞和白公馆中,受刑最重的一个女共产党员。

特务对李青林用上了老虎凳,李青林却守口如瓶,啥都不说,她连自己是共产党员都不承认,更不要说交代党组织。

特务头子雷天元气急败坏地怒吼,加砖!再加砖!一直加到她服输,吐实情为止!

后来,他们硬是在老虎凳上把李青林的膝盖折断了,此外,她还受过更残酷的竹签插十指的酷刑。但自始而终,李青林没有向敌人吐露半点党的秘密。


1949 11 14 日,一群特务在女牢门口高叫,江竹筠、李青林赶快收拾行李,马上转移!

江竹筠知道,这是她和战友们的离别时刻。她先把自己在狱中默写的《新民主主义论》交给难友黄玉清。然后脱下囚衣,换上自己的阴丹士林旗袍,外面罩上一件红色毛衣。她将儿子云儿的照片拿出来,轻吻了一下,放在紧贴胸口的地方。

同志们,再见了!

江竹筠与难友挥手告别。

这天傍晚,江竹筠、李青林等二十多位共产党员,被敌人秘密杀害。面对敌人从背后扫射来的子弹,她用最后的力气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红梅赞》熟悉的旋律,沁透在每个人的心里。

从江竹筠亲吻儿子照片的细节可以看出,在钢铁意志的背后,她依然有着舐犊情深的浓浓情意。

《一本好书》品书人许子东说:

现在好多同类作品不如《红岩》,因为他们只看到神化的部分,超人的部分,他们没有看到,它的超人有人性,信仰问题超越人性,但超越人性是从人性的基础上做到的。



你们就是我们的孩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