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真正聪明的人,从来都不忙碌。
这些人会把更重要的时间用在思考上,而情绪是最需要思考的东西。
不思考情绪,你永远会被直觉摆布,永远都意识不到控制着你行为的已经不是你的大脑,而是外界无孔不入的过量信息,以及偏激盲目的集体无意识。
读者小楠前几天问我:
要不要和相恋三年,即将结婚的男友分手?
理由是,准备结婚的这两个月,她感觉男友的态度忽冷忽热的。
小楠的一众闺蜜都建议她分手,因为男友婚前就开始犹豫,婚后指不定要后悔。
我问小楠:“你没有思考过,男友不理你的时间有没有规律可循?”
小楠仔细思考后发现,男友没有主动联系她的时候,应该是在加班。
因为考虑到结婚的费用和婚后的巨大支出,男友说他多接了几个项目。算一下时间,男友没理她时,应该是做这几个项目去了。
小楠想通这点以后转悲为喜,庆幸自己遇到了好男人。
但小楠思考的还不够,她真正应该思考的是:
“为什么她把要自己的婚姻幸福绑定在一个男人对她的态度上?”
如果随随便便就因为一个人对你好而感动,因为一个人对你不好而沮丧,那么,你未来的人生多半儿会让自己失望。
难道不应该是我努力提升自己,磨练情商,从而让别人喜欢我吗?
假如把你比喻为一辆跑车,情绪就是你最大的发动机和刹车。
一个人情绪的背后,是他对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感知。这些感知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是混乱而且原始的。并且,这些感知里,包含着一些最重要的信息。
一个人的愤怒里,包含着这个人最不能被触碰的底线。
一个人的冷漠里,包含着这个人曾经最撕心裂肺的伤痛。
一个人的怨恨里,包含着这个人曾经最真诚的期盼。
一个人的悲伤里,包含着他对这个世界的善意和温柔。
你需要识别这些感受,然后以安抚、辨认、尊重等方式化解,最终把这些情绪变成积极向上的东西。
你做到了这一点,便掌握了影响人类生产率最高效的工具。
>>>03<<<
然而令人痛心的一点就是:大部分老师、家长、明星、人生导师都在鼓吹放弃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