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运营层,是运营人员将数据转化成运营策略。以人为主要生产力,和数据产品的计算机自动化对应。
在我们谈及具体的方法前,强调一下人的作用。不论我们前面打造了多好的数据产品,员工的数据化运营意识提高不上去,一切等于零。
对人的要求有三点:
其一,
以数据做决策,既要知道数据能够做什么,也要知道数据做不了什么
。前者很容易理解,我工作中遇到很多次,在有数据可以提供决策的情况下,依旧相信个人经验。这是应该规避的思维,不是一个人,而是团队要做到。
数据化运营也不是企业运营的灵丹妙药,得客观承认,公司体量越大,数据化运营所能发挥的效果也越好。在创业公司或者小公司,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没有技术支持,提升效果不够,数据体量缺乏等原因,造成优先级的延后。这是没办法的取舍问题,只能以解决问题为首先依据。
其二,是本身数据分析和运营水平不过关。
虽然有意识地利用,可员工仅限于求平均数的水平,那么也别期待太高了。
这一点,得通过不断地系统培训,人员招聘解决。自上而下的倡导和发起是最好的结果,高层有数据化运营的战略和意识、管理层有数据化运营的指导经验,执行层能将数据化运营的落地,那么整个体系也推行成功了。
最后,是产品工具的使用
。这是对员工的技能要求,诸如MySQL查询数据、BI多维度分析、精准营销、 AB测试、转化率分析,都是必须的。将数据相关的工具玩得顺溜,员工才能在发挥够大的价值。
运营和产品如何进行数据运营,具体的技巧和方法论太多了,我以核心思想为引子。大家着重了解思维。
不是全量,而是精细。不止精细,更是精益。
全量运营是一种集中运营的策略,活动、内容推送、营销、用户关系维护,这些方式如果针对所有的用户,这是运营资源的浪费,你不可能通过一种方式满足所有的用户,也不可能用一种方式做到最好。
用户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需要用精细化运营弥补。
精细是是将目标拆分成更细的粒度,全国销量变成上海销量北京销量、全年销量变成第一季度销量第二季度销量,用户变成新用户老用户。电商卖口罩,是卖给北京的用户好,还是海南的?促销化妆品,目标人群选择男人女人也是显而易见的。精细(拆分)是一种数据分析的思路,也是一种运营手段。
精益比精细更进一步,精细是手段,精益是目标。什么是精益?精益就是二八法则,找出最关键的用户。我们都知道要将化妆品卖给女人,但一定会有部分女人支付更多,20%的女人占了80%的销量,精益就是找准这20%。
对最适合的用户在最恰当的时机采取最合适的手段以产生最大的价值。
前面三个「最」说的是精细,后面一个「最」指的是精益:价值/目标最大化。我有CRM,那么就从CRM中找出最有价值的客户去维护;我有风险管理,就找出最可能违约的投资;要做活动,欢迎的是产出最大而不是薅羊毛的用户;积分中心,效果最好的只会是最优质的那批客户。
未来比现在重要,现在比过去重要。
这个第二个核心,数据化运营能够预测未来,把握当下。传统的运营方式,是知晓过去已经发生的事,销量是多少,活跃数是多少,这在日益严酷的竞争环境中还不够。
把握当下,是能获得数据的立即反馈。你要推广一个活动,可以提前挑选5%的用户做一个测试,及时获知用户的反馈,转化率高不高,响不响应,然后按照数据决定后续的运营是继续还是改进。这是技术带来的进步优势。
预测未来,是机器学习的领域,通过数据建模,获得概率性的预测,用户可不可能流失,会不会喜欢和购买这个商品,新上线的电影会否偏好…运营则利用这些概率针对性的运营。
如果限于技术无法使用机器学习,则需要根据现有数据趋势去估计,这取决于运营人员的经验和数据敏感性。
系统化与自动化
数据化运营体系的搭建过程中,运营人员会用到很多的工具。
用户积累到一定数量,我们考虑引入积分中心增加用户粘性;产品涉及到地推和销售人员,则要加入CRM(客户关系管理)以维系客群;O2O和电商,基本配置肯定有优惠券的发送;反馈越来越多,我们也需要客服中心解决各类疑问。这些与运营息息相关的工具,在数据运营体系中占据中重要的比例。
为了更好的达成目标,会将其独立成运营模块/运营后台。好的运营后台和用户端的产品同等重要,也需要后台产品经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