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晚安少年
晚安,少年。愿你看的到远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明天不想上班,只想躺平,怎么办? ·  5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A股彻底爆了,现在进场还来得及吗? ·  6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最正宗的“白人饭”,开在这个小县城里 ·  1 周前  
新周刊  ·  北京国贸“老破小”只卖190万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晚安少年

高晓松:你以为《金瓶梅》里只有嘿嘿嘿?

晚安少年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4-21 22:05

正文

每晚十点,一位少年陪你说晚安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晚安少年

文/陆比心

晚安少年原创

主播 | 一七


01。


十七八岁时,对异性的审美,还停留在沉迷偶像剧的阶段,觉得高大英俊棱角分明的帅哥,才算是白马王子。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另一半的想象,逐渐在一个人的表里之间相互平衡。

亦舒曾说:“男人长得并不需要像电影明星,因为他不必要靠一张面孔或身材取胜。他仪表高贵、智慧、学问好,有急才、肯承担责任,才干自内心透出,这使他成为一个最漂亮的男人。”

说到底,男人真正值钱的 还是风度与学问。这让我想到了,矮大紧老师。



1969年出生的矮大紧——高晓松,自称有一张最漂亮的圆脸,今年47岁。生年不足半百,已是阅尽千帆,过往经历随便拎出一件,都堪称传奇。

他出身书香门第,家中两个院士、几个科学家,成长于典型高知家庭的高晓松,说:“在自己家,硕士等同于文盲”。

高晓松在北京四中读了六年,之后考进清华大学。从出生到高考,完整地走稳了高知家庭出身的孩子,应走的每一步路,那叫一个“根正苗红”。但在他根正苗红的成长轨迹里,偏又生出了一根反骨。

他有些“吊儿郎当”,高考那天,差点把准考证丢了,好不容易折腾一顿找见,距离考试开始只剩30分钟,在大马路上跟人借了台自行车,到考场时已经迟到了,一摸兜又发现没带笔。

后来说起这事儿时,高晓松依旧是云淡风轻地嬉皮笑脸,唯一的遗憾是,当时全班数学都考了满分,就他因为迟到,分数垫底。即便如此,照样超线60分进了电子系,系主任还是他亲舅。

他还有些“叛逆”,父母希望他清华毕业后,出国深造至博士,然后精修某领域,直到成为大牛专家。但高晓松压根没打算走父母安排好的路,在清华电子系读了没一年,就想要退学。

那年他组建了个乐队,人是他从北京各高校生拉硬扯来的,由于经费不足,所有的乐器用的都是最差的,吉他、贝斯不超过100块,没鼓槌就拿刷子代替。尽管如此乐队条件恶劣,但这只乐队依然在后来的民谣界名声大噪,有个响当当的名字“青铜器”。乐队里,还走出了几位音乐领军人物,高晓松,老狼、赵伟和戴涛。



02。


高晓松命好,许多人一辈子都可望不可即的事儿,在高晓松这儿玩票似的就做成了。

有人谈高晓松,言语中仿佛打翻了明前的醋缸子。他说:“高晓松之所以能够取得今日之成就,全仰赖家世背景,哪怕抓来个的哥在这种高知家庭熏陶几年,出来也未必比高晓松差。”

这贴子还真有不少人附和,说的好像一个人只要投个好胎,之后干躺着都能名利双收一样。

在我看来,高晓松之所以能够取得今日地位,人生前20年可能和家庭相关。但之后,全靠他自己不服输,不满足的“折腾”。

“折腾”是高晓松的家学,那句著名的“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其实是高晓松母亲的原创,老太太张克群,年轻时是美国注册建筑师,老来成了背包客,时常教导高晓松兄妹,不要被一些所谓的财产困住,能走多远走多远,“要觉得你眼前这点儿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

高晓松随着年纪的增长, 愈来愈理解母亲的这句话,生活的远方,不仅指代空间上的远,还有人一生固有角色的变化。除了音乐人这个身份,他也尝试拍电影、出版、办节目、开广告公司、做节目主持人,筹备公益图书馆。尽可能多的接触不同的行业,切换不同的角色。他还游历过三十多个国家,在壮游中开阔了他的心胸。

经历得多,才能把人生说得云淡风轻。而那些岁月沉淀下来的积累,也成了他节目上信手拈来的金句和感悟。



03。


10年高晓松因酒驾被刑拘半年,出狱后,他决定做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

他参与制作了三档综艺,《晓说》、《晓松奇谈》、《奇葩说》,因为他的幽默与智慧,再一次在90、00后这些未能参与他黄金时代的年轻人群中走红。

前段时间他决定退出《奇葩说》,专心致志地准备他的新节目《晓说2017》。

《晓说》之前已经做过两季,豆瓣评分高达9.1。


第三季《晓说2017》尚未开播,但8.8的高分,足以显示大家对《晓说》回归的期待。

2月21日那天,高晓松发了条微博说:“读了这许多《金瓶梅》,不跟大伙聊个十块八块的,很不好。”


很快《晓说2017》决定回归,这回主讲的就是金瓶梅。

今早优酷的独家视频一放出,我立刻跑去看。还是熟悉的开场,还是熟悉的“高晓松式幽默”,矮大紧讲《金瓶梅》的第一期,标题起的是“金莲和黛玉”,但内容远比标题呈现的丰富。


高晓松自爆,很小就看过《金瓶梅》,不过那时是偷偷摸摸地跳着当小黄书看,没想到不可描述的内容太少,不禁大失所望,将其闲置一旁。直到人生阅历和文学素养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发现《金瓶梅》真正的意义和深度。

少时爱读《红楼梦》,里面的人生活在乌托邦中,主角几个除了爱情,也没有生活压力,不必在滚滚红尘挣扎;但等阅历增长后,发现生活不是一出偶像剧,真正的生活更不是《红楼梦》,真正的生活远比那些残酷得多,真正的人残酷得多,这才感悟到《金瓶梅》中描述的才是真正的生活。


这也是高晓松决定聊金瓶梅的缘故,向往着诗与远方,眼前的苟且同样不能遗忘。

为此高晓松还特意写了首词。

少初读,意难琢,#金瓶梅#奇行色色。甄明史,绘生活,西门为镜,瓶梅晓说。莫、莫、莫!    水浒爹,金瓶娘,红楼女儿更出落。贾观园,描乌托,黛玉堪怜,宝玉难浊。错、错、错!


在《晓说2017》里,高晓松更像是借着《金瓶梅》,谈一谈市井版的“明朝那些事儿”,对比中外历史,同时放眼今朝。借着金瓶梅中人物的悲喜命运,挖掘出人性“善的上限”和“恶的底线”,以及复杂又真实的人格。



能把如此信息量巨大的知识交融于一处,并通过《金瓶梅》娓娓道来的,除了高晓松,我想不到其他人。

《晓说2017》的开场白,还是熟悉的矮大紧:“路走了四十八年,方向却不止一边。服装偏爱黑色,内心却仍是此间少年。护照四十八页,但每个终点都值得赞颂千篇。旅程左右万里,时差却最多一天。世事上下千年,却偏要说出瞬间。”

2017世界依旧很大,大到可以晓说。

广告

点击阅读原文,收看新晓说第一期。

推荐文章
三联生活周刊  ·  明天不想上班,只想躺平,怎么办?
5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A股彻底爆了,现在进场还来得及吗?
6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最正宗的“白人饭”,开在这个小县城里
1 周前
新周刊  ·  北京国贸“老破小”只卖190万了
1 周前
亲仁书屋  ·  你最好的成长,是对父母有耐心
7 年前
灰子美食实验室  ·  自己在家做一锅小龙虾,其实也不难
7 年前
晚安少年  ·  主动追男生很掉价吗?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