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宣布了!将为困难群众发放补助 ·  2 天前  
央视新闻  ·  一个人的时候,日子也可以很闪亮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不让孩子遭受校园欺凌,难道只能靠家长?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10 14:13

正文

就在前天,微信公众号童享部落推送了一篇《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一位妈妈亲身讲述了自己就读于中关村二小的10岁孩子遭受校园欺凌后,那些“大人们”无所谓的反应:“施害者”家长“就是开了个玩笑”,老师、学校和稀泥。


文章中孩子遭受同学欺凌过程




老师、家长觉得是“开玩笑”?



 学校一方处理态度:


 

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


今天,中关村第二小学发表声明:




直到声明发布,一直无人关心孩子受到欺凌后的心理问题,孩子重度抑郁症、精神恍惚,谁又来负这个责任。


文章读后不免让人难受与愤怒。校园欺凌究竟谁之过?孩子、家长、学校、政府究竟应该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




近年来,校园出现的多起欺凌事件令人触目惊心,这个曾经隐藏在校园最阴暗角落的行为被互联网不断曝光,全社会开始高度重视这个曾经人们眼里“不过是孩子小打小闹”的问题。


校园欺凌事件频发




据教育部统计,仅今年5—8月就共有68起欺凌事件发生。 


女生99秒被扇32记耳光


网爆视频:江西南昌象湖实验学校,于一处楼顶天台发生欺凌事件。打人者连扇被打女生耳光,而后又脚踹、拽扯头发。旁边有人拍手叫好。视频最后,被打女生脸颊红肿,鼻血流下,打人者看着她说“哎哟流鼻血了”,视频拍摄者则提醒“不要打鼻子”。99秒里女生被扇了32记耳光。




福建永泰初三男生遭围殴脾被切除 此前被同学欺凌4年


2016年6月10日上午,16岁的永泰县东洋中学初三学生小黄,难以忍着剧烈腹痛继续参加中考,向父母道出了一个藏掖4年多的秘密:自小学五年级起,他就经常被其他同学无故殴打。6月8日晚,小黄再次遭同班同学夏某、林某和张某围殴,忍痛2天后被送医,却被发现脾脏出血严重,于11日晚,经手术切除了脾脏。


15岁少年屡遭同学欺凌,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年六月,海东市互助县威远初级中学八年级三班的一名学生陶某某喝下剧毒农药自杀,屡次遭受同学欺凌的陶某某采用了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小学老师邓银认为,学校和家长最应该做的是提前预防,比如孩子稍大一点或到新环境时,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跟同学的沟通和交友情况,引导孩子多和家长、老师交流。一旦孩子发现跟家长、老师说了,事情能得到解决,他就能正确面对这类事件。“如果沟通渠道被堵住了,孩子就不会去倾诉,长时间在这种欺压之下,就会导致恶性事件。”


关于校园欺凌,你需要了解这些




目前对于校园欺凌事件惩罚不够,教育不足。




学校一方处于“尴尬”地位?


然而通常在出现校园欺凌事件后,让人常常感到难以接受的是“双方和解”。大多学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门往往不正向面对,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总是坚持内部解决、行政处罚,息事宁人,以校园欺凌“家丑化”心态处理问题,而非报警处理、通过司法程序来追究这些欺凌者的违法、犯罪责任,造成了教育良机的错失。


中学教师郭老师认为,在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时,学校也处于尴尬地位,社会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而校方和老师除了教给孩子们知识之外,并没有惩罚权利,“建议学校增加惩罚教育。”


孩子发生欺凌事件,家长咋办?




家长需要进行及时干预,将伤害降到最低。比如将发生冲突的学生暂时分开隔离,防止进一步的冲突和欺凌发生。除了及时进行身体方面的治疗,更要重视心理和情感急救,不能急于改变或回避孩子表现出的恐惧、焦虑、紧张等感受,要耐心倾听和接受孩子遭遇创伤后的这些反应,然后再跟孩子一起面对善后事宜。


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的干预和帮助指导。不仅受欺凌者需要专业干预和辅导,欺凌者如果手段特别具有伤害性和侮辱性,同样需要专业的心理干预。


这怎么是“双方”的事呢?


“被欺负了就只能忍着,不然还能怎么办?”小学四年级学生王凯航表示,学校里面有厉害的同学,斗不过人家,也不敢跟别人说。




有些伤害,极可能导致受欺凌者和旁观者心灵受伤,人格扭曲。“教育为主”当然必要,如果危及学生生命安全,岂是“调解”能敷衍过去的?“管控有余,教育不足”,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格教育,留下一系列隐患。文章里的孩子虽然没有受到身体欺凌,然而心理上那些看不见的伤痕却是无法忽视的,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竟然重度抑郁?


发生校园欺凌,最应该做的,必须是依法严惩,这是维护被欺凌者权利,也对所有学生进行基本规则教育的根本途径。只有严格依法对欺凌者追究法律责任,才能对校园欺凌起到警戒作用。


12月初华东师范大学召开“跨学科对话:校园欺凌治理”研讨会。来自十多所高校、众多学科的学者参加研讨“校园欺凌”的问题,跨学科对话:多管齐下问诊校园欺凌。




研讨会上南京师范大学博导钱再见教授指出,传统的校园欺凌主要包括口头欺凌、身体欺凌、关系欺凌,“当孩子受到欺凌后所引发的社会性退缩很可能造成抑郁,长期欺凌会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不佳。”钱再见认为,要解决校园欺凌问题要从依法治校、协同共治、公共问责等方面入手。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德胜特聘教授认为,“欺凌行为中的道德冷漠”值得关注,欺凌者和旁观者的道德冷漠是欺凌行为的伴随物。在欺凌行为中,被欺凌者受到的伤害往往是双重的,一个是欺凌行为所造成的直接伤害,一个是旁观者的道德冷漠所带来的间接伤害。


法律“亮剑” ,制度筑墙校园欺凌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往往难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遭受欺凌,或是低估了其发生率及危害,从而影响了对欺凌行为的积极干预。




基于这些现实,2016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要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要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


继今年5月国务院部署校园欺凌专项治理之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典型案例,加强对未成年的司法保护(校园暴力和未成年人犯罪触目惊心,最高检出手了)。九部委也再度齐力向校园欺凌“亮剑”,体现了政府拒绝校园欺凌、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坚定决心。


11月1日,教育部、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针对学校、老师的相关责任进行了明确,《意见》要求,老师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和同学关系状况,特别要关注学生有无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情绪反常、无故旷课等异常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对可能的欺凌和暴力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


看看世界各国关于“校园欺凌”的举措




挪威是世界上最先发起反校园欺凌运动的国家之一,国家采取“零容忍”方案,鼓励学校对校园欺凌采取全校范围的干预措施,如制定课堂规则,对学生行为进行限制,组建教师职业发展小组,为欺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等;


澳大利亚2003年制定了《国家安全学校框架》(NSSF),以法律为前提,更加强调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团体和民众的参与,全方位合作;


英国在国家政策上,制定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的政策法规,从2005年起每年的11月会举行反欺凌周活动,集中开展各种宣传活动;


校园欺凌治理中的新举措


试行校园防欺凌课程




11月28日,四川省首个“校园防欺凌课程”在成都沙河堡小学启动。


据悉,目前课程规划4个课时,主题分别是“我是一个被欺凌者”“我是一个欺凌者”“我是一个旁观者”“我要做一个改变者”。


民警变身“网络主播”,课堂直播讲座




12月9日武汉市公安局汉西警务站民警杨君前往武汉市十一初级中学营北校区七(1)班教室。民警变身“网络主播”,带来一期关于“校园防欺凌”的安全知识讲座。通过播放微视频、讲述真实案例,让同学们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和应对措施。该校的所有班级都可以通过各自教室里的显示器同步听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少年强则国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任重道远,只有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才能标本兼治。



编辑;武司宇

微信编辑:周文超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央广网、中国教育报、华商报、未来网、荆楚网、上海教育新闻网、齐鲁壹点、正义网、楚天都市报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