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孔夫子旧书网
网罗天下图书,传承中华文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孔夫子旧书网

读书 | 老年读者的困境:我们想读的不只是防诈骗指南

孔夫子旧书网  · 公众号  ·  · 2020-01-15 10:00

正文

作者 | 叶道斯
来源 | 做書 (ID:zuoshu2013)

去年11月,全国老龄办举办了—— 向全国老年人推荐优秀出版物的评选活动 ,来自全国近300家出版社的800多种出版物参与了评选,最终50种出版物入选。

榜上有名的作品,除了一部分国学书外,更多的是《智能手机与生活》《吃的误区》《中国老年人防电信诈骗指南》《老年慢性病防治与家庭护理400问》等实用类读物。


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5亿人左右,其中老年人比例将约占25%,老龄化社会正逐步靠近。

在实际走访书店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许多老龄读者面临着阅读困境:

“我偶尔来趟书店,这里的书封面、包装都很漂亮,但我想看更沉稳一点的, 字大一点的、书大一点的 。”

“在书店找不到想看的书,我问店员有没有适合我这个年纪读的,他们就把我往大部头的名著专区领,没意思,还不如陪孙女读绘本。”

01
内容与形式脱节的银发出版

目前全国共有585家出版社,仅存一家名为华龄出版社是专业的老年出版社,所出版的老年图书品种和数量并不算多, 主要分为五大类:老龄老年、文教社科、古董收藏、周易术数、生活保健。

非专业老年出版社仅零星出版一些老年图书,且不成体系。


虽然我们将老年出版从成人出版中单拎出来,形成了一个新的版块,但似乎又陷入了一个矛盾的怪圈:

太过强调受众属性而可能忽略他们的实际需求。所谓“老龄读者”不是铁板一块,他们不仅仅需要“防诈骗指南”之类的读物。而文学类的图书在“内容”上或许也不必非要针对老龄读者。

具体来说,我们强调在内容上贴近老龄读者,却忽略了形式。年长的读者的需求其实是更单纯的:不花哨的封面、顺眼的排版、合适的字体、大的字号、大的开本。

在2020年开始之际,第一批80后还未来得及经历中年危机,就开始被各种自媒体追赶着奔向“知天命”的焦虑年纪。作为中老龄的后备军, 这批读者的文化素养总体要高于前辈,他们对内容的要求或许会更挑剔 。想要应对这一变化,从目前的中老龄读者之阅读需求中便可见端倪。

有书店从业人员认为,这些近年刚踏入老龄行列的新手老人,阅读品味呈现社科化的倾向。对这一年龄段的读者而言,他们的阅读困扰,部分源自市面上老龄读物内容与形式上的脱节。


02
日本老年读者的抗争与欧美的经验

在被誉为“书之国”的日本,其出版市场经历过大字版化的时期。

而这股热潮的掀起,一定程度上源于高学养的老龄读者们自发集结的抗议活动,甚至于到今天,也仍存在专门为老龄读者争取阅读权益的非盈利组织。


作为这些组织的代表,“大活字文化普及协会”就在宣传海报中援引了官方法律条令,为自身读书权正名。

日本老龄读者所面临的阅读困境,相对来说要更复杂一些。除大字本之外,最困扰他们的莫过于读本中出现的外来词汇。这些用片假名拼写的新名词愈来愈多,经常让看惯了汉字的老龄读者一头雾水,成为影响他们阅读体验的另一大障壁。

让我们再将目光转到西方。 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欧美一些国家便开始将普通图书制成大字版,以供那些虽有视觉障碍、但仍需要文字媒介的“低视力”读者阅读。不过在此阶段,大字本的主要服务对象并不是老龄读者。

2006年,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推出大量大字版(Large Print)图书,以满足即将步入60岁的美国“婴儿潮”一代的阅读需求。这批大字读本以非虚构作品为主,包括历史类、人物传记、时政新闻类、科普、休闲保健类等。

克林顿的《我的生活》与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是彼时最畅销的大字版图书,其销量甚至一度与普通版分庭抗礼。
大字版图书的受欢迎程度,是当时许多出版人始料未及的,这也鼓舞了他们在后续相继推出类似的读本,而大字版内容也不再局限于非虚构作品,以通俗小说为代表的更多大字本虚构作品也纷纷涌向市场。

近年大热的高分美剧《使女的故事》,其原作小说由兰登书屋出版发行,发售时同步推出大字版,销量也相当可观,而购买大字版的消费者不仅限于中老龄读者,为保护视力而做出选择的年轻读者似乎也不在少数。


从“视障读者”到“老龄读者”再到“普通读者”,美国大字版图书发展至今,一些出版集团已逐渐脱离专供老龄读者的产品定位, 呈现朝“全民向护眼读物”转变的趋势 ,但这番试水目前仍须观望。

03
是什么阻碍了国内大字本的发展?

目前国内市场上,出版大字版图书的出版社为数不多,其中发行量最大的并非华龄出版社,而是中国盲文出版社。

但视障读者与老龄读者,对于大字版图书的视觉需求,不总是一致的。

譬如说在中文字体的选择上,虽然老龄读者早已习惯将宋体、黑体作为正文的读本,但若想达到舒适流畅的阅读体验,圆体、行楷可能更符合他们年龄阶段的视觉状况,然而这类圆润柔和的字体,对普通视障读者又未必友好。

中国美术学院毕学峰团队关于老年人阅读体验版面优化与规范设计研究
尽管在老龄化社会,大字版图书前景不错,但对于普通中小型出版社,推出大字版仍不是太值得冒险的尝试。

一方面,我们似乎已错过了发展的先机,在普通版都卖得吃力的情况下,许多出版社已经没有可以消化“吃力不讨好”的容错空间;

另一方面,来自外界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打败你的不是同行而是跨界”,在播客、有声书、广播剧等音频内容兴起之际,出版社显然有更光明(但拥挤)的路可以走。

即便在其发展相对成熟的美国书业,大字版图书的领跑者依旧是业界巨头。 目前我国的大字版图书,大部分还在公益阶段上停摆,打保守牌当然是安全选项,但市场仍需要有意气的探路者。

04
老年阅读的未来是电子书吗?

针对老年读者的阅读困境,有人认为破局的利器正是电子阅读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