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管家
0.
《武林外史》有一幕场景非常有趣——女主朱七七出场时,随行的「火孩儿」和号称「玉面瑶琴神剑手」的徐若愚徐大侠比武:
徐若愚自命风流,就连与人动手,招式也务求潇洒漂亮,难看的招式,他死了也不肯施出。火孩儿三掌拍来,左下方本有空门露出,花四姑与乔五俱都瞧在眼里,知道徐若愚此刻若是施出一招「铁牛耕地」,至少亦能平反先机。哪知徐若愚却嫌这一招身法不够潇洒花俏,竟然不肯使出,反而施出一招毫无用途的「风吹御柳」。
金不换连连摇头,冷笑道:死要漂亮不要命…
1.
我们来看一下,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徐若愚要求比武,是为了证明自己功夫不错,要让朱七七觉得自己功夫不错,所以他要赢。
结果徐若愚中途却为了漂亮,不仅没有连个孩子都没打赢,还输得挺狼狈,两头都没捞着。
那他本来应该怎样实现自己的目的呢?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
Daniel Kahneman
提出的
峰终定律
或许可以提供一点思路。
峰终定律讲的是对体验的记忆是由高峰(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时与结束时的感觉所决定的。由此,朱七七更容易记住的,是徐若愚在比试中一次次及时的见招拆招,和抓住对手空档时的果断拿下,那看的才叫一个爽,
重点还是要赢
。可怜徐大侠竟把这么重要的事给忘了。除了耍帅失败,什么都没有。
2.
一次只做一件事的意思是,
一次的重点只有一件事
。你我都知道专注才能有更大的产出。一只猫在追老鼠时,如果考虑尾巴怎么摆好看,一定会饿死。
庸碌的雇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永远在忙东忙西,永远在做事,却没有想过自己一件事都没做成。万维刚有个比喻,只完成一半的事情,就像造了一半、或者造完了却没有卖出去的汽车,几乎不带来任何价值。
他举了个例子:
有人对软件公司的研究表明,如果同时做两个项目,每个项目就只能获得 40% 的时间,剩下的 20% 浪费在项目切换上了…如果同时做 5 个项目,每个项目将只能得到 5% 的有效工作时间,你得花 75% 的时间用于项目切换!
早些年微博上有个段子取笑人四肢头脑不协调——思考的时候不行动,行动的时候不思考。
我看不出这有什么问题。所谓「擅长分脑」,无非就是在多个任务之间切换比较快而已,能做到也 OK,特定条件下也确实能带来好处。但我又不是神,一次只扎实地做一件事,挺好。只要开始做,总有机会快起来。这也就是 Allen 在聊时间管理时说的,把事情做成,比什么都重要。
3.
以我们昨天刚结束的活动「跟经济学人学写作」为例。
经济学人的句子向来以简洁、地道、优美著称。
我们每天发布一句经济学人文章官方中译,每人对照写出英文,完成后参考英文原文供你参考,找出不同,总结原因。
三十天,一天一个句子。重点永远不是写很多,而是开始写。
开始写了之后,重点永远是把意思表述完整。
表述完整之后,重点是确认没有语法错误。
最后才是风格选择,比如:简洁、地道。
列一张清单,一次只专注一件事,对着清单核查,做完了打勾,进行下一项。这样就不至于顾此失彼,最后感觉什么也没抓住。
如果你知道当下的重点是什么,那别的东西,都不会成为你的困扰。
4.
左顾右盼还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很容易让自己时刻处于「很多事情没完成」的焦虑状态下,
认知负荷过大,直接导致行动瘫痪
。
之前有段时间特别忙,我家里又总会出现「物资紧张」的现象,要做菜发现没鸡蛋了,牙膏突然再挤不出来了,猫砂用完了,常在淘宝买的那款要三四天才能送到…
我总结了一下原因,几乎所有家用都是时不时在京东和淘宝大采购解决的,而每次采购之前,必须要清点「库存」,佐餐食品、生鲜、零食、生活用品、清洁用品、猫用品…一下子清点这么多部分,一想就是个大工程,加上一忙,直接就不想开始了,于是采购的时候只凭记忆,常常会漏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