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简单心理
Hi,欢迎来到国内最大的心理服务平台——简单心理!这里有最实用的心理学涨姿势内容,还有数百位全国顶尖的心理咨询师为你服务。应用商店搜索“简单心理”下载APP,随时随地获取心理帮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志红  ·  婚姻的真相,很多人一生都不明白 ·  2 天前  
互联网思维  ·  凡事先搞起来,就能解决 80% 的焦虑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简单心理

一场迟到了82年的告别,这次终于可以和逝去的亲人好好说再见

简单心理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4-10-04 21:57

正文


或许你曾经历过亲人离世或者重要关系的丧失,那种再也无法见到他们的感觉总是让人心痛不已。


无论是突如其来的告别,还是有所准备,丧失带来的哀伤总是萦绕心头,久久无法释怀。


那么想象一下,有这样一群家庭,等待了 82 年,只为寻求亲人沉入海底的真相。这种漫长的等待和无尽的思念,该是怎样的一种煎熬?


今天推荐一篇心理咨询师项园园老师的文章,她将通过一部高评分纪录片,带我们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并用心理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我们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继续好好生活下去。




里斯本丸(Lisbon Maru)是一艘二战时期的日军货船,载满英国战俘驶向日本,1942 年 10 月因为被美军鱼雷击中沉入海底。


这部记录片的开头就像一个普通的战争片段。但随着故事的徐徐展开,我完全沉浸在了剧情中:船被鱼雷击中后,人们到底经历了什么?后来他们怎么样了?沉船事件为什么鲜为人知?


这部影片近期才上映,已经获得了豆瓣 9.3 的高评分。


从心理服务的角度,导演方励制作这部影片本身就是一个哀伤与创伤疗愈的过程。它诠释了叙事与见证的力量。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家庭的身上就是一座山。


导演通过这一粒沙,层层追踪每一条细微的线索,收集所有的故事碎片,找到为数不多还在世的见证者,找到一个个之与之有关的家庭,描绘出里斯本丸号沉没前前后后复杂宏大的故事,也帮每个家庭讲出了各自的历史创伤和悲喜。




01

「见证」叙事:让创伤和痛苦被看见


二战中,许多家庭失去了儿子,孩子失去了年轻的父亲,而且噩耗常常突如其来,给家庭留下遗憾和难以愈合的伤口。


他们经历了创伤性丧失。这是一种突如其来的丧失,会让人持续固着在丧失故事中。他们不断讲述暴力丧失、创伤性丧失的故事,或者「根本不能提起这件事」。


一位里斯本丸号遇难者的女儿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她一直保留着父亲当年寄给她的一个玩偶,她流着泪说「我相信父亲是喜欢我的。」她曾一次次站在站台前,希望父亲从下一列火车上走下来。


但这位女儿从来没有机会知道父亲去世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即使她后来努力登报询问,得到的回应也极少。


这个沉船事件只留下了很少的记录,更没有在公众面前公开呈现和讨论过。



幸存下来的士兵多数罹患战后创伤应激障碍 PTSD。他们曾被关押在船舱底部暗无天日的地狱中,对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从未曾了解,甚至不愿再回忆,「对我来说这些都过去了。」


但创伤一直在心灵深处持续影响他们,并代际传递给他们的子女。


当年,一位幸存的英国士兵曾向英国媒体讲述过这段经历,这是故事第一次被记录。但他了解的信息很有限,声量很小,很快被人遗忘。


很多时候,创伤故事的讲述也是这样。对创伤幸存者而言,情感太痛苦了,有时只能不带情感的简单记录,像在讲别人的故事。


因此,导演对沉船事件来龙去脉的追溯非常细致。


他在香港找到了唯一熟悉里斯本丸沉没的历史学家托尼·班纳姆,在英国找到了亲历事件的 2 位高龄幸存者以及与事件相关的 300 多个家庭,在日本找到了军事学者和船长后代,在美国找到了击沉里斯本丸号的美军后代,在沉船事件发生的中国东极岛找到了当年救援者的后代和仅存于世的最后一位救援者。


通过他们讲述的一切,逐渐还原了里斯本丸沉船前前后后许多的故事细节。



充分的细节让这部影片成为了有力的现实见证:


沉船事件真实存在过!英国士兵们当年地狱般的痛苦真实存在过!他们跟远方家人们之间一个个的情感羁绊的故事也真实存在过!中国东极岛渔民冒着生命危险自发组织的救援也真实存在过!


导演在东极岛海域精确测绘和确认了沉船位置,并将沉船的声呐影像带给了那些英国士兵的子女。


「天呐,他可能还在那里……」

「沉船的声呐照片深深的深深的打动了我」


见证本身已经可以产生疗愈的效果。



随着故事细节逐一展开,影片中的情感也不断涌现:


对日本军队的愤怒,「他们用木板和帆布把船舱钉死……他们想把我们都淹死!」

在黑暗舱底深深的恐惧、无助,「我听到有人喊,这是在地狱吗?」

突围过程中的慌乱、英勇、遗憾,「我的很多战友都没有逃出来」

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如果你见我妻子,告诉她我尽力了」

沉船前最后的悲壮,「船里的歌声那么响亮,在水中都能听到」

获救时的感动与感激,「突然响起一个声音,我永远不会忘记,他说,你好,我来救你」


当这些丰富复杂的情感从影片中流淌出来,每个人都能被感染。冻结的感受慢慢开始融化,堵塞的记忆得到了疏通,疑惑迷茫得到了解答,受创伤影响的人们开始拥有更多的现实感。


情绪被看见给创伤故事带来了很温暖的力量。




02

「完整」叙事:让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


日军在沉船事件中的作为可以称之为大屠杀。但影片没有局限在这一视角,而是完整呈现了所有人的立场,尽力让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也让每个人都有听到真相的权利


这份残酷的真实有着直抵心灵的力量。


影片记录了一段日方船长在战后军事法庭上的陈述。


一开始,船长说自己放弃 1000 多名英军战俘的生命只是执行军方的命令,试图逃脱罪责。


法庭问他,如果军方让你在船头将战俘们一个个绞死,你会执行吗?


船长说,他不会动手。


法庭问,这是不是说明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不执行命令。


船长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罪责,「我给这些战俘带来了麻烦和困境,对此我感到非常抱歉。」


当那些因为沉船事件饱受煎熬的灵魂也能听到施暴者的一句认罪,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导演也将真相带给了这位船长的子女,他们很少听说当年发生的事情。


他们看到的是,七年刑满释放后的父亲每天大量抽烟,郁郁而终,「那么多人因为这艘船而丧生,爸爸大概也觉得自己没法负责。」


还有当年的美军机械师,他击中了里斯本丸号之后才得知船上有 1000 多名英军战俘。他因此罹患战后创伤应激障碍 PTSD,不得不离开了美国海军。


多年之后,他特意从美国前往英国,参加了二战幸存士兵的一个聚会。他与 6 位里斯本丸号的幸存者们一起抱头痛哭,表达长久以来的歉意。


其中一位幸存者在回忆录音中谈到了这件事:


「那个机械师说:我来是想说,对于我曾经对你们做的一切,我是多么的抱歉。当我听说你们在船里的那一刻,而我们甚至丢下你们不管,你们不得不跳进水里求生,天知道你们是怎么活下来的,感谢上帝你们活下来了,我大老远过来就是为了告诉你们我有多抱歉。听他说着这些,我泪流满面。」


导演将这份幸存者的录音带给了那位美军机械师的子女。年老的女儿掩面而泣,她听到了父亲曾经的煎熬和内疚,也帮父亲接收了一份友善的谅解。


教训应当被清醒铭记。但无法释然的痛苦情感会击碎创伤幸存者的心灵,破坏我们的建设性和创造性。


完整叙事给所有人说话的权利,也带来了更多的真相和现实,从而扩展了视野,帮助人们走向理性与整合。这能在创伤幸存者的内心产生一种丰沛而积极的能量,重新回归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渴望。




03

「主动」叙事:让生命更鲜活、富有意义


诚然,战争带来的哀伤和悲痛很重,无法被完全弥补治愈。


处理哀伤的关键在于重建意义。


重建我们内心中因哀伤、创伤粉碎了的有意义的世界。丧失的人或事物,可以成为丧失者的麻烦和困扰,也可以成为丧失者的资源和力量,我们永远有选择的权利。


而叙事的特质就是主动讲述:从什么视角理解这个故事,怎么看待这个故事的意义,就怎样讲述这个故事


制作这部电影就是这样一个主动讲述、主动选择的过程,它为创伤亲历者和后代创造了新的资源和力量。


导演找到了许多疗愈的视角来讲故事,能让人感到多一些的安慰和平静。


日本人封死船舱之后,最高长官斯图尔特上校指挥大家平静下来,有组织的突围,「如果终有一死,我们也要像英国人一样死去」, 幸存老兵威廉·班尼菲尔德重复着这句话,他幽默地说「虽然我不知道英国人的死跟其他人有什么区别,但他的话给了我们勇气。」


从被囚禁的舱底突围后,一部分士兵立刻去营救其他船舱的同伴,或者干掉在疯狂扫射的日本人,为其余战友的突围铺路。


有的士兵遗体被伙伴们妥善的海葬,「他应该得到比与船同沉更好的安置。」


不少士兵在沉船前听到了歌声,来自那黑暗的舱底,来自那些知道自己获救无望的士兵,他们中有些人不会游泳,有些人早就病得走不动了,有些人曾尽力为其他人赢得求生的时间,他们最后的歌声悲壮而英勇。


一位上尉在突围之后又主动回到船舱中,确保其他人有序撤离。他安慰在舱底的士兵,给了他们最后一口酒、最后一支烟,说最后一句安慰的话,「他是个英雄,他救了许多人。」



这名上尉的侄女回忆说,「我叔叔还上了他的苏格兰军帽。战友问他,你为什么戴上帽子?他说,如果我不得不去见上帝,那我也要穿戴整齐的去见。


这位老太太脸上露出豁达幽默的微笑,跟她叔叔的风格很相似。


影片末尾,导演带着一部分遇难者的子女前往东极岛海域,写下告别的小卡片、敬献花圈,他们停在沉船的位置,再现了沉船的声呐照片。


这些年迈的子女们终于找回了父亲。77 年来,在父亲安息的深海上,他们终于得以跟父亲好好告别。


长久以来的哀伤流动了起来,还有那些分离的痛苦、缺少陪伴的孤独、对关系的持续渴望之情,终于有机会松动、流淌起来。


导演通过电影书写了一个哀伤疗愈的故事,帮助这些英军子女们完成了关系中的未竟事宜,了却遗憾。



全片最美的笑容来自东极岛那位 90 岁高龄的救援者渔民林阿根。


他曾和大家一起,划着小渔船、舢板,从大海中救起了 384 名英军士兵。当这位老人重新走入自己当年参与救援的海域,听导演讲起沉船前后发生的故事,回忆着自己当时的救援经历,他的脸上浮现起欣慰的微笑,朴实、温暖。


另一位救援者的女儿说,她父亲的父亲曾经葬身于海上,所以当她父亲看到有人在海上遭遇困境,「他就奋不顾身去救人。


或许很多渔民都是怀着同样的心情参与救援,素不相识,但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家人在等着他们回家


日本人也是在中国渔船开始救援之后,停止了射杀,反而转向协助救援。「他们可能是知道事情瞒不住了。」幸存老兵丹尼斯·莫利说,「中国渔民不知道,他们实际拯救的人比他们以为的还要更多。」


导演带来的故事大大丰富了这次救援的意义,也丰富了这些救援者和后人的人生故事。


故事讲得越丰富,意义也会越丰富,生命也就越丰富,这是主动讲述故事带来的丰盈和完满。





04

「我不活在过去,我为未来而活」


幸存老兵威廉·班尼菲尔德在影片最后说:「战争是肮脏下流的勾当,可怕的勾当。」


那是我第一次看这个幽默睿智的老人双手颤抖得那么厉害,「但我不活在过去,我为未来而活。」


当我们充分看见和见证那些痛苦,看见故事的碎片如何慢慢的拼凑出完整的故事,看见故事中的各方怀着什么样的立场和情绪参与其中,看见每一个人参与的过程,承认过程中那些复杂的感受,曾经冻结的愤怒、痛苦、悲伤、感动就能流动起来,疗愈因此而发生。


然后,我们才能真正的继续向前走,move on,前往自己想要的未来。



如果你愿意和我聊聊,请来预约我的咨询

点击名片查询关于咨询师内容👇🏻



作者:咨询师项园园

封面及图片来源:《里斯本丸沉没》

编辑:四月

责编: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