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的利益考虑
婚姻当然应该以爱情为基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难做到把爱情作为婚姻选择上的唯一考虑。一起过日子是非常实际的事情,除了爱情之外,不能不有一些实际的考虑,包括经济上的适当保障。
富婆找能干的穷雇员,大款找美貌的贫家女,这都没有什么大不了,因为他们反正不愁吃穿,与金钱相比,别的东西显得更有价值。可是,让一个尚在为生存奋斗的妙龄女子和一个她喜欢的穷困潦倒的书生结婚,她有所顾忌就是合乎情理的了。没有人乐意陪一个倒霉蛋过一辈子。如果她终于下了决心,很可能是寄希望于书生日后的境遇会改善。或者,一种很小的可能是,她认定书生是一个天才,愿意终身贫贱相守。
我想说的是,利益的考虑在婚姻中占有一定地位,这是正常的。只是万事都有一个度,如果利益成了主要的甚至唯一的考虑,正常就变成庸俗了。如果进而很有心计地把婚姻当作谋取利益的手段,庸俗就变成卑鄙了。遗憾的是,在当今社会中,后两种情形大为增加了。
尼采的鞭子
尼采一生中只有一次真正堕入了情网,热烈地爱上了一个比他小18岁的姑娘,名叫莎乐美。我们现在仍能看到一张照片,照片上,尼采和莎乐美的另一个追求者保尔·勒埃在并肩拉一辆牛车,而莎乐美则侧身站在牛车上,手执一根鞭子。据说,这个画面是尼采设计的,他认为如此才准确地反映了三人的真实关系——两个男人俯首甘为一个女人的牛。
几个月后,尼采开始写《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书中有一句名言:“你到女人那里去吗?不要忘了带你的鞭子。”
此话写在失恋之后。莎乐美拒绝了尼采的求爱,并且断绝了与他的来往。甘愿在心爱的女人鞭打下做一头驾车的牛,此愿未遂,便相反朝全世界的女人扬起了鞭子。那么,哲学家的眼光是否含了太多一己的恩怨?或者,我们可否假设,尼采甘居轭下只是一时情感的冲动,即使他的求爱终于被接受,婚后生活的平庸仍会使他举起他的著名的鞭子?
差异中倾注了上帝的灵感
在创世第六天,上帝的灵感达于顶峰,创造了最奇妙的作品——男人和女人。
然而,这些被造物今天却陷入了无聊的争论。
有一些极端的女权主义者竭力证明,男人和女人之间并无任何重要的差异,仅仅因为社会的原因,这些差异被夸大了,造成了万恶的性别歧视。
还有一些人——有男人也有女人——承认两性之间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存在着差异,但热中于评判这些差异,争论哪一性更优秀,上帝更宠爱谁。
我对所有这些争论都感到隔膜。
人们怎么看不到,上帝的杰作不是单独的某一性,而正是两性的差异,这差异里倾注了造物主的全部奇思妙想。一个领会了上帝的灵感的人才不理睬这种争论呢,他宁愿把两性的差异本身当作神的礼物,怀着感恩之心来欣赏和享用。
配图:插画师 Fumi Ko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