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固收+基金在2024年四季度的业绩表现,包括各类基金的收益情况、规模变化等。文中提到绩优固收+基金的配置策略,如超配消费股和平衡型转债等。同时,也介绍了头部产品的规模扩张能力和固收+基金在资产配置方面的变化,包括股票、转债和纯债的持仓情况。最后,提供了基金分类方法的介绍和风险提示。
固收+基金在四季度表现出色,收益率中位数为1.69%。分类来看,可转债基金表现领先,收益率中位数为3.10%。
2024年四季度,固收+基金规模有所上升,占比同样小幅回升。其中,转债增强型和可转债基金规模明显上升,股票增强型基金规模则有所下降。
固收+基金在资产配置方面,转债仓位明显回升,股票仓位有所下降。在权益资产中,科技股仓位明显提升。
固收+基金2024Q4整体表现出色,收益率中位数为1.69%,
可转债基金表现领先,收益率中位数为3.10%,同时激进转债增强型、温和转债增强型和股票增强型基金收益率中位数分别为2.93%、1.93%和1.27%
。
2024Q4固收+基金相对的出色表现,与转债“拉估值”行情相关。规模来看,2024Q4固收+基金整体规模有所上升,占比同样小幅回升。
从绝对水平来看,固收+基金总规模由2024Q3的11821.57亿元上升至12247.05亿元,规模环比增加425.48亿元。从相对水平看,固收+基金在广义债基中的占比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
为2022年以来规模占比首次回升
。
分类来看,转债增强型&可转债基金规模明显上升,股票增强型基金规模有所下降。
2024Q4,激进转债增强型和温和转债增强型基金规模分别上升220.61亿元和170.13亿元,可转债基金规模则环比上升169.86亿元,而股票增强型基金规模则环比下降135.12亿元
。
观察绩优产品收益情况,部分股票增强型品种2024Q4获得了较高的收益。
2024年以来排名前20的股票增强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2.77%,其中前海开源祥和2024Q4收益率为5.01%,排名第一。
转债增强型基金方面,
排名前20的转债增强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5.04%,其中光大添益以8.73%排名第一
。
从持仓特征来看,绩优产品超配消费股,同时少配周期股;转债方面,绩优产品超配消费类和平衡型转债。
绩优基金持有重仓股中消费股占比25.5%,周期股占比19.1%,制造、科技和金融股分别占比18.8%、18.7%和15.3%,
其明显超配了消费行业股票,
配置比例较整体市场高9.3个百分点。这些绩优产品转债仓位44.2%为平衡型转债,45.9%为偏债型转债,10.0%为偏股型转债
。
头部产品规模扩张能力亮眼
2024Q4部分产品规模迎来显著扩张。
在固收+规模扩张排名前列的基金中,有7只规模大于100亿元的产品(股票增强型4只,转债增强型2只,可转债基金1只)。博时基金是2024Q4固收+基金规模增长最快的机构,增幅达129.11亿元。
易方达基金、博时基金和景顺长城基金位列固收+产品存量规模前三位
。
风险提示:
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基金的未来表现受宏观环境、市场波动、风格转换等多重因素影响。
截至1月底,各类固收+基金2024Q4季报已悉数披露。
为更清晰地呈现不同属性基金产品的表现差异,我们依照各类产品的实际投资行为,对市场中固收+基金的类别进行了重新划分,将常见的固收+基金整合为
温和转债增强型、激进转债增强型、股票增强型和可转债基金四类(详细划分准则,请参考报告附录部分)
。
总体来看,固收+基金2024Q4整体表现出色,收益率中位数为1.69%。
分品类来看,
可转债基金表现领先,收益率中位数为3.10%,且大部分产品均获得正收益;激进转债增强型基金表现次之,收益率中位数为2.93%;温和转债增强型基金和股票增强型基金表现同样不弱,收益率中位数分别为1.93%和1.27%
。
2024Q4固收+基金相对的出色表现,与转债“拉估值”行情相关。
10月,
权益行情在月初高开后遭遇大幅回调,随后再度开启反弹行情。在科技+消费品种的驱动下,万得全A在10月上涨2.28%。而固收+基金收益率中位数却是-0.03%,其中可转债基金为主要拖累。
不过,随着10月中旬转债“拉估值”行情正式开启,可转债基金成为后续固收+基金中的领涨品种。
11月,
权益行情进入震荡区间,万得全A上涨1.34%。固收+基金收益率中位数回升至0.65%,其中可转债基金表现尤为亮眼,11月收益率中位数为2.26%。
进入12月
,权益市场震荡格局延续,万得全A回调1.96%。固收+基金则继续走强,收益率中位数达1.03%。其中可转债基金和激进转债增强型基金收益率中位数分别为1.20%和1.17%,是固收+基金收益的主要推动
。
规模方面,固收+基金整体规模有所上升,占比同样小幅回升。从绝对水平来看,
固收+基金总规模由2024Q3的11821.57亿元上升至12247.05亿元,规模环比增加425.48亿元。
从相对水平看,
固收+基金占比同样小幅回升。如果我们将纯债基金和固收+基金整体定义为广义债性基金(不含货币基金),2024Q4固收+基金在广义债基中的占比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
为2022年以来规模占比的首次回升
。
分类来看,转债增强型&可转债基金规模明显上升,股票增强型基金规模有所下降。
2024Q4,转债增强型基金规模明显增加,激进转债增强型和温和转债增强型基金规模分别上升220.61亿元和170.13亿元;可转债基金规模则环比上升169.86亿元,其中博时可转债ETF规模大幅增长118.85亿元,是可转债基金规模增长的主要来源。而股票增强型基金规模环比下降135.12亿元,至5365.76亿元
。
定义收益排名前20 的产品为绩优基金,我们分别统计了股票&转债增强型绩优基金的收益和资产配置情况。股票增强型方面,绩优品种2024Q4
平均收益率为2.77%,明显高于整体均值1.35%。其中前海开源祥和2024Q4收益率为5.01%,在股票增强型产品中收益最高;同时,收益率在3%以上的基金还包括广发鑫和&景顺长城稳健增益,分别为3.14%和3.07%
。
在这些表现靠前的基金中,不乏收益和规模兼具的品种。
排名前20的股票增强型基金平均规模为37.21亿元,其中有两只产品规模超过100亿元,分别为易方达裕丰回报(178.80亿元)和招商安华(129.18亿元)
。
从股票和转债持仓比例来看,收益率前20的股票增强型基金股票仓位存在差异。
有2只产品股票仓位超过18%,分别为华夏鼎清和华安乾煜;除此之外,有3只产品股票仓位超过15%,分别为招商安福1年定开、招商安华和宏利集利。而股票仓位低于5%的产品有3只,分别为前海开源祥和、广发鑫和以及平安瑞兴1年持有
。
转债仓位来看,收益前20的股票增强型基金的转债仓位同样有所区别。
前海开源祥和转债仓位最高,为15.22%;交银安心收益转债仓位次之,为11.85%。而有4只产品暂无转债持仓,分别为招商安福1年定开、招商安华、博时恒乐和蜂巢恒利。
转债增强型基金方面,绩优产品2024Q4
平均收益率为5.04%,其中光大添益以8.73%排名第一,同时天弘添利收益次之,为8.47%。
规模方面,绩优转债增强型基金中同样存在规模较大的产品。
其中易方达双债增强规模达152.30亿元,在排名前20的转债增强型基金中规模最高。安信目标收益规模次之,为61.15亿元
。
观察股票和转债持仓比例,绩优转债增强型基金的资产配置策略同样分化较大。
整体来看,这些绩优产品的股票仓位均值为5.96%,转债仓位均值为43.27%。具体而言,股票仓位方面,仓位高于17%的产品有3只,分别为富国兴利增强、兴业收益增强和光大添益;同时,有10只绩优转债增强型基金未持有股票。转债仓位方面,天弘添利转债仓位高达105.38%,汇添富鑫福转债仓位同样超过100%,达104.16%;而太平丰盈一年定开转债仓位仅8.45%,永赢鑫欣转债仓位也仅为10.65%。
为进一步总结这些产品的特征,我们将上述40只收益率排名靠前的基金进行了持仓统计,梳理其在2024Q4的总体资产配置情况。
从结果来看,上述绩优基金的纯债仓位为55.9%,股票仓位为10.1%,转债仓位为24.7%。
这些产品的高收益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消费股的超配和对周期股仓位的压缩,二是对消费类和平衡型转债的超配。
进一步看,权益持仓的行业分布方面,
绩优基金持有重仓股中消费股占比25.5%,周期股占比19.1%,制造、科技和金融股分别占比18.8%、18.7%和15.3%,医药股仅占比2.6%。
对比整体来看, 绩优基金明显超配了消费行业股票,
配置比例高出9.3个百分点;同时,绩优基金分别多配科技和金融股4.0个百分点和3.1个百分点。
而绩优基金明显少配了周期行业股票,
配置比例较整体市场少12.5个百分点;医药和制造股则分别少配2.2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
。
转债行业分布方面,消费品种同样为绩优基金的超配方向。
绩优基金前三大转债持仓板块分别为制造、金融和周期,占比分别为26.4%、24.9%和21.8%,此外还持有13.8%消费转债、7.8%的科技转债和5.3%的医药转债。
与全部固收+基金的选择相比,绩优基金持有消费、医药和科技转债更多,分别多配2.6个百分点、0.9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而持有金融转债明显更少,少配3.4个百分点
。
转债类型方面,这些绩优品种转债仓位的45.9%为偏债型转债,44.2%为平衡型转债,10.0%为偏股型转债。
与全部固收+基金的选择相比,绩优基金配置的平衡型转债占比高出2.9个百分点,而偏股型和偏债型转债则分别低2.8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
部分产品规模迎来显著扩张。
从平均水平来看,有28.5%的股票增强型和45.5%的转债增强型基金实现了规模净增长。其中在股票增强型方面,招商安和取得65.10亿元的规模增幅,位居第一;同时还有2只产品规模增长超过50亿元,分别为华夏稳享增利6个月滚动和易方达增强回报。转债增强型品种中,永赢添添悦6个月持有的规模增幅为41.29亿元;易方达岁丰添利、永赢鑫欣、富国天盈、长信利保和西部利得汇享规模增长同样超过25亿元。此外,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规模增长达118.85亿元,为可转债基金规模增长的主要贡献
。
值得关注的是头部产品的规模扩张能力。
在排名前列的股票型基金中,易方达增强回报规模达273.36亿元;同时,华夏稳享增利6个月滚动、招商安和以及中银稳健添利规模分别为177.12亿元、115.21亿元和100.21亿元,同样是规模超过100亿元的产品。转债增强型方面, 有两只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分别为易方达双债增强(152.30亿元)和易方达岁丰添利(143.19亿元)。可转债基金方面,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规模达385.18亿元,显著高于其他可转债基金
。
按基金公司来看,
我们统计了2024Q4固收+产品规模增长排名前20的基金公司,博时基金是固收+基金整体规模增长最快的机构,增幅达到129.11亿元,其中可转债基金规模增幅达118.85亿元,股票增强型基金规模增加22.64亿元,而转债增强型基金规模则减少12.38亿元。富国基金的固收+产品增量次之,增幅为44.56亿元,主要由转债增强型基金贡献增量,其规模增幅为55.95亿元。此外,永赢基金和中欧基金固收+产品规模分别增长41.19亿元和41.11亿元,其中永赢基金固收+规模增量主要由转债增强型基金贡献(增长66.04亿元),中欧基金则不同类型产品规模增幅相近,股票增强型、转债增强型和可转债基金规模分别增长14.63亿元、14.95亿元和11.54亿元
。
在经历了上述的规模变化后,易方达基金、博时基金和景顺长城基金位列固收+产品存量规模的前三位,分别为1751亿元、581亿元和557亿元。
其中易方达基金股票增强型和转债增强型产品规模相近,但无可转债基金产品。博时基金则是可转债基金规模占比较大。景顺长城基金转债增强型产品规模占比较大,股票增强型次之,并无可转债基金。同时,富国基金和华夏基金固收+规模分别为554亿元和529亿元,其中富国基金转债增强型产品规模较大,华夏基金固收+产品则主要由股票增强型基金构成
。
4.1
固收+基金增持消费股,纯债久期继续拉伸
在资产配置方面,2024Q4固收+基金转债仓位明显回升,股票仓位有所下降。
从资产占比的变化量来看,转债占比环比上升1.2个百分点,纯债占比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而股票仓位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其他资产仓位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
。
4.1.1
权益持仓分布:科技股仓位明显提升
进一步观察固收+基金在各类资产中的选择特征,权益资产方面,
为了考察固收+基金持有的行业分布特征,我们在SW一级行业的基础上对标的板块进行了分类合并:
金融
(房地产、非银金融、银行)、
科技
(传媒、电子、计算机、通信)、
消费
(纺织服饰、家用电器、农林牧渔、轻工制造、商贸零售、食品饮料、社会服务、美容护理)、
医药
(医药生物)、
制造
(电力设备、机械设备、汽车、公用事业、环保、国防军工、综合)、
周期
(煤炭、石油石化、钢铁、基础化工、建筑材料、有色金属、建筑装饰、交通运输)。可转债的板块划分以其所对应的正股为准
。
具体来看,权益资产中,2024Q4固收+基金持有的周期股占比最大,达到32%;制造股次之,占比为20%;消费、科技和金融股分别占比16%、15%和12%,医药股仅占比5%。
从重仓股票的比例变化上看,
相较于2024Q3,科技股占比提升0.7个百分点,金融股和医药股均提升0.6个百分点。而制造股占比则下降1.6个百分点,消费股占比下降0.4个百分点。
4.1.2
转债持仓分布:增持平衡&偏股型转债
而在转债持仓方面,按照同样的行业划分标准,2024Q4固收+基金主要增持制造&周期转债,减持金融&科技转债。
具体而言,制造转债仓位上升1.5个百分点,周期转债仓位上升1.3个百分点。而金融和科技转债仓位分别下降1.2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消费转债仓位下降0.7个百分点,医药转债仓位无明显变化。从持仓占比来看,金融和制造类转债仓位占比较大,分别为28%和26%;周期类转债仓位同样靠前,为22%;消费转债仓位为11%,科技和医药转债占比分别为8%和4%
。
进一步从转债的股债性划分来看
,我们依照市场常用的经验标准,将平底溢价率小于-20%的品种记为偏债型转债,将平底溢价率大于20%的品种记为偏股型转债,平底溢价率介于-20%~20%之间的品种则记为兼具股性和债性的平衡型转债
。
2024Q4,固收+基金偏股&平衡型转债持仓占比明显提升,而偏债型品种占比压缩。
2024Q4,固收+基金持有偏股型转债13%,环比增加6.2个百分点;持有平衡型转债46%,环比增加5.6个百分点;而偏债型转债仓位则环比减少11.8个百分点,仓位降至41%。
4.1.3
纯债持仓分布:金融
债仓位上升,久期继续拉伸
纯债券种分布方面,固收+基金持有的金融债仓位上升,信用债仓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