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游戏研究社
每天发点儿有意思的内容,基本都和游戏有关。
51好读  ›  专栏  ›  游戏研究社

游戏一讲到日本历史,为什么就绕不开“本能寺之变”

游戏研究社  · 公众号  · 游戏  · 2025-02-22 23:05

主要观点总结

本能寺之变是日本战国史上的重要事件,影响深远。文章探讨了其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影响,分析了不同观点和理论对事件的不同解读。从戏剧性的历史事件、神秘色彩、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到日本人的历史观和流行文化的影响,文章展示了本能寺之变的多维面貌。同时,通过讨论光荣游戏作品对这一事件的诠释和演变,以及江户时期文学作品中的渊源,揭示了历史事件在文化传承中的演变和重塑。最后,文章提出了对本能寺之变真相的不可考性,但事件趣味价值及其在历史文化中的互动,使人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出各种假说。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本能寺之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本能寺之变是织田信长统治日本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事件导致了织田信长的死亡,使日本的战国时代延续了三十年之久。

关键观点2: 历史事件的不同解读

文章分析了不同观点和理论对本能寺之变的解读,包括戏剧性、神秘色彩、历史唯物主义等视角,以及日本人的历史观和流行文化的影响。

关键观点3: 光荣游戏作品对本能寺之变的诠释

文章讨论了光荣游戏作品中本能寺之变的诠释和演变,包括游戏中的剧情、角色设定和对事件的不同呈现。这些游戏作品反映了人们对本能寺之变的不同理解和想象。

关键观点4: 江户时期文学作品中的渊源

文章追溯了江户时期文学作品对本能寺之变的记载和传说,这些文学作品为现代文化和艺术作品提供了灵感和素材。

关键观点5: 本能寺之变真相的不可考性

文章提出了对本能寺之变真相的不可考性,但事件的趣味价值及其在历史文化中的互动使人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出各种假说。


正文


“烧烤大会又要开幕了!咦,为什么我要说个’又’字昵?”


天正十年六月二日——公元1582年6月21日凌晨,即将登上日本权利巅峰的枭雄织田信长,在其下榻的京都本能寺,遭到了心腹大将明智光秀的突然袭击,最终葬身于熊熊大火之后。


在古今中外的一幕幕权力的游戏中,“让领导先走”的背刺数不甚数。它们的规模,以及对历史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然而,对于老二次元来说,本能寺的这把火,无疑是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一票。


本能寺的“星星之火”,早已在流行文化届形成了燎原之势


围绕这个日本古代史上经典谜案的讨论,从战国末期便开始经久不衰,从中诞生了无数的话本、小说和专著。


进入现代,它依然是相关题材影视作品和ACG的必备桥段。且由于近年来信长公“着火”的频率实在过高,被受众戏称为“一年一度的烧烤大会”,早已化身为中日互联网通行的历史梗。


梗使用教学


即将发售的《刺客信条:影》,更是首度为这一事件的电子游戏化解读,引入了“国际化视野”——


男主角黑人武士弥助,将在事变中担任信长的介错人


本能寺之变延续近五个世纪的恒久“魅力”,究竟从何而来?


1



首先,自然是这一历史事件的戏剧性。


先看游戏中的表现——在光荣作品《信长之野望》以及《太阁立志传》中,想要触发本能寺之变剧情,大体需要满足下列复杂条件:(历史和地理双盲者可以直接跳过图片)



大体总结,就是织田家完全控制了当时日本最为富庶的中央区,天皇和朝廷成为了手中玩物。此前最大的挑战者——武田家早已覆灭,实力强劲的德川家成为了自己的忠实盟友,内忧外患全部扫除。


此时旗下的四支强力军团,正在猛攻位于地图边缘位置的军阀势力。明智光秀率领的一万大军大军,则在近畿地区拱卫信长左右。可谓是全攻全守,万无一失。


即便是最保守的估计,日本也将在三年内迎来完全统一,然后按照信长原先的构想,演变为一个中央集权式的帝国。


然而来自“中央卫戍司令”的反戈一击,让信长在即将一步登天之际,跌入万丈深渊。


这出就连编剧也写不出来的惊爆一幕,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亦不多见。当然,如果单说影响力——信长的命陨,无非是让战国时代因此延续了三十三年。


1615年的大阪夏之阵,标志着日本战国时代的终结


和改变近代东亚历史进程的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的萨拉热窝事件,还是肯尼迪遇刺案相比,作用仅限于日本国内的本能寺之变,戏剧性再强,其影响力也纯属一场茶壶里的风波。


它真正让人着迷的地方,更多在于背后的神秘色彩。


2



研究日本战国史的最大困难,在于我们这个一衣带水的邻邦,向来没有“二十四史”这种具有全面性与权威性的官方史料作为参照,也缺乏史官这种以中立方式记录历史事件的专业人员。


尤其是充斥着小规模、高频率战争的日本战国时期,所谓的“正史”,只能通过事件参与者们书信和日记,甚至是民间传说,进行碎片化的搜寻解读。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本能寺之变的发生并不偶然,它是信长构想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因为过于超前,而被落后生产关系和旧利益集团反噬的必然结局:


一般认为,织田信长从草莽出身的“大傻瓜”,到即将问鼎东瀛的“天下人”,是其推动的一系列改革的结果——兵农分离,使得织田家的武装力量拥有了一定的职业化特征,从而有效保证了战斗力。


乐座乐市和废除关所两大经济政策,鼓励工商业和劳动力向居城聚拢,有效促进了自由贸易,也给织田家的天下布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撑。


对西方宗教和商人势力的包容态度,还使织田家获得了大量先进火器的支援


信长的改革措施,整体是斩断以武士为代表的旧有既得利益者,同土地的传统联系为突破口。在这个过程中,上至天皇和幕府将军,下旨伊贺众这样的地方武装,甚至包括织田势力内部实力派的利益,都会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简单的讲,这种一意孤行,过程冷酷无情的“革新”玩到最后,包括他的亲儿子,也想干掉他!


1962年剑戟片《忍者》中,信长被当年伊贺忍乱的幸存者消灭于本能寺中


在早年的天下布武阶段,开疆扩土所获的的财富增量,足以掩盖矛盾。然而在乱世即将平定,尤其是信长有意向效仿秦始皇,用大一统代替分封制制度之时,这种结构化矛盾必然被激化,这正是导致本能寺之变的主因。


信长无故流放佐久间信盛和林秀贞两位昔日重臣,没收其所有封地和财富的举动,让手下的实力派们看到了兔死狗烹的下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能寺之变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


正如《太阁立志传》系列中所演绎的那样,如果扮演秀吉走所谓的“正史”路线,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包括自己在内的织田四天王,在创业初期众志成城,在主公身死之后同仇敌忾,一同实现信长的遗志。


《太阁立志传3》隐藏的秀吉反叛剧情


然而,一旦走上了反叛道路,尤其是可以自由选择角色扮演的4、5两作中,我们就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看到对信长更多的怨恨。且其中不少人,都会因为志同道合,而为你的“替天行道”提供助力。


即便“马政经”能够如此清晰的从理论层面,解释本能寺之变的成因。由于诸多细节,尤其是动机的缺失,它依然是日本人心中的千年悬案。


近五个世纪以来,人们讨论的重点,莫过于公元1582年6月20日夜,站在个人命运,乃至战国历史十字路口的明智光秀,为什么会突然向着京都的方向,喊出了那句著名的“台词”——



3



接下来发生的“剧情“,战国影视和ACG爱好者们完全可以倒背如流了:


信长在睡梦中惊醒,在了解敌人身份后的片刻震惊之后,他先弯弓搭箭,然后提枪率领侍卫反抗,最后寡不敌众之后退入内室,在《敦盛》的歌声中葬身火海……



然而,这些被相关题材影视作品无数次公式化演绎,甚至呈现出某种仪式感色彩的桥段,其出处并非来自亲历者的第一手资料,而是距此近一个世纪之后所流行的各种军记小说。


靠它们研究历史,就好比拿《三国演义》来论证曹孟德造铜雀台,就是为了捉尽天下美人妻一样可笑。


就连光秀复读机反复播放的那句——“敌在本能寺”,也要追述到历史学家赖山阳于1826年所作的汉诗


正是因为缺乏干货的支撑,关于本能寺之变的真相,也是众说风云。数个世纪以外,人们提出的假说不下百种。



看花眼也不要紧,我们只需要记得其中的绝大多数,均为“怨恨说”的分支——


光秀在事变前不搞预案,没有实现串联潜在的合作者,就连近臣也不得而知。善后处理更是宛如无头苍蝇,不到两周,便兵败毙命于一群流寇之手……根据这些史实,史学家普遍认为光秀诛杀信长,纯属“激情犯罪”,本因在于他在织田家所积累的怨恨早已突破阈值。


战国迷耳熟能详的“恨点”,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点:


⭕️光秀以自己母亲作为人质,成功劝说丹波八上城城主投降。信长却绕过光秀下令发动进攻,造成光秀母亲被撕票。

⭕️在招待盟友等重要场合,信长多次以办事不力为由当众殴打光秀。

⭕️信长执意攻打和光秀有着亲缘关系的长宗我部家,让从中提供担保的光秀名誉扫地。

⭕️信长下令没收光秀在丹波国的领地,导致其失去了最后的舒适区和基本盘。

……


然而,上述这些“信长虐我千百遍”的切肤之痛,同样来自于江户时期的古早二创。不但没有任何史料支撑,不是孤证,便是自相矛盾。而且但凡有点逻辑,就会发现信长选择让光秀来负责自己的安全,不可能将其“我待主公如初恋”的忠诚,寄希望于自己的PUA技术之上。


(我一进来就看来信长在打光秀”


上述野史之所以流传已久,并且经常被影视和二次元所采用,原因在于它们至少具备一定的艺术真实,且符合大众所能理解的情感逻辑。尤其是以《麒麟来了》这种以光秀为主角的作品,当观众看到主人公被虐到体无完肤,摇摇欲坠,自然很容易与之共情,同情和理解他的极端行为——“换我也反了!”


依赖PPT和文字推动剧情的策略游戏,更习惯通过罗列上述野史来诠释光秀的心路历程


4



除了胯下之辱以外,让一个男人爆发的原因,莫过于夺妻之恨。


同为光荣作品的《决战3》,取消了复杂的内政系统,主打战斗体验。在引入即时元素之后,游戏节奏这么一快,自然就不能像“太阁”系列那样,滚动播放光秀的“八大恨”。于是光荣将光秀的反叛,解释为对信长正妻——浓姬(归蝶)爱而不得后的情杀报复。



这出乱点鸳鸯谱的戏码,同样不是现代游戏编剧的原创,从2006年的大河剧《功名十字路》,一路依然可以追溯到江户时期的地摊文学。


距今四百多年前,就有人杜撰浓姬——即斋藤归蝶的母亲本姓明智。又根据光秀曾经出仕斋藤家的经历,将当时青葱时代发量甚好的他,同当时主公的爱女,设定为青梅竹马的表兄妹。


在成为信长属臣之后,面对成为霸道总裁人妻的归蝶,光秀也只能将爱埋藏在心底,最终因爱生恨,走上了反叛的不归路。


至于电光火石的动作游戏《战国无双》系列,就更容不得这种琼瑶味的感情戏。游戏初代上来就是信长、浓姬、森兰丸和光秀的重口双性四角恋爱。3代的光秀,更是为了避免身为爱侣的四国霸主——长宗我部元亲被信长抓入后宫团,挥师进京拯救爱情。


到了5代,虽说发售前宣传的是信长和光秀的传统CP,可实际上凡是颜值在线的角色,全部双向奔赴于这出男女通吃的狗血剧中。



系列一幕幕不忍直视的辣眼睛场面,不免让人惊呼——“贵圈真乱”。


光荣自己州官放火玩得欢,居然还不许被人家“点灯”。在看到将信长演绎为大魔王的《鬼武者》爆火之后,光荣也沉不住气了。


在《决战3》中,从本能寺死里逃生的信长,在反击战中遭遇老卡捧红的“鬼武者”,会触发一段单挑动画。长着大众脸的明智左马介,被毫无意外地一刀拿下,还收获了“魔王”这样一句吐槽:


“你就是如同鬼一样的武者啊!”



后来老卡在“无双”对标作品——“战国大香蕉”(《战国BASARA》中,也还以颜色。在继续将信长塑造成一副地狱领主模样的同时,也要把光荣试图美化的光秀,弄成一幅死灵术士的派头——这下大家都是同类啦!



不过,咱们喷归喷。抛开“无双”系列的这些宅腐基恶趣味元素,在“各人皆有各人的正义”这种传统日漫中二气氛之下,光荣并没有对事件本身,给出价值观判断。


每代游戏中光秀所发动的,更像是一场由于立场不同所引发的兵谏。在光秀篇的本能寺之变战役下,他常常被弥留之际的信长嘱托,继续开创天下。而在信长篇的逆转之战中,“魔王”则数次接受了光秀用生命完成的告白,从此改变了苛烈的霸道。


这样的处理,让“无双”系列中每次站在本能寺烈焰前的光秀,仿佛是一个殉道者。


《战国无双》系列中的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为了杀死信长


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