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墨语者
鲜有人知,最早研究金庸小说,最早将金庸提到“大师”高度并给出全面评价的,不是哪位学者,而是与他同列“香江四大才子”的倪匡。
他曾被誉为写汉字最多的人,而且从没拖过稿或被退稿他曾创下每小时4500字,每天2万字的写作记录。他创作了卫斯理、原振侠、六指琴魔等角色,还替金庸代过笔。
他和金庸、黄霑、蔡澜交往甚密,有个妹妹叫亦舒,儿媳则曾风靡华人娱乐圈。读者称他为华人科幻小说祖师爷。倪匡却说,我就是个写小说的,我的话你可别信。
▼以下内容选自《倪匡看金庸小说》系列
从小就喜欢看小说,各种各类的小说都爱看。一直到看了金庸的小说之后,才知道:原来小说可以写成这样子!才知道:原来小说可以到达这样的境界!才知道:原来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如此活灵活现。二十年来,一直在看金庸的小说。在金庸停笔不再写小说之后,重复地看,一直到如今。看金庸小说的“段数”只怕已到了“金段”,可以自封“金庸小说专家”了。
既然已是专家,岂可不将自己看金庸小说的心得公诸同好?于是发而为文——文曰:“我看金庸小说”。将“我”放在“金庸小说”之上,当然不免有标榜自我之嫌,然而却不可避免。在这里先将“我”介绍一番。“我”,是一个极喜欢看小说的人,一个小说读者。小说读者看小说,自可在小说中找寻到极大的乐趣,可以陶醉在小说的情节人物之中,可以在小说中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可以将小说当做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小说读者看小说的观点,和文学批评家看小说的观点不同,和道德学问家看小说的观点不同。所以,“我看金庸小说”中的“我”,十分重要。看金庸小说的人以千万计,其中自然有文学批评家、道德学问家,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都是小说读者,“我”也是,多少有点代表性。一遍又一遍看金庸小说,每看一遍,都击桌惊叹,叹为观止。
金庸的小说,总评语是“古今中外,空前绝后”。以前,世界上未曾有过这样好看的小说;以后,只怕也不会再有了!
正名必也正名乎!要读金庸的小说,先得弄清楚他究竟写了多少部小说,每一部的名称是什么。由于金庸在这几年来,将他所有的作品全部修订改正了一遍,有的改动极大,甚至连篇名也改了,所以,篇名以修订后的为准,而将旧名放在括号之中。
后来,金庸小说又在台北远景出版公司发行,也有改了书名的,也将改了的名字,放在括号之中。金庸的写作态度极严谨,书名都曾经过详细周密的思索,不是随便接上去的。所以,在以后所有提及金庸小说时,篇名概以香港明河社出版的《金庸作品集》中所采用的书名为准,读者如有不明者,请查看附表。
以下,是大体根据创作时间来排列的作品表:1.《书剑恩仇录》(《书剑江山》)2.《碧血剑》3.《雪山飞狐》4.《射雕英雄传》(《大漠英雄传》)5.《神雕侠侣》6.《飞狐外传》7.《白马啸西风》8.《鸳鸯刀》9.《连城诀》(《素心剑》)10.《倚天屠龙记》11.《天龙八部》12.《侠客行》13.《笑傲江湖》14.《鹿鼎记》
标准文中凡提及“好”、“不好”,“通”、“不通”,都是以金庸作品为准,而不是和他人的作品比较所得的结果。“好”、“不好”,是金庸自己作品的比较。金庸的不好的作品,若和他人比较,仍属一流。
可喜与可厌文中所提及的金庸作品中的人物,有的“可爱”,有的“可厌”。不论可爱或可厌,都是金庸的成功。能写一个人物,使读者看了,讨厌莫名,非大匠莫办。
金庸的小说,是武侠小说。武侠小说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说形式。有人以为西洋也有,如《三个火枪手》;日本也有,如《宫本武藏》。但拙见始终认为,武侠小说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说形式,其余,只是类似,不是武侠小说。
武侠小说的特点是:武、侠、小说。武:武侠小说中一定有武术的描述。描述的武术,全是中国的传统武术——拳、脚、刀、剑等各种兵刃和暗器。武术是武侠小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武侠小说中的武术,又全是中国传统式的,纵使有外国人,使的也是中国武术,西洋剑法偶一见之,绝不成为主流。
侠:武侠小说中一定有侠。有各种造型不同、性格不同的侠,侠不单是一个名,而且要有事实,侠要行侠,才能称其为侠。
武侠小说中的侠,是根据中国传统的侠义精神而来的,这种侠义精神,有历史记载的,可以上溯到荆轲、剧孟等古代人物。传统的侠义精神,充满了浪漫的激情:轻生命,重然诺;锄强,扶弱。这种传统的侠义精神,使武侠小说中各种侠士有生命,以活生生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有人以为武侠小说是“成人童话”,因为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思想方法是不实在的。其实不尽然,比较客观一点的说法是,武侠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方法,在现代人之中,极少存在,但在古人中,是存在过的。
小说:武侠小说一定要是小说。任何形式的小说,最根本的一点,本身必须是小说。不然,科学小说变成了科学教科书,武侠小说变成了技击指导。必须是小说,有小说的吸引力,不然,不成其为武侠小说。所以,武侠小说是什么?是“武+侠+小说”。金庸出现了武侠小说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唐人传奇中有不少就已经可算是武侠小说。
到清末,已见大成,《江湖奇侠传》已是历久不衰的武侠小说。民国以来,武侠小说精彩纷呈,名家辈出: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朱贞木、白羽、郑证因、王度庐,等等。百花齐放,各人有各人的风格,维持了三十年的热闹。然后,金庸忽然出现了!
金庸出现之后,武侠小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在金庸之前,尽管有还珠楼主的极度丰富的想象力,尽管有王度庐的细腻深刻,但是,武侠小说,始终是武侠小说,不列入文学作品之内。
当然,读者只将武侠小说当做消闲作品,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作品的水准问题,或结构松散(甚至根本没有结构),或文字拙劣(甚至根本不成其为文字),等等,原因甚多,也不必一一去探讨。
而金庸一出,只要看过金庸的作品,都无法否认,金庸所著的武侠小说,可以和古今中外任何小说放在一起,而仍占有极高的地位。金庸的武侠小说,采取了中国传统小说形式和西洋小说相结合的方式来写作,而且二者之间,融合得如此之神妙,使得武侠小说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不单是消闲作品,而是不折不扣的文学创作形式之一种。金庸所创出的这一个局面,有称之为“新派武侠小说”者,这称谓不算恰当,但倒可以顾其名而思其义,意思是:和过去武侠小说截然不同的武侠小说。
其实,武侠小说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子,以前,只不过是写作者实力未逮,写得不好而已。金庸以他极度渊博的学识、具有独特感染力的文字、对小说结构的深刻研究、丰富无比的想象力来从事武侠小说的创作,眼高而手不低,写出的小说,不论读者的程度如何,一致叫好,绝非偶然。那是他本身写作才能的表现,同时,也证明了武侠小说完全是小说的一种形式,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不应在文学创作的行列之中将武侠小说排挤出去。
武侠小说有好有坏,和其他形式的小说一样。好的武侠小说,甚至可以选入教科书。试看金庸武侠小说中文字运用技巧之多,就可以得到明证。
典型的中国文字金庸小说之中,有很多传统小说文字的影子。这里所用的“文字”一词,是一个统称,包括文字、语法等等在内。金庸一直主张中国人写小说,文字运用方面,不应该摒弃中国传统小说,不应该刻意去模拟西洋小说。这一点,在他自己的创作中,得到了实践。
金庸小说所用的笔法,不是纯白话文,而是中国传统小说特有的笔法。《射雕英雄传》开始的一段,活脱是《水浒传》,甚至用了“遮莫”这样的字眼。但是运用得恰到好处,绝不阻碍现代读者对小说的欣赏。虽然不是纯白话文,但是口语化的程度,还在纯白话文之上。金庸小说中所用的文字,绝不洋化,“的”、“了”、“吗”、“呢”,等等,要用也是非用不可,没有“文艺腔”,结结实实,干干净净,是典型的中国文字。
至于什么性格的人讲什么话,那只是属于写作技巧上的小道,不如整个总原则来得重要。中国独有形式的小说、用典型的中国文字来写,是金庸的成功处。所以,看金庸的小说可以成为赏心乐事,因为金庸已经将文字运用得出神入化,绝不令读者看了感到吃力;超越的文字运用,可以将读者带进小说的境地中,也可以令作者所要表达的,通过文字的运用,使每一个读者接受。
金庸小说中的文字,有时繁,但繁得恰到好处,使人觉得在此处,非繁不可,不繁便不像。有时简,简得也恰到好处,令人觉得多一字便不好。繁的例子,无过于《笑傲江湖》中“桃谷六仙”的对话,这六个人浑噩而不通世务,对话之繁,有至如下程度者:终于有一人道:“咱们进去瞧瞧,到底这庙供的是什么臭菩萨。”五个人一拥而进,一个人大声叫了起来:“啊哈,你瞧,这里不明明写着‘杨公再兴之神’,这当然是杨再兴了。”说话的乃是桃枝仙。桃干仙搔了搔头,道:“这里写的是‘杨公再’,又不是‘杨再兴’,原来这个杨将军姓杨,名字叫做公再。唔,杨公再,杨公再,好名字啊,好名字。”桃枝仙大怒,大声道:“这明明是杨再兴,你胡说八道,怎么叫做杨公再。”桃干仙道:“这里写的是‘杨公再’,可不是‘杨再兴’。”桃根仙道:“那么‘兴之神’三个字是什么意思?”桃干仙道:“‘兴之神’这三字难道是我写的?既然不是我写的,我怎知是什么意思?”桃叶仙道:“兴,就是高兴,兴之神,是精神很高兴的意思,杨公再这姓杨的小子,死了有人供他,精神当然很高兴了。”桃根仙点头道:“很是,很是。”桃花仙道:“我说这里供的是杨七郎,果然不错,我桃花仙大有先见之明。”桃枝仙怒道:“是杨再兴,怎么是杨七郎了?”桃干仙也怒道:“是杨公再,又怎么是杨七郎了?”桃花仙道:“三哥,杨再兴排行第几?”桃枝仙摇头道:“我不知道。”桃花仙道:“杨再兴排行第七,是杨七郎。二哥,杨公再排行第几?”桃干仙道:“从前我知道的,现在忘了。”桃花仙道:“我倒记得,他排行也是第七,所以是杨七郎。”桃根仙道:“这神倘若是杨再兴,便不是杨公再,如果是杨公再,便不是杨再兴。怎么又是杨再兴,又是杨公再?”桃叶仙道:“大哥你有所不知。这个‘再’字,是什么意思?‘再’,便是再来一个之意,一定是两个人而不是一个人,所以既是杨公再,又是杨再兴。”余下四人连连点头,都道:“此言甚是有理。”突然之间,桃枝仙又说道:“你说名字中有一‘再’字,便要再来一个,那么杨七郎名字有个七字,应不是要再来七个?”桃叶仙道:“是啊,杨七郎有七个儿子,那是众所周知之事!”桃根仙道:“然则名字中有个千字便是一千个儿子,有个万字,便是一万个儿子?”
文字简练之处,在金庸作品中随处可见,若要举例,有骗稿费之嫌。活泼•生动•离奇金庸小说中文字之生动活泼处,有看到使人忍不住大笑者,如《鹿鼎记》,韦小宝看到阿珂到妓院,心中嘀咕……“天下竟有这样的事,我老婆来嫖我妈妈”,便曾午夜大笑,惊醒老妻,被飨以老大白眼。金庸小说中文字的严肃处,能发人深省,深入浅出。
如《神雕侠侣》中郭靖教训杨过,侠之大者的道理那一段。金庸小说中,文字调侃世人时,能令人会心微笑,如《倚天屠龙记》中,朱长龄钻山洞:心中兀自在想:“这小子比我高大,他既能过去,我也必能过去。为什么我竟会挤在这里?当真岂有此理!”可是世上确有不少岂有此理之事,这个文才武功俱臻上乘、聪明机智算是第一流人物的高手,从此便嵌在这窄窄的山洞之中,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出。
金庸说“世上确有不少岂有此理之事”,那是调侃一种老是愤愤不平、自以为怀才不遇的人物。其实,世上并无岂有此理之事,任何事都有道理,只是有些人不明白而已。
金庸小说中,文字离奇处,可以令人屏气静息,不思茶饭,遑论睡觉!我绝不信有人可以看《射雕英雄传》,看到梅超风背后跟着一个戴着人皮面具的人,而不知这人是谁的时候,可以放得下书来,不看下去。金庸小说中,文字开玩笑处,可以令人以为真有其事,反疑是史家作伪。
《鹿鼎记》中,写韦小宝和俄国人谈判的过程,无不煞有介事。最后韦小宝签名,还说“史家漫不可辩”。玩笑开得大,读者心中乐。金庸小说中,文字引经据典处,一字之改,可以花费一星期的时间。金庸小说中,文字……金庸小说的文字,是绝顶高超的中国文字。
-end-
好物爆款推荐,点击下方文字链接了解详情
☞诗经那么美,没读懂过就太可惜了!
☞最美的《山海经》读物,就是它了
☞永远不要低估读过《道德经》的人
☞巴黎女人用眼睛谈性,你会么?
☞死皮、老茧一喷就没,15秒还原嫩白玉足!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优选好物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