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六妈罗罗
六妈关于婴幼儿辅食喂养以及儿童教育、亲子游攻略的靠谱分享,以及少而精的独家团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学爸  ·  DeepSeek实现了赛道反超,感谢牢美的PPT! ·  昨天  
科学家庭育儿  ·  小学数学成绩的虚假繁荣,你家孩子中招了吗?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六妈罗罗

这些照片让我知道,为什么不能让孩子成为美盲

六妈罗罗  · 公众号  · 育儿  · 2019-02-25 09:26

正文


这几天朋友圈最热的话题,估计是故宫600年来首场灯光秀吧。全民追捧的故宫上元之夜,大家看到现场傻眼了。

紫禁城被诡异的蓝光、绿光淹没,有人给现场视频配上Disco音乐,很有夜店既视感。还有网友搬出巴黎圣母院、冬宫的灯光秀来“洗眼睛”。

明宪宗时期描写皇宫中游乐胜景的《元宵行乐图》里,可不是这样的。

这也不是“中国式审美”第一次引发全网吐槽了。

前段时间,第2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海报也火了一把。


而同时期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海报长这样:


中国电影金鸡奖媒体见面会的背景板也被挖出来,好像乡镇企业家表彰大会:


四川一座悲悯安详的佛像被修复之后:


还有这些年 在朋友圈里招摇过市的照片


天津全运会吉祥物


网友票选最丑建筑——河北白洋淀荷花大观园金鳌馆

真的是只乌龟。。。


花费数千万的金河豚:

竟是如此呆萌。。。


河北的天子大酒店,那个桃子是总统套房。


方便面大楼和酒瓶大楼:



画家吴冠中先生说过:“ 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也有人振臂高呼:美育,要从娃娃抓起。

可说实话,不容易啊。

因为孩子们坐的摇摇车是这样的:


示范幼儿园家长学校是这样的:


很多国外的课本已经美成了绘本


而我们的课本还是这样:


记得我们小时候有很多很美的动画片:


但现在孩子们看的动画片长这样:



发这些图片,不只是为了吐槽。在我看来,这些图片, 是审美教育缺失的一个缩影。


虽然每个人对于美的判断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审美教育有一个断层。可能因为曾经的物资匮乏,所以大家非常的追求实际。这种追求实际的思想,一直到物质丰富的现在,仍然根深蒂固。而 我们的美育,就这样被“实用”耽误了。


记得去巴黎旅行的时候,在卢浮宫里,有很多当地的孩子在对着艺术品临摹。我在博物馆里待了大半天,离开的时候,这些孩子还在里面静静地画画。这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反观咱们,美术课、音乐课老师,是随时可能“被代课”的;艺术活动,大多是走走过场;博物馆很多,但是参观博物馆,一定是排在奥数培训班之后的;学钢琴、学画画, 大多也带了考级的功利心,是为了学一门有用的“技能”,偏离了审美的初衷。


孩子做的事,一旦不是为学习、工作服务的,我们或者身边的人就会担心,是不是在浪费时间。

绘本作家向华曾经形容现在的家长,“像买药一样给孩子买绘本”,一定要能够培养情商、提高认知,很少有人仅仅因为美给孩子买一本书。

美,在很多人心里,恰恰是最没有用的东西。



但是,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吃饱穿暖已经不是问题,我们希望孩子拥有的,是更高级的生活。在我对六六的教育中,我一直很重视两个方面:体育、美育。 在我看来,缺失了“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美育,是最好的人生观教育。


以前我看三毛的书,最喜欢看她怎么布置沙漠里的家。她捡来空心砖,外面用富有沙漠风情的布包起来,做成漂亮的沙发脚;把捡来的汽车轮胎包上艳丽的布,就成了独特舒适的懒人沙发;她在捡来的玻璃瓶子里插上沙漠独有的野生荆棘,把普通汽水瓶刷上不同颜色的漆,摆在房间的角角落落。


对美的感知和追求,让我们保有对生活的尊重和热爱。

80岁出道、90岁红遍全球的时尚达人Iris Apfel,现在96岁了,还活跃在各种时尚发布会、拍杂志、拍广告,在她老伴去世后,她依然活得精彩,还联手梅西百货推出了个人时尚品牌。


对美的感知和追求,能让人面对寂寞、孤独,和衰老。

明末清初的大才子李渔在溪山清静处修建凉亭,有一个财主赞助了资金,要给亭子取名为“富贵亭”。


李渔阻拦说:“且停停。”财主说:“停啥停?你说叫什么?”李渔说:“我不是说了吗,叫‘且停亭’。”


接着吟出一联: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

对美的感知和追求,让我们在追名逐利的道路上,能够看到眼前的清净山溪,找到繁忙生活中的且停亭。



真正的美育,是以快乐为目的。


现在学艺术的孩子很多,但却有很多孩子“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如果一个孩子在艺术里玩得不开心,他怎么能透过艺术去热爱生活、体验幸福呢?反而封上了让人生更美好、更丰盛的一扇门,这在我看来,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让六六学尤克里里也好,陪六六去看世界也好,我都常常提醒自己放下功利心,让她去体会纯粹的审美带来的乐趣。如果对美的感受,能让她保有童心、心地光明,就已经太值得了。

我觉得真正的富养, 应该是在某些时刻,能够丢掉功利心,停止思考一件事有没有用,陪孩子做一些“无用但美好”的事。


有一句话说,你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样的美育,实在是最最重要的事情。


❀: 本文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END

罗罗有话说:

其实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意识到一个问题。


美是一个没有标准无法定论的概念 ,就像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在文中我们列举为美的图片,可能很多人未必觉得美,而有些我们认为不美的,可能在制造它的人心里,是真的美,审美观差异非常大而已。


就像全网吐槽太和门上花花绿绿的投影,觉得和故宫气质不搭。

可去到现场的朋友说,那里是阿姨们的心头好,纷纷挤过去拍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就像那些父母给孩子装修下面这些房子时,心里一定觉得那样才是美的。

我理解那些阿姨们,也理解那些父母们,因为我的爸也是那样的人。看起来富丽堂皇的背景墙,安着七彩光的走廊,二十年前的我们家,都是真实存在的。六姥爷部队出身,转业后进入体制,每天接触到的地方除了单位,家,可能就是各种金碧辉煌的饭店等,所以在他眼里,那就是高级,就是美。


我从不试图跟六姥爷辩论对事物的不同看法。活到三十多岁, 最大的收获就是认同“这个世界是需要求同存异的”,我可以不赞同,但却会接纳各种不同。


而这篇文章,也不是想去讨论美的标准,我想说的, 是我对美育的一些思索。


记得以前六姥姥上学时正好赶上上山下乡,也没受过什么美的教育,她上班时要世界各地开会出差,虽然是走马观花,但她眼界打开后,却意识到了审美的重要性,会很注重对我和六舅舅在这方面的培养。


所以二十多年前,她给我买的衣服就是江南布衣的,就支持我到处看世界,带我看各种博物馆和展览,正是她让我认识到了美育的重要性。而且她在带我做这些事的时候,是没有任何功利心的。


我非常感激六姥姥这么“超前”的思维,她让现在的我,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会花一点时间在美的事情上,不会麻木不仁地就把一天天给度过去了。这样的思想,我也带到了对六六的教育里,也希望把它传递给更多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