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研习社
顺时针研究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研习社

谁会想去当叛徒?

历史研习社  · 公众号  ·  · 2019-05-11 22:41

正文

顺时针研习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

微信公众号:历史研习社


原创-NO.

作者:陈三不

审核:喵大大     编排:杜大大


有一群人活在历史的夹缝中,活着难过,死了难看。


每逢朝代交替,少不了旧朝的官员们换个袍子,继续在新朝任职。 无论是带兵打仗也好,理财治国也好,都需要一套统治技术,不是随随便便换套人马就能管理好诺达一个帝国。


这个道理许多王朝的统治者都懂,对于那些投降归顺的前朝官员,虽然心里有些嫌弃恶心,却也不好表示出来,基本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


清朝偏偏出了个乾隆帝,眼睛里揉不得沙子,不按常理出牌,非要弄个《贰臣传》出来。乾隆四十一年,他让人把前朝归顺的官员们单独拎出来,一个一个羞辱一遍。


于是,洪承畴、祖大寿、尚可喜等人肯定是跑不掉的,活着的时候为满人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死了后却要被投靠的主子鞭尸。


没过几年他觉得《贰臣传》不过瘾,又想出来一个《逆臣传》的计划,把吴三桂等反叛大清的人单独立传,惩戒后人。


乾隆牵头进行了筛选,把一些人从《贰臣传》剔出来送进了《逆臣传》,譬如王辅臣,乾隆狠狠骂了他一顿,“ 此等形同狗彘,腼颜无耻之人,并不得谓之贰臣。


贰臣都不配,可见乾隆对王辅臣的厌恶至极。而仔细读读王辅臣的传记又让人唏嘘不已,如果能当英雄,谁愿意当叛徒?


一、老领导的召唤


事情要从康熙十二年讲起。


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云南昆明,平西王吴三桂斩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蓄发易帜,举兵反清。作为清初三藩中实力最强的一角,吴三桂的反叛很快掀起了连锁反应,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以及广西将军孙延龄纷纷响应。


一时间,云、贵、桂、粤、闽、湘、蜀等省均告陷落。在短暂的措手不及后,清廷旋即展开平叛攻势, 绵延八年的“三藩之乱”就此拉开序幕。


▲清军平定三藩攻势图


作为跟随清室入关的“从龙之臣”,三藩为清朝定鼎中原立下汗马功劳。在此过程中,三藩的骄兵悍将、门生故吏遍及天下,这其中又以平西王吴三桂为最,甘、陕、鄂、浙等均有其人脉。


这些昔日手下如今多是封疆大吏,执掌一地军政。当三藩挥戈北向时,驻守各地的“西选”故将也拥兵支持,可谓是四面狼烟。


陕西提督王辅臣,便是其中之一。


电视剧《康熙王朝》剧照:王辅臣与儿子王吉贞


自两年前举兵响应老领导吴三桂后,他还没有遭遇过清军如此规模的攻击。在得知抚远大将军图海率军西进的消息后,王辅臣即着手在虎山墩设下埋伏。


未曾料到的是,即便突遭埋伏,由图海指挥的清军仍重创了平凉叛军,迫使其龟缩城内。


虎山墩西通六盘山,是固原粮草运抵平凉的必经之路。清军又于虎山墩上架设大炮,居高临下向城内轰击。粮草已断,又临天雷之火,王辅臣和平凉军陷入死地。


王辅臣最初本是农民军,而后归明,最终降清,此次又再度反叛。反叛与归顺,对他而言已是常事。


二、乱世的生存逻辑


王辅臣本姓李,少时为河南一官宦人家的奴仆,由于不堪压迫,正逢明末农民军横行,他便投了闯王。他好赌博,时常抛掷千金,与他同在农民军的姐夫不满其做法,试图用箭射死他,孰料一击未中,却被其反杀。


辅臣杀人后,远遁大同,投入大同总兵姜瓖帐下,并为副总兵王进朝收为义子。正是在大同,身为明军的王辅臣第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


姜瓖,大明大同总兵,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闯王李自成攻破太原,后路断绝的姜瓖向农民军投降。


仅仅一个月后,形势骤变,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大顺军在山海关被多尔衮和吴三桂击溃,满清入关,大顺朝一朝瓦解。


姜瓖在大同旋即反叛,杀农民军归清。但易主服侍后,姜瓖并未得到其想要的待遇,反而备受冷落。1649年,他又自称兴汉大将军,据大同反清复明。此时的王辅臣一直追随其左右,为其鞍前马后,冲锋陷阵。


▲大同之屠


前来平叛的满清将领,是排行老八的英亲王阿济格。作为明代的九边之一,大同历数朝营造,城坚垒固,易守难攻。就在这场艰苦的攻坚战中,“马鹞子”的威名响彻满清营帐。 马鹞子,正是王辅臣。


据《广阳杂记》记载:“辅臣乘黄骠马,时出剽掠,来则禽人以去,莫有撄其锋者。”


这个纵马突驰,有如鹞鹰的猛将,给纵横千里江山无阻的满清悍勇留下无数噩梦,乃至于“远望黄骠马骋而来,辄惊曰马鹞子至,即披靡走。”


但马鹞子的匹夫之勇终不能抵千军万马,未几,大同城破。由于平叛付出的惨重代价,清军对大同守军进行了残酷的报复,大肆屠戮降军,甚至将大同城垛拆去五尺,但马鹞子王辅臣却安然无事。


原来,英亲王阿济格早就注意到这员身长七尺,髯眉如卧蚕的“活吕布”。受阿济格赏识,王辅臣未遭劫难,反而归京面圣,被顺治钦点为侍卫。一时间,京中满人无不以识马鹞子为荣。


三、吴三桂还是英雄时


随后,王辅臣受洪承畴举荐,归入吴三桂账下,征讨西南。他与吴三桂的交情,也就此开始。


吴三桂叹服王辅臣武艺,其“待辅臣有加子侄。念王辅臣不去口,有美食美衣器用之绝佳者,他人不得,必赐辅臣。”


王辅臣也对吴三桂的知遇之恩感激万分。在吴三桂麾下,王辅臣大展拳脚,已然是平西王的左膀右臂。


康熙九年,清廷特擢王辅臣为陕西提督,驻兵平凉。当调令报至云南,吴三桂“如失左右手”,赠王辅臣白银二万两以为川资。


离别前,二人相对涕泣,吴三桂向王辅臣嘱道:“尔至平凉,勿忘老夫”,可见感情之深。


四、谁想当叛徒


▲平凉城旧照


王辅臣就此率一家老小拜别云南,行至西北。此时的他已是封疆大吏,若无意外,余生富贵绰绰有余,但这种理想的生活很快就被三年后的那场叛乱所打破。


康熙十二年(1673)11月,吴三桂杀云南巡抚朱国治,举兵叛清。身为昔日爱将的王辅臣也很快收到由吴三桂密使汪士荣带来的密信。


一反常态的是,王辅臣并未收留汪士荣,而是将其押送北京,此举得到了康熙帝的嘉表。


王辅臣不想再叛了,这次也没有再度叛的理由。


大同一战,是英亲王阿济格救其于水火;当阿济格因摄政一事被赐死后,是顺治帝将受牵连的他从辛者库的奴隶堆中挑出来,钦点为一等侍卫;被封陕西提督时,康熙帝更是御赐其豹尾枪一杆,以示恩宠。


人臣至此,夫复何求?


但这次,叛与不叛,并非王辅臣自己所能决定。


▲吴三桂政权兵部护照


五、鸡蛋上跳舞,糊涂人的荒唐法


三边叛乱,震动京师。陕西为天下之脊,京师左臂,康熙帝特命莫洛为经略大学士,总领甘陕军政。 莫洛虽然正派清廉,但为人刚愎自用,对军中存在的满汉矛盾不加调解。


王辅臣的平凉军都为汉军,粮饷马匹的分配一直劣于满军,士卒极为不满,莫洛的不作为最终激起兵变。


王辅臣的副将邵苓芝带兵冲击莫洛军营,混乱中莫洛中箭身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