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出版
我们提供知识 以应对变化的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连云港市场监管  ·  连云港在全省率先出台《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指南》 ... ·  12 小时前  
连云港市场监管  ·  连云港在全省率先出台《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指南》 ... ·  12 小时前  
知识产权那点事  ·  【案例报告】AI一键生成的图片版权归属 ·  4 天前  
太格有物  ·  新品快讯|沃尔沃发布越野电动SUV,adid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出版

北大深受全网喜爱的教授,依托30年学术积淀,为这个人写了本书……

中信出版  · 公众号  ·  · 2024-03-19 17:41

正文

今天要向你推荐的这本书,不少小伙伴从2024开年一直期待到现在!

简短点介绍就是:星光熠熠、群星璀璨!

主角大名鼎鼎,几乎家喻户晓——“砸缸少年” 司马光

稍微搜索一下,你就会发现这本书的稀缺价值。

中文图书中,一本全面的司马光传记不过5指之数,而既有扎实史学功夫、一流书写能力,同时兼具理性思辨与丰沛情感的司马光传记,阿信觉得,我们家的这本尤其值得推荐——

《宽容与执拗:迂夫司马光和北宋政治》
点击书封,即可购买
作者, 赵冬梅
北京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介绍的时候不无骄傲地说:“ 她一直是深受大家喜爱的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
从十多年前的央视《百家讲坛》到各种历史纪录片,再到现今的 B站、抖音等视频网络平台,赵冬梅教授 始终秉持着“知识是要分享的”理念, 把专业的历史研究成果带到我们眼前。
赵冬梅
赵冬梅教授 主修宋史 ,同时对晚唐至北宋军事、政治、社会生活,以及对制度中特定人群的生存状态、制度与人群的互动关系关注密切。
这本《宽容与执拗》就以她30多年的宋史研究积淀为依托,不仅详细描绘了司马光的人生经历及其对历史走向的影响,也以高超的技巧展现出了一幅司马光巨星汇聚的朋友圈群像:韩琦、范仲淹、包拯、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
正是这样一群人,将北宋政治推向了陈寅恪先生所说的, 华夏政治文化史上的 “造极”之世
因此, 《宽容与执拗》不仅是一本 个人的成长史,激烈变革时代的思想交锋史、政治斗争史,更是一本巨星们互动的历史
赵冬梅教授签名版
点击图片,即刻下单
往事已越千年,为什么我们还要读司马光?
首先是 司马光执拗了一生的 “迂夫”本色 ,“迂”的本意是“绕远”,在司马光看来 从基本原则出发,谋求彻底改变,虽然看上去是绕远、没好处的,反而收益长远盛大;而那些走了近路、得了便宜的,反而危害极大。
就个人成长而言,在愈发急功近利的现代生活中, 司马光的“迂”,对于我们来说有着巨大的精神疗愈价值。
《宽容与执拗》虽然是一本聚焦于司马光一生的小尺度历史,同时也具有更大尺度的关怀,某种程度上,书中探讨了众多人类历史悲剧的底层肇因—— 宽容的崩溃
司马光与王安石都成长于仁宗宽容的政治氛围中,可是两人却最终联手将北宋拉入了不宽容的死亡螺旋之中: 价值观的撕裂,统治集团的分裂,社会的对立,大局已经抛诸脑后,唯一关心的是细节缠斗中的输赢……
每一个关键词,似乎都能对当下形成映射。如果想东西现实世界中的迷局,《宽容与执拗》或许是一个帮我们开启上帝视角的思想工具,从宋朝精英的身上,或许我们能重构宽容之于今天与未来的意义。
这本《宽容与执拗》,值得你以最大的虔敬之心,细细品味。
少年司马光 的人生无限精彩
绝不止“砸缸”
现如今,“ 司马光砸缸”的典故,早就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民间记忆的一部分。

司马光
考稽史籍,这个故事破圈的时代,早在司马光过世后不久就有了记载:

司马温公童稚时,与群儿戏于庭。庭有大瓮,一儿登之,偶堕瓮水中。群儿皆弃去,公则以石击瓮,水因穴而迸,儿得不死。……至今,京、洛间多为《小儿击瓮图》。

这段文字翻译过来,基本上就是小学课本里的《司马光》了。
只不过 一个信息是小学课本里所没有的,就是在这段文字写成的蔡京当政的首都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司马光砸缸”就已经是人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了。
但赵冬梅教授通过考证今天留下来的文字材料,得出结论, 司马光本人似乎从来没有提起过“砸缸”这件事。 因为就他自己的经历来看,他的少年时代,远比“砸缸”要精彩。

赵冬梅。图:北京大学


司马光不是那种起于微末,靠自身奋斗实现逆袭的励志偶像。
相反,从他祖父耀州富平县县令 司马炫 开始算起,司马光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官三代”了。
父亲 司马池 ,与祖父一样是进士出身,踏踏实实从底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升,在地方、中央的许多重要职位上都干过, 最终进入了高级官员行列,开始享有荫子特权,死后在宋朝官修国史中拥有自己的传
第三代就是 司马光 。司马光生得太晚,是司马池四十出头才有的“老来子”,当时司马池正在 光州光山县做官,司马光名字中的“光”就来源于此。

宋 佚名 《司马温公家训》台北故宫博物院

司马光人生的前二十年,基本都是跟着父亲的仕途而不断迁徙 ,光州、寿州、遂州、洛阳、开封、耀州、利州、凤翔、开封,年纪轻轻的司马光竟然住过八个地方。
司马池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着自己做官的原则,从不为了取悦上级而做违反原则的事,因此在基层整整待了17年,跟随父亲宦游四方,可以说 司马池是司马光的第一个人生榜样
司马光十七岁作《功名论》,勘透君臣关系,十九岁作勇、逸、友三箴,摆正人我关系、内心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也是在这一年,出任三司户部副使的张存只见了司马光一眼,当即便将自己十五岁的三女儿许配给司马光为妻。
一年后,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 司马光高中进士第六名
明 仇英 《观榜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
过了没多久,二十岁的司马光和十六岁的张氏在开封完婚。
宝元元年真是司马光的幸福年,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人生之中的两大乐事,司马光都在这一年中完成了。
赵冬梅教授签名版
《宽容与执拗》
点击图片,即刻下单

初涉政坛
幸得恩师庇佑

庞籍,司马光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导师。
庞籍与司马光的父亲于同一年 走马开封担任群牧判官,两家的 通家之谊也正式开启。
当时庞籍经常去司马家饮酒聊天,作为晚辈,8岁的司马光 要出来拜见,拜见之后,若要陪同,则当垂手侍立。
司马光 从头到尾都在认认真真地听大人讲话,而且眼睛里明显有内容——他听进去了!这让庞籍感到很惊讶。
慢慢地,庞籍到司马家来,就不单单是跟司马池聊天,还会跟其儿子交流。根据司马光的回忆,庞籍待司马光“ 爱均子姓 ”,就像是对待自家儿郎一样,常常抚摸着司马光的发髻,关心他的学习情况。
庆历四年对于司马光来说就像是一道人生分水岭。
司马光此时当官已近七年,前两年随侍父母、承欢膝下,后四年半居家守孝,生活重心基本上都在司马家。
但以庆历四年为界,司马光从“司马家的孝子”转向了“大宋的贤臣”。 在此后长达十九年的时间里,庞籍一直充当着司马光在官场上的保护人。

北宋 范仲淹 《道服赞卷》(局部)
庆历七年五月初四,庞籍的长子、司马光的好友庞之道病故,得年32岁。 司马光,成了庞籍内心认定的政治继承人。
一年后,庞籍升任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 他趁此机会,当面向仁宗提出,给司马光一个召试馆职的机会。
仁宗立即下令有关部门为司马光单开考场,,司马光得到了“馆阁校勘”的头衔,终于进入了人人向往的馆阁。
之后两年,庞籍终于拜相,登上了宋朝士大夫政治生涯的最高峰。 随着庞籍的步步高升,司马光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晋级成为一名“升朝官”。
正当司马光在开封政坛顺风顺水、崭露头角之时,他的恩师庞籍却遭遇了个人政治生涯的一次重大挫折,于皇祐五年被罢相,“以本官知郓州(治今山东东平一带)”,黯然离京。
一个月后,司马光也申请离开首都调往郓州,担任庞籍的副手。
在接下来的一年半之中,发生了一件让他刻骨铭心、永生难忘的伤心事。
司马光奉了庞籍的命令巡视边防。为了增强边境防御力量,司马光建议庞籍在宋夏边境 —— “屈野河西地” 增修堡寨, 这里本属于宋朝领土,但在庞籍到任之前,实际上已经被西夏人霸占。
司马光的建议得到了庞籍的支持 。但 司马光考察时,西夏军队不在 屈野河西地上,等到庞籍 增修堡寨的命令到的时候,西夏军队又返回了这里, 麟州守军最终还是跟西夏军队正面遭遇了,战斗的结果只能用“惨烈”二字来形容。
北宋 燕文贵 《扬鞭催马送粮忙》(局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损兵折将,总得有人出来负责任。
作为河东路的最高长官,庞籍必须为此承担责任。问题是,庞籍究竟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如果这次出兵跟他没有直接关系,只是一次例行的边境巡逻,那么,庞籍只负有领导责任。
但是,如果这次出兵与屈野河西地增筑堡寨的计划有关,或者更直接一点说,如果这次出兵就是为了到屈野河西地增筑堡寨,那么,就是庞籍指挥失误,不仅庞籍,还有代表庞籍视察边防、提出增筑堡寨计划的司马光都要负主要责任。
庞籍感到了危险,他不想让司马光也陷在这危险里,他将司马光提前调回了开封。
随后朝廷的专案组到了,麟州知州武戡一口咬定,他们领兵出城是为了勘察增修堡寨的基址,于是, 庞籍做了一个异常大胆的决定,从呈送给御史大人的文件当中,拿掉了跟司马光有关的部分。
最终,与此事件有关的所有人都遭到了处理,包括庞籍,只有司马光幸免。
赵冬梅教授签名版
《宽容与执拗》
点击图片,即刻下单


退居洛阳
回到开封的司马光,年纪刚过四十,学问、胆识、经验、能力,各方面都出类拔萃,更难得的是,他为人谦和大度, 举手投足之间,俨然已有未来领袖的气象
对司马光,仁宗皇帝和老一辈政治家寄予了厚望,有意培养。

仁宗

仁宗在位的倒数第三年, 朝廷任命司马光为同知谏院,司马光呈上三篇札子。司马光辅佐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的政治纲领,就体现在这三篇札子当中。
神宗登基的第二年,随着王安石的启用,司马光开始变得忧心忡忡。
胆敢反对王安石的人被一个一个地驱离了中央。在重大人事任免案上,王安石表现出高度的“任性”。
在司马光看来,本朝的确需要改革,但改革绝不是草率的全盘否定、另起炉灶。司马光眼睁睁地看着王安石与他最初所标榜的立场渐行渐远。
虽然 王安石曾经明确表示,司马光不能大用,用司马光就是为反对派“立赤帜”。 但在转年,神宗还是颁布制诰,任命司马光为地位仅次于宰相、副宰相和枢密使的枢密副使。
王安石主导,司马光监督牵制,激进与保守共存,而神宗作为皇帝垂衣拱手,天下大治。这是神宗理想的政治图景,符合本朝传统。
但事实是,这基本不可能实现, 司马光连上六札,坚辞不就

神宗

推拉之际, 与范仲淹、庞籍同辈的资深政治家 韩琦遣专使快马加鞭从河北送信到开封,请文彦博转告司马光:“皇帝如此倚重,不如接受任命,说不定能践行自己的理想;真到了理想不能实现的那一天再离开,如何?”
韩琦想要告诉司马光的,无非是两个字—— 妥协 。能妥协才不致崩溃。妥协是一种智慧,而智慧比聪明更高级。
只可惜,妥协与接纳尚未进入司马光的生命词典。
王安石为了打消神宗变法中的顾虑,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三“不足”,每一个都直指司马光最为珍视的本朝传统。
三月二十八日,借由为馆职考试出题的机会,司马光发起反击。司马光把“三不足”直接放到了题面上,试图引发一场有关本朝政治走向的大讨论。
然而,司马光期待中的大讨论却并未发生——神宗临场换题,让人在试卷上贴纸,盖住了司马光的题面。
对于神宗与王安石,司马光已彻底失望,他去意已决。

宋 佚名 《宋人耆英会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长卷反映司马光闲居洛阳时,与赵丙、张焘等耆老在富弼家聚会的场景。


熙宁三年九月十六日,司马光出走长安,不足半年,再次调往了更加闲适的洛阳。
在这里,司马光 研究起了古典“投壶”游戏,撰文论述游戏与个人修养之间的关系, 还在尊贤坊北面买下二十亩地,亲自设计、督造了一座小巧精致的花园别墅,取名为“独乐园”。
明 仇英 《独乐园图》(局部)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在洛阳,除《资治通鉴》外,司马光还编著了一部《书仪》。

《书仪》的内容是对各种礼的仪式规定,包括公私文书和家信的格式,冠礼、婚礼以及与丧葬祭祀礼有关的仪式。《书仪》在司马光的思想体系中有着重要意义。

赵冬梅教授签名版
《宽容与执拗》
点击图片,即刻下单

宽容的悖论:
坚信宽容政治的“司马相公”
注定无法实现宽容

熙宁七年(1074) ,旱灾连连,被解读为上天示警,而来自官僚集团与皇室内部的压力也是如此之大,让神宗不得不罢免王安石以平息物议,与人、与天谋求和解。
但人虽然离开了开封,王安石的政策还在继续执行,直到元丰八年(1085),神宗病逝。
神宗十岁的长子赵煦(1077—1100)即位,史称哲宗,神宗的母亲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
这位高太皇太后,政治态度明确,反对王安石新法。

高太皇太后

可王安石的思想和路线毕竟已经统治宋朝十八年,影响无处不在,深入官心, 在新法与旧制之间,在新党与旧党之间,如何建立平衡,再造宋朝政治,这是古今第一政治难题。
太皇太后属意的第一人选是司马光。
元丰八年五月二十六日, 司马光被任命为门下侍郎,成为副宰相 。然而,在执政的前九个月时间里,“司马相公”还做不到左右政局。
南宋 佚名 《八相图·司马光》(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

要变神宗政策,罢免神宗旧相蔡确在所难免,除此之外,枢密院长官章惇也是核心人物之一。
在“文字”中, 大臣之间、朝堂之上的矛盾性质早已上升到“忠贤”与“奸邪”对立的高度。
元祐元年初春,台谏官为“倒蔡驱章”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天下大旱,首相蔡确竟然不肯主动辞职,以答天谴,“只此一事,自合窜黜!”这话听起来理直气壮, 然而老实说, 理论基础却不牢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