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网上有个热门段子——
著名作家大冰浪迹天涯时,有一次天黑找不到住处,想就近去一个老大爷家里借宿,老大爷隔门问他谁啊。大冰怕老大爷听不清,对门喊:主持人、作家、民谣歌手、酒吧掌柜、油画画师、皮匠,银匠,手鼓艺人、老背包客、法国骑士、黄金左脸、禅宗弟子。老大爷:住不下这么多人。
记者,
被称为“无冕之王”的职业
,
用纸笔走天下,记录时代,报道真实,书写未来。
一名合格的记者,往往“身兼数职”,TA既是记者,又是摄影师、探险家、撰稿人……
近年来,新媒体浪潮席卷全球,自媒体队伍愈发壮大,
记者的
“兼职
”
也就越来越多。
今天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
高招君借此机会和大家来聊聊与新闻传播相关的专业,致敬“全能ACE媒体人”!
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文学门类下设了新闻传播学类这一专业类,其中包括十大专业——
据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数据显示,全国共有329所学校开设新闻学专业,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在24000—26000人。
2024年,本埠高校在沪招收新闻学专业的共计有12所,分布于综合评价批次和本科普通批次。
接下来,高招君就以新闻学专业为例,带大家了解一下想成为一名记者,都要学习哪些内容——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一门学科。一般来说,新闻学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
从专业设置来看,这个一级学科下所包括的多个方向专业,分别对接着包括纸媒和广播电视领域的新闻、广告信息、图书出版、数字出版及新兴媒体信息等各个方面的人才培养,基本满足了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对人文传播领域的人才配备要求。
因为传播学规律的基础性和普遍性,高校在对这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专业之间都会有部分课程的渗透,大部分专业都采用大类招生的方式。
如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相关专业都设置在“新闻传播学类”下招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相关专业在“文科试验班类”下招生。
在报考相关专业之前,各位考生可以先自测一下,自己是否具备上述特质。
新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很多高校都要求新闻专业的毕业生要有一定量的实践作品,才能修满学分毕业。所以,实习是新闻专业学生必修的,也必须学好的一门课。
此外,由于媒体的行业特殊性,也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本专业学生也须着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和技巧。
以往,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涵盖了新闻学相关的各个方面,包括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史、传播学概论、新闻摄影等专业课程。根据高校不同,开设的课程还可能包括广告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课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闻传播规律,掌握新闻传播技巧。
而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跃进式发展,市场对新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果毕业生在学习期间,多学习一些设计、网页制作、新媒体应用等相关课程,会对就业大有裨益。
综合来看,本专业学生最好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如果考生偏内向,须谨慎报考新闻学专业,以免出现学习不适应和工作不好找的情况。
也就是说,外向的考生更适合从事新闻媒体、公关、广告等行业,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也需要提前了解。
新闻学专业毕业生涉猎知识广泛,能力发展全面,被很多人称为“杂家”,在就业方面受到的专业局限较小。
总体而言,新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对口的方向有三个:新闻业(包括专业媒体及一些单位的新闻宣传部门
)
、公关业和广告业,就业领域很宽。
需要注意的是,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不低,但是就业质量根据个人情况不同,会有很大差别。比如有人可能去4A广告公司做策划,但有的人只能去Alex排名5万以下的网站做“网络搬运工”,这就是差距。想要找到“好工作”,除了毕业学校这一硬件,毕业生需要准备的软件还有很多,比如人脉、实习经历、作品集等等。
以往,传统新闻工作者大都毕业于相关专业。可是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新闻制作数码化及互联网的普及程度日益上升,传统、专业的新闻文化正在受到挑战。现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一篇突发事件的报道,乃至一篇深度报道。新闻学专业毕业生以往擅长的领域正在逐渐受到蚕食。
那么,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真的无用武之地了吗?非也。
我们要注意的是人才市场上对新闻专业人才需求的转变,适应国际化潮流,掌握信息化手段,灵活应用的全媒体化人才是未来新闻专业人才的发展方向。
从记者的信息获取渠道来说,能够熟练阅读国外媒体信息,掌握一门甚至多门外语的人,更容易获得大媒体的青睐;从交流工具上来说,现在的采访渠道已经不局限于面访、电话和邮件了,在线采访、微博采访、微信采访成为了新的更迅速的沟通方式,这也是媒体人必须适应和掌握的;从发布平台上来说,即便是新华社、人民日报这种中央级媒体,也是纸媒网媒同时发布的,甚至网媒会第一时间发布快讯,由此可见做一个全媒体化人才的重要性。
新闻学专业的培养内容,由于高校专业设立背景以及特色不同,各高校也有不同的侧重。新闻高校界素有
“北人大,南复旦”
之称,人大和复旦的校友资源也十分丰富,各地重要媒体都广有分布。一般来说人大比较重理论,人文功底深厚,在北方名气响亮;而复旦重实践,综合实力强劲,在南方声名卓越。
其他高校也各有特色,比如
中国传媒大学
的新闻学专业必修课就包括了广播新闻与节目制作、电视新闻与节目制作、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等广播电视新闻学的课程,这是其他高校一般没有开设的;又如
中国政法大学
的新闻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专业的法制新闻记者、编辑和宣传、文化管理工作者;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的新闻学(经济新闻方向)
将自身学科优势与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叠加,在垂直领域培养更精准的专业人才,以期为学生就业增加更多的“砝码”
。在报考新闻学专业时,考生和家长需要提前了解各校的具体方向、专业特色和就业去向等信息。
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新闻媒体对专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新闻学专业学习的学生,也需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多媒体素养和专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