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新国标已经实施五年,太多人对新国标存在着片面的认知、太多人受益于新国标却反过来抨击新国标,争议永远存在,但整个行业也的的确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大的层面来讲,这种变化是积极的、是全新的、是质的飞跃,让一个草根行业真正改变命运、实现逆袭。
没有高标准,就没有高质量;没有现代化的标准体系,就无法实现新时期行业的长久繁荣。所以新国标实施五年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标准体系的完善,这对整个产业链的现代化转型,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回顾这五年来,关于行业各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建立,我们认为,从根本上讲,新国标实施的第五年,电动车行业已经进入强监管下的高质量发展时代。
01/ 强制性标准
新国标引发“蝴蝶效应”
电动自行车相关配套国家标准接连出台
电动车产业链上下游同为一个共同体,牵一发而动全身,电动车新国标实施后,引发的“蝴蝶效应”凸显,相关零部件、充换电等行业的标准化进程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包括2023年7月1日起实施的《摩托车、两轮电动车乘员头盔》
《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安全技术要求》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 第1部分∶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2024年1月1日起实施的《电动自行车电气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
标准;除此之外,《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也将在2024年正式实施。
这些电动车行业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完善,从根源处加速了整个产业链劣质生产力的淘汰出局,也厘清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做到一条底线、一个标准,从多方面促进了电动车行业的发展、提升电动车行业地位。
02/ 推荐性标准
头部企业牵头参与制定
为电动车生产制造的提供质量评估依据
新国标的第五年,除了整车及零部件相关国家标准的集中出台,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安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标准也在完善。以爱玛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电动车行业生产制造全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一步步落到实处。
包括2023年11月1日起实施的《电动自行车通用要求》《电动自行车乘员防护总成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电动自行车蓄电池系统安全要求》《电动自行车标志要求》推荐性行业标准,涉及电动自行车的车把、锂电池、总线、电子控制系统等各方面规定。
此外,爱玛参与制定的《电动自行车能量消耗率和续行里程试验方法》推荐性国家标准,也已经完成起草和征求意见阶段。
有了这些通用要求、安全要求、试验方法等,电动车各部件在型号、规格、
检验规则、标志、包装等各方面,都有了相关术语的界定,也有了示范性的试验方法,整个产业市场秩序都得到有效规范。
03/ 市场定制标准
产业链全领域规范化升级
细分品类赛道团体标准得到重视
新国标实施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最终对企业在生产销售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催生了重点市场、头部企业在引领标准化建设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
2020年11月2日,全国第一批《共享电单车系列团体标准》;2021年9月1日,《外卖专用车 第1部分:外卖电动自行车》团体标准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