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高招发布
“上海中学生报·高招周刊”由市教委直属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与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中学生报》联合出品,是上海高考政策的官方权威发布平台,将为您提供高考政策、招生信息、专业介绍、志愿填报等权威信息,同时在线解答高考考生的疑难问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哔哩哔哩  ·  1亿人观看直播,B站在春晚藏了多少彩蛋? ·  2 天前  
哔哩哔哩  ·  在B站,有多少让人铭记一生的春节记忆? ·  4 天前  
哔哩哔哩  ·  B站2025拜年纪节目单来了!送2233限定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高招发布

【高考热词·物理选考】拨开“雾里”来“悟理”,物理原来这么牛,含金量还这么高!

上海高招发布  · 公众号  ·  · 2017-09-13 18:30

正文

9月起,北京、天津等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区)将进入高考综合改革实施阶段,新一届高一学生将会在3年后采用“3+3”的高考模式。由于该模式需要考生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多个科目中任选3科进行考试,选哪科、怎样选就成了考生和家长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

有媒体针对高考综合改革先行先试的“一省一市”即上海、浙江考生在选考科目中的所占比例发文指出物理“遇冷”,于是,有关物理的种种讨论“遇热”。

如何从众说纷纭中来看待物理学科呢?


说起物理的含金量,那真是——


 物理是本科高校提出选考要求最多的科目

1

本市37所本科高校2017年共有学科大类或专业1096个。所有专业(类)中,提出最多的选考科目是物理,有415个,约占专业(类)总数的37.9%。

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主要集中在理工科,而管理、法学、艺术等655个专业则没有对选考科目提出要求。对选考科目有要求的专业441个,提出3门科目要求的有281个,其中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三科组合的有217个专业;提出2门科目要求的85个,仅有物理、化学一种组合,涉及专业主要有医学、生物、化工、机械类等。提出1门科目要求的75个,全部仅对物理提出要求,涉及专业主要有工科、电子信息、电气工程、机械类等。


在所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类)中,排首位的是物理,有415个,占专业(类)总数的37.9%;其次是化学,有337个,占30.7%;再次是生命科学,有222个,占20.3%;地理、历史、思想政治分别为47个、41个、26个,占11.1%。



选考物理可报考近98%专业

2

据统计,选考物理,可以满足1070个专业选科要求,覆盖率为97.63%,覆盖率最高;其次是化学,可以满足992个专业选科要求,覆盖率为90.51%;第三是生命科学,可以满足877个专业选科要求,覆盖率为80.02%。因此,只要学生选考物理,几乎可以满足全部大学专业选科要求。


从专业的具体要求看,复旦大学的29个专业(类)中,有19个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要求中都包含物理,其中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选考科目只有物理一门。要求选考物理的专业,甚至包括公共事业管理、哲学、法学、社会科学实验班等纯文科专业。

在上海交通大学的38个专业(类)中,有22个专业(类)的选考科目仅为物理,意味着考生报考这些专业,物理是必选科目;其余还有5个专业(类)要求选考物理或者化学。上海师范大学除了理工科之外,金融学的选考科目要求中也含有物理。


工科文科为何都考物理?

3

为什么那么多专业有物理学科要求?专家分析认为,工科类专业要有一定的物理基础,物理是必考科目。总体来说,学校各学科都比较看重学生底蕴和宽度,鼓励学生在高中阶段提升综合素养。那么,有的文科专业为何也有物理选考要求?专家解释,传统意义上的纯文科专业哲学系,也提出了物理科目的要求,是因为学好哲学需要一定的物理学功底。而金融学对数理统计、概率以及逻辑分析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对物理科目也提出了选考要求。



那么,如果把眼光再放长远点,物理学科在其他方面的威力更是令人叹服:


很多人都听过上世纪的考试流行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见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这一点,时至今日仍未改变。

物理作为现代科学的基础之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网友“易流黄老师”认为:“中国之所以有现在的发展,跟大量优质的理工科人才不无关系。”
网友“我不是话痨啊”还担心放弃物理会导致“技术落后将从五年后初露端倪,五十年后依赖进口,一百年后彻底出局。”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初中的数理化的学习,足以满足生活所需,但这并不代表着,中高阶的学习毫无用处。

网友“品鞋师James”拿自己举例:“虽然我物理很烂,但还是很感谢高中物理,生活中很多东西,用物理原理解释很容易想通。”

数理化培养出来的逻辑能力,更是看不见的财富。

网友“星期天不美好”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培养思维方式,尤以数学物理最为明显。”

最实用:多学点物理常识,就会少被一些网络谣言蒙骗。

网友“佳星在天”说:“我们买菜的时候用不到微积分不需要立体几何,但是这些东西是基本的常识,比如别人骗你有核辐射买碘盐,电线的辐射会让人变傻之类的时候,你就能辨别真假了。”


高考物理遇冷?不妨换个眼光来看


《科技日报》刊文直指,新高考落地后,浙、沪两地新高考物理学科“遇冷”,已是事实。 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有29.13万考生,但是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在上海,实行新高考改革第一年,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也仅占总人数的30%。

有评论认为,有人提出的报考人数的大幅下降可能造成未来人才的断层也不是危言耸听,物理界的担心不无道理,这值得社会警惕。可是会不会造成一些人担忧的那种后果,还言之过早。少是相对而言的,30%从另一个角度说,也是理性的回归。毕竟数理化三门都考有一定的盲目性,也不符合大学区分专业的现实。文理分流一批、职业教育分流一批、兴趣志愿选择又分流一批,也符合社会更细致的分工、更精准的定位的发展方向。

把对物理兴趣不大的人从必考中剔除出去,反而是好事,强扭的瓜不甜,志不在此,捆绑有何意义?新高考的目的也在于此,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设置出更专业的要求,个性需求、多元选拔,是给考生减负,也是给高等教育筛选人才。能迎难而上选择考物理的,至少不讨厌物理。到了大学阶段,兴趣往往能在一个人的人生中起决定作用,所以,这种兴趣的筛选比单纯的凑人头要有意义得多。

我们也没有必要停留在人数的下降上,哪怕以30%的比例计,也不是个小数目,光一个浙江就有8万人,这些人中,一定会有对物理学怀着痴迷心态的考生,也一定有将物理现象视为追求的学生。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用好这批人,高考在改革,大学教育也得有所改变,要从追求数量转变到追求质量上。

应该反对的是出于功利思想去选择该不该考物理。正像专家所说的那样,除了少数文科专业外,没有物理知识做基础,大学阶段很可能遇到学习阻碍。多学学没什么坏处。正因为难考,所以更容易拉分,正因为难学,所以对人的要求更高,真正的好学者不应该有畏难情绪。


依据个人兴趣才是最好的选择方法


诚然,物理科目具有一定的难度,或许也不如地理等科目更具学习效率,然而,学生若为了成绩而放弃了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对个人特长的发展亦是一种抑制。学生在选择考试科目时,还应依据自己的优势与兴趣,选出一个自己热爱,又利于发挥的组合。



据阳光高考、央视新闻等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