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热搜一位上醒目的鲜红色“爆”字,不知道看了多少回了:文章、陈赫、马蓉、林丹、陈思成、刘恺威......
关于出轨,有一组来自美联社的数据,的确很惊人:
在一生所有的亲密关系中,至少出轨过一次的男性和女性都超过50%
41%的已婚伴侣中,有一方或双方承认有过身体或精神出轨
22%的已婚男性婚后至少出轨过一次,14%的已婚女性婚后至少出轨过一次
同事是出轨的高频对象(14%的已婚男女和同事有过性关系);出差则是出轨的好时机(35%的已婚男女承认在出差时有过外遇)
假如可以永远不会被发现,有74%男性表示一定会出轨,68%的女性表示一定会出轨
一段婚外情的平均持续时间是2年
当然,也有一个值得深思的数据:在婚外情被戳破之后,有31%的婚姻持续了下来
一、
我是做婚姻咨询的,从我的案例来源中,几乎有90%以上的咨询案例都是和婚外情有关。
我经常会被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现在婚外情的人这么多啊?为什么人非要婚外情不可呢?
我往往会回问一句:那么人为什么要结婚呢?
提问的人往往会这样回答:
因为年龄恐慌而婚:我也不知道,我妈逼得紧了,我年龄也越来越大了,我一着急就赶紧找了一个差不多就嫁了。否则我不就是老姑娘了吗?
因为快乐和好玩而婚:和他在一起太有趣了。
因为物质需求而婚:他很有钱啊,有房有车,我可以少奋斗十年,就可以拥有很多物质基础啊。
因为安全感的需要而婚:有他在,我晚上就不用害怕有人破门而入了;有他在,我的工作有了麻烦,可以找他帮忙了。
因为归属感而婚: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可以让我觉得这么大的城市有一个为我点亮的窗户,我不是孤单的飘零的人。
因为自尊的需要:有了这样高富帅的老公,我可以在朋友圈成为女王,我会让我的那些小姐妹们羡慕到吐血!
因为精神上,我想有一个人真正的懂我:我希望有一个人可以和我一起心灵相通,成为真正的soulmate,可以一起面对生命的种种脆弱,完成一生的修炼。
说了这么多,一言以蔽之,就是:“需要”。
人是因为各种各样的需要进入婚姻的。
可是,需要就像是食色性一样,它是有“有效期”的。
需要有产生的一天,也有消灭的一天;有满足的一天,也有缺失的一天;有存在的一天,也会有变化的一天。
它就像是我们的胃一样,始终是在变化中的。
既然它在变化中,也就像是凤梨罐头一样,始终是有过期的一天。
比如,当一个糊里糊涂被妈妈逼进婚姻的女人,发现婚姻虽然给她一种“正常人”的感觉,但却发现,其代价是:充满了痛苦的争吵和压抑的憎恨。
比如,两个过家家玩得很开心的伴侣,进入婚姻后,发现婚姻这个游戏实在难度太大了,两个人都陷入到迷茫之中。
比如,当因为安全感而进入婚姻的人,发现虽然这个人给了我很多安全感,可是这和养一条会赚钱的狗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这条狗还会咬人,他根本不解风情。
比如,一个男人虽然给了这个女人一个家,但除了她作为“已婚女人”的名分和对方作为“丈夫”的身份以外,她和一个寡妇没有什么区别。
比如,这个女人虽然有光鲜的外表,但大家渐渐发现,她的朋友圈里炫耀的,都是她的包包、孩子和自己,老公去哪了?
婚姻就是一头狼。
你喂饱了它,它会冲你摇尾巴,像狗一样忠诚;你喂不饱它,它不会跟你客气,它会反过来吃你。
没有猎人那把刀,小红帽的结局就是两个字:去死。
比如一个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战争中的小女孩,她最大的愿望就是:
跳出火坑,赶快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温暖的家。
在那里,她可以拥有一个可以供她理想化的“爸爸一样的男人”,或者拥有一个温暖的接纳她、保护她的“妈妈式的暖男”。
她遇到了一个同样从小就被父母疏远、感觉到自己对父母就是一个累赘、无足轻重的男人。
这个男人最擅长的就是假独立、假装一切都不在话下。
他从小就在很多亲戚家寄宿,需要学会察言观色,学会隐忍不发,委曲求全。
此时,他遇到了这个渴望父爱或者渴望母爱的小姑娘。他好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
于是,他就对她呵护备至。
他们俩的情感合约是:
女人需要“被爱”,来补偿她小时候“被剥夺了爱”的痛苦。
男人需要“爱”,以此补偿他小时候“被认为自己毫无价值”的痛苦。
男人给女人爱,可以得到价值感。
女人也可以由此感觉到被人捧在手心、宠爱呵护的快乐。
这个情感合约成立时,双方的爱当然是满足的,充满生命力的。
但当男人的事业开始发达,他的很多价值感可以从事业中获得的时候;当女人开始成为人妻,发现要承担很多成人的责任的时候:情感的合约遭到了挑战。
男人不那么需要价值感了,因为他的需要被极大的满足了。
而女人则还需要很多娇宠,她根本不想做成人,她甚至可能暗暗嫉妒自己的女儿可以从丈夫那里获得爱 —— 她小时候被剥夺的痛苦,就会再次经历一遍。
一方不需要了,另一方面反而需要更多,更重要的时候,此时,这个男人开始产生新的需要了:
而此时,妻子还在为她“不能充分享受做孩子的权利”感到不满呢:
以前你工作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你生活的重心是我。
现在有了事业、有了孩子,我只能在你的世界占不到1/3的份额,不行,我要你给我更多!
这个时候,这笔买卖就开始失衡了。
什么是做买卖?四个字:“讨价还价”。
什么时候买卖可以做成呢?大家都觉得“划算”的时候。
有人说:婚姻可不是买卖。
对不起,在人类的历史上,婚姻几千年来就是买卖。
直到最近半个世纪,中国人才开始不能买卖婚姻。而直到今天,穷乡僻壤依然有“拐卖婚姻”的存在。
但我想问婚姻神圣论者:婚姻不是买卖,是什么?
或者干脆问:买卖是什么?
买卖,就是“能量守恒”。谁也别占谁便宜。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买卖。
那么不公平的是什么?强买强卖,偷盗窃取。这些都是占便宜。
人和人的关系也是如此,就是两种:
这个世界上看上去最不公平的买卖就是“婴儿和妈妈的关系”。
妈妈好像是纯粹的付出,婴儿好像是纯粹的享受。但婴儿也有代价,比如: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托付给妈妈了。
任何事情都是有价钱的,都是要有代价的,都是需要能量的平衡的。
但人类总有一种幻想:发明一种叫做“永动机”一样的机器,可以不需要任何能源,就能无穷地运动下去,为我们提供便利。
这种幻想在情感中,也会出现童话和传奇,希望有一个人可以永远爱我,而且这种爱亘古不变。
在生意场上,最终拼的,就是“谁更能禁得住不占小便宜”。
在情感中,也如是。
比如卖酒的。
为了拼业绩,就往酒里面倒水。更有甚者,干脆往乙醇里面灌水。
这样做的好处是:最短的时间里你赚了最多的钱,而且成本貌似最小。但时间长了,你的声誉差了,最终大家都会远离你。
因为你生于斯长于斯,你和周围的人的关系是盘根错节地联系在一起的,打断腿也连着筋。在一个熟人社会里,为蝇头小利而丧失人品,那成本太大了。
但在一个陌生人社会里,我可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我赚了钱就跑,我和这个地方不发生任何联系。
在熟人社会里,远亲不如近邻;在陌生人社会里,近邻不如网友或者陌陌亲。
于是,我们这个社会就开始盛行欺骗、剥削。
因为在陌生人社会,信用是靠政府和中间组织以及信仰维系的,而在中国,信仰就是“实用主义”。一旦某事物失去了“实用价值”,比如家族开始失去了保护伞的时候,人心就迅速的败坏下去了。
婚外情也是这个文化的一个呈现。
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两者为何不可兼得?家里红旗倒了,实在太麻烦了,可是扶着这个红旗太麻烦,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面对冲突文化呢?
在我们的历史中,中国人是最擅长不解决问题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譬如上文中所说的那对夫妻:男人想要得到女人母性的关怀,他不想永远是在关系中扮演“爸爸”。女人当“女儿”还没当够,她不愿意承担成人的角色,更不愿意承担母性的角色。
他们的“核心需要”已经无法匹配了,但他们知道该如何解决吗?
在他们的武器库里,有解决的武器吗?
在他们的药方库里,有对症的药方吗?
在他们的思想世界,有化解夫妻问题的工具吗?
女人往往会“忍”。
所以会有那么多学佛的女人。她们努力的方向就是放下。
放下什么?
放下自我,放下欲望,放下婚姻,融入天地,随便老公怎么出轨好了,我连性欲都可以舍弃,我连情感都可以不要,你出轨又能耐我何?
“转”(转移)往往是男人的套路。
男人的内心有一个妈。
妈,往往在婚前是有一个的,婚后就变成了俩。
妈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安稳和静止的生活。这对男人很重要。
但同时,男人还想到外面冒险。
在纯粹的妈妈的世界,男人害怕会日益成为胎儿。于是,他就想要突破;于是,再找一个小三儿。
这好像让他感觉是个男人。
但很不幸的,这个三儿也会被他慢慢变成另一个妈。于是,他只好暂时舍弃了这个三儿,然后再寻求另一个“成为男人”的机会。
“忍”和“转移”都不是迎难而上,都不是解决需要的满足,而试图消除自己的需要,或者将自己的需要外包。
这种婚姻文化的解决方案,其实就是没有方案。
就像是一个人饿了,你跟他说:你冬眠吧,降低你的新陈代谢,你就不饿了。
可是,冬眠虽然降低了新陈代谢,总有惊蛰的一天吧?难道你要永远睡去吗?
或者你跟她说:你赶紧喝凉水吧,把你的肚子撑满了,就不饿了。
可是水总要排泄出来的,然后呢?
在过去的年代,解决方案就是:给女人裹脚、取消经济权,变成男人的宠物。这样女人连“人权”都没有了,当然只能忍了。
解决方案就是让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地娶、甚至把“青楼”当成中国男女诞生真正恋爱的地方。
不信你看看中国男人在古代给自己「妻子」写了多少诗词歌赋。那些传世名曲,大多都是情真意切地写给「青楼歌姬」的。
现在呢?女人有了“人权”了,而且忍了也没有人给你颁发贞节牌坊,“忍”字诀只能让你失去更多。
男人呢?知道如何在婚姻中经营感情吗?
过去的父母懂得吗?
我们都羡慕钱钟书和杨绛。要知道,中国人过去的婚姻文化都比现在强,因为那时候,还是起码有一些信仰的。
陈丹青说过,五零后和六零后一代所遭遇的,是这个时代最毁灭性的伤害。
真正的毁灭不是战争,而是文化的灭绝。
就像是宋代时期的西夏国。你可以屠城,但你无法杀死所有西夏人。但有一个办法可以消灭西夏人的“精神”,蒙古人消灭了西夏人的文字,西夏人就不存在了。
文明的毁灭是最终极的毁灭。
中国的文明,就在五零后和六零后这两代人开始被文明腰斩了。
我们的文化失去了信仰,我们的婚姻失去了三观,我们不知道,我们是否在一个游戏规则里。
我们不知道如何在冲突中找到“合作”的可能。
当我们的需求无法平衡的时候,我们想到的首先是毁灭而非合作,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上纲上线的战争,而非坐下来一起探索更好的发展的空间。
比如上文那对男女。他们都用孩子或者父母的视角看待冲突。
孩子的视角是:你为什么不给我?
父母的视角是:我凭什么要给你?
孩子说:你不给我,你就是恶魔妈妈。
父母说:你再向我要,你就是恶魔孩子。
其实,双方都是一丘之貉。
因为他们不敢离开这样的“母婴”世界。
母婴世界就是:我对你很重要,你对我也很重要。但这样的境界,在孩子1岁以后开始三翻四坐八爬,开始学走路的时候,就要开始破灭了。
我们会日益发现,你对我并没有那么重要,我对你也并没有那么重要。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开始面对分离和丧失。
很多婚外恋中的被抛弃一方说:你为什么不离婚以后,再谈恋爱?为什么要脚踩两只船?
因为我们整个民族的创伤,让我们在分离期遭遇了太多的苦难,我们很难有真正充足的母爱,让我们可以内化于胸;也很难有充足的父爱,可以让我们外化于世界。
在婚外情中,我看到太多的出轨者恐惧自己的欲望会毁灭自己的家族,毁灭自己的父母和孩子以及自己的妻子。
他把自己的欲望看成是毁灭他自己世界的敌人,可是他最终还是被其征服。
被出轨者发现:离开这个婚姻和家庭,自己就像是没有躯壳的蜗牛,或者没有皮肤的烧伤者,离开地球的人类,在无声的世界,如陨石一样飘行。
她无法确定自己在精神层面可以活下去。
在一个创伤的文化中,“自我”从来都不是被鼓励的。
相反,在这种创伤中,“自我”是足以威胁这个种族存在下去的。
我是70后。小时候,直到了小学四五年级,这个世界才有了更多的颜色。
我记得小时候的世界,人们穿着都是灰、黑、蓝,都是一模一样的工作服,无论男女。
那个时代,你必须成为蚂蚁,消失于人群中,才会有足够的安全。
而今天的街头,你可以偶尔看到乡下来的妇女,还穿着三十年前的服饰,恍如穿越。
在这个时代,欲望被无数广告、传媒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激发出来,但“自我”却一直没有得到鼓励。
比如最近的高考题居然以“老腔”为题。我知道意识形态上,官方试图让人们重新和过去的文化连接。可是让现在的00后们写这个连70后生人都觉得陌生的东西,这不是荒诞是什么?
在当下,有那么多的社会问题,那么多的可以讨论的东西,我们为什么要去回顾一个几乎已经灭绝的文化?
这就是中国人传统的思路:过去总要比现在好。
所以西方人要穿越,一般都穿越到“未来”;而中国人喜欢穿越回“过去”。
出题的人,有没有关心过,这些孩子真正关心的是什么吗?
出题的人,如此自恋,他知道现在他生活在什么世纪吗?
出题的人,到底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懂得老腔这门艺术,对中国人来说,可以起到什么伟大的作用呢?懂得老腔,可以改变这个世界?
解决问题的文化,在中国至今都几乎还是一种文化上的潜意识的禁忌。
说这些和婚外恋有关系吗?当然。
一个不鼓励自我的社会,一个总数压抑和转移而非解决问题导向的文化,一个总是看着过去而非当下和未来的文化,孕育出来的,就是过度负责和不负责任的人。
因为我们在过去的文化中,没有从拥有自我获得什么益处。
相反,我们从“孔融让梨”的文化中,从丧失自我,以他人为中心获得了好处,所以,我们都会以我们的欲望为耻,以我们的需要为罪。
我们把不解决问题视为美德,我们把“心机婊”视为情商高,或者让直男癌王思聪这样的人成为崇拜的偶像。
这样的文化,如何能诞生有承诺有勇气愿意在婚姻中成长的人呢?
还是文中的这对男女,也许在他们的关系还没有走到破裂的时候,男人可以跟女人说:
我的确有想“离开你”的愿望,因为我现在对情感的需要已经改变了。
我以前很享受为你服务的快乐,因为这种服务让我感觉到自己有价值,被需要。
在我过去的成长经历中,我一直感觉到是家里的累赘,我的父母以养我为苦,我很痛恨不被需要的感觉。
我发现,我为你的付出,其实是想要挽救我的痛苦 —— 我是没有人要的,我希望我变得很重要。
但是现在我觉得我不再需要弥补这种痛苦了。
因为我想我真正缺少的是一个成熟的女人对我的平等的理解,或者在我痛苦的时候,有一个女人可以给我安抚。
如果有这两个部分,我会依然享受这种为你付出的快乐。
但我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在这两方面给我这样的爱。可如果没有的话,恐怕我们的关系就会出现重重危机了。
因为我发现,当你不断跟我要爱、而我不断付出的时候,我就开始恨你了。
这种不平衡就像是小时候,父母不愿意给我买冰棍还要我学习好、供他们和别人夸耀一样。
我特别需要有一个人可以和我谈谈这个部分。
可惜这些话,往往是一个男人出轨以后才有可能跟女人谈的。
很多女人说:如果丈夫在他们关系中出现裂痕的时候,就和她谈,她一定可以调整的。她只是不知道,其实在他内心原来有这么多过去的伤。
这个女人也可以跟这个男人说:
我一直都幻想有一个好爸爸保护我,一个好妈妈来爱我。
我发现我在我们的关系里,我完全变成了一个婴儿。我好像永远都要不够。
我现在开始明白:其实我一直不相信,有人会真正地爱我。所有人都会离开我,我根本不值得被爱。
我太害怕这些话了,所以我就会非常恐惧地想要控制你,让你不会变成我心里的那些话。
可就算是你给我很多爱,可是我内在的最核心那部分还是不快乐。
我想,我真正需要的是,面对那句话。
我需要有能力承受那句话。
因为我发现那句话正在毁灭我的一切。
我的所有防御,最终只能让它更快地变成我的宿命。
也许,我可以和你谈谈我内心的恐惧。
很多的男人会发现,当女人可以这样表达她们内在的深层的恐惧以后,他也可以尝试着谈谈自己对脆弱是多么的恐惧。
他们恐惧妻子的脆弱,但其实他们真正恐惧的,是自己的婴儿的脆弱。
这个男人可以哭着说:当她在他发烧的时候,守在他身边,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发烧,妈妈忙着工作,把他一个人锁在房间里的、他在黑暗中哭泣的场景。
而这样的孤独和荒凉,也可以激发出这个女人她过去的相类似的经历。
她可以温柔地抱他。
当他们可以互相分享脆弱的时候,他们释然了,放下了,可以更亲密地在一起了。因为这些脆弱,他们可以更有力地连接在一起了。
真正的“真实的依恋”就由此发生出来了。
这就是创伤治愈的过程。
它最需要被看到,被温柔、但有力的触碰,需要被理解、被懂得、被分享。
而当这样的共鸣发生的时候,我们就不会被创伤隔离于人世之外,而可以作为群居性的动物,重新回到人间。
这就是情感的归宿。
最终,情感终于是可以得到继续深入的发展了。
只是,我们的社会还在转型。起码,我们的欲望被释放出来了,当然也被“过度的刺激”出来了。
但真正强健有力的自我,还因为没有足够有力和温暖的触碰而发展出来。
也许,我们的文化正在慢慢地修复它的创伤。
而我们,可能就是亿万的白细胞之一吧。
作者简介:卢悦;心之助女性心理平台创始人,情感咨询专家,作家。人生总有一段夜路要走,我就是黑暗中握住你的那双手。著有《爱到绝处便逢生》、《爱情有毒》等作品。新浪微博 @卢悦卢悦;公众号心之助(ID:luyuexinli)。
........................................
【蓝橡树家长圈】家长的圈子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数万家长一起,学习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数百位牛爸牛妈畅聊教育;线上线下家长沙龙提前占座。
长按复制ID, 添加好友, 申请加入。
成为“蓝橡树VIP家长俱乐部”会员后,我们将为您提供顶尖导师教育咨询服务+8个主题总时长不少于1800分钟的课程+政策热点解读+上百个导师已经回复的家长提问+精编干货文章。
帮助家长,成就孩子,这是我们的使命。加入“蓝橡树VIP家长俱乐部”,不让孩子的天赋被应试教育局限,给他们更好的未来。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立即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