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想以传统的逛街指南的方式来写这篇好店推荐。因为事实上,斯德哥尔摩与哥本哈根都不算是时尚购物之城,我认为夏天来这儿的人,应该将少量的时间花在博物馆,少量的时间用来浏览家居用品(但不要购买,剩下的时间则可以通通交给在河边晒太阳。天气不好的话,就进咖啡馆里待着。
总之,不要太把心思放在逛街上,电商经济这么发达的情况下,要珍惜每一个你转机才能抵达的城市。
然而,在职业本能的驱使下,我还是尽可能多地逛了一些店,而且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了不少既对我的胃口,想必也很适合关注我的人群们去逛逛的地方。它们帮我观察到北欧与我去过的其他欧洲地区有哪些出入,以及城市与城市之间又有哪些微妙的差别。
其实,如果你是一个对商品保持高度敏感的人,那么是有可能从这个地区的商业状况,总结出它对应的社会形态。比如我之前去过Taormina,这个西西里岛上的小镇遍布名牌店,而晚上吃饭的餐厅里总是坐满了即使出来度假也正装出席的男女,从游客众多的商业街上走过的时候,再迟钝的人也能发现这是南部最受欢迎的度假之地,名流们常扎堆出现。
至于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的环境就是懒散,整洁,符合所有中产阶级对于居住生活环境的想像。因为社会贫富差距小,所以人们相对无欲无求,而且这是能够反映在服装行业中的:人们的审美口味惊人得一致,无论是奢侈品店、买手店、面向大众的商场还是高街品牌,都以这种单一的品味为最高指导方针。
所以你完全能够理解H&M以及旗下各色品牌是如何忠实地将本土审美与世界流行趋势结合在一起的。而且你也能够理解,无论是什么样的品牌出现在斯德哥尔摩,你能买到的大多是里面最为基本款的服装。
比如我这件好像是从优衣库拎出来的199元开衫,实际上来自Dries Van Noten,而这间买手店又是开在Nobis Hotel附近的
Nathalie Schuterman,在同一条街面上同时存在着本地硕果仅存的Chanel, Prada和Louis Vuitton,每一家都店面小小,货品少少,与大都市里奢侈品牌恨不得盖起三五层旗舰店的景象大相径庭。进来光顾的也大多是游客姿态的国人以及蒙着黑纱的中东家庭。很显然,本地人士对奢侈品的消费量不高。
至于Nathalie Schuterman,则可能是斯德哥尔摩所有买手店中最为高档的一家,它像一个小型的Mytheresa门店,有一些从上一季就流传下来的爆款单品,比如J.W.Anderson的各式背包。也有这个秋冬才开始流行的、朋友圈代购日夜刷图的Marni丝绸中跟鞋。与那些知名买手店略有不同的是,几乎所有的单品都是黑白灰,而且实用款的冬靴和parka也是主角。
所以以我的指标来看,这是一家非常中庸的精品店。但如果你是一个崇尚简单穿衣概念的人,应该会感谢它为你筛选出来的货品。
Nathalie Schuterman店内陈设
比起Dries Van Noten来说,瑞典人可能更加垂青Comme Des Garcons,而且毫无悬念地喜欢那些朴素实穿的副线。同时carry了Comme Des Gacons的有两家,它们一个是位于闹市区的JUS,这一家还进货了很多Ann Demeulemeester, Haider Ackermann。比较印象深刻的是这儿有质地很好价格也合理的羊绒衫裤,首饰与家居香薰的部分也大多是我没见识过的品牌。
JUS
另一家是非常有名的Nitty Gritty,这家成立于1991年的店是斯德哥尔摩第一家独立买手店,到现在也是北欧生活方式的活生生样本。
虽然整间店的搭配和品牌都是偏年轻化的,但我观察到顾客都是有一定年纪的女士,瘦、时髦然而有活力。
要是两年之前我逛到这家店,一定会爱不释手,因为它恰恰是那一类实穿型买手店。你必须承认:有些人是不愿意穿着入时的,它们会刻意忽略掉那些被时尚人士们追捧的设计,而从大众化的品牌中找寻对自己胃口的款式。
最后,一切呈现出来的效果正如它们网店的上身图▼
利用Margaret Howell搭配出这两身一点都不奇怪,但如果是用Isabel Marant etoile搭出来的,就有点值得注意了,对不对?
其实推荐Nitty Gritty的原因倒不仅仅是因为店本身有多么值得一逛,而是夹杂在这男女装两间店之间的Papercut可能更值得你花费时间,这里有与设计有关的所有杂志和书,当然还有大量小众电影。
如果你对艺术设计和电影稍有兴趣,在这儿至少能打发一两个小时的时间。站累了出店门,往Södermalm的深入地区走一走,至少有一个时刻,你会觉得人还是应该在欧洲度过一整个无所事事的暑假。
我说的无所事事是真的没事做,在路边坐下来,不需要为今天开启两个博物馆和三家商店的硬性指标。事实上,我到来的前两天正是欧洲长暑假的最后一个周末,沿着河岸行走,能看到大量年轻人把行李丢在身边,自己则横卧在木椅上晾晒肚皮。我借口走累了需要休息,也拉着小李拘谨地坐着观看了一小会乌鸦。
接下来的那一天,每当我误入不该造访的商店和远低于预期值的博物馆时,都会后悔自己没有继续观赏乌鸦。
但这能怪谁呢?谁让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想为远距离旅游规划一个不失礼的行程,以此来掌握那些原本根本没必要了解的风土人情。
不过我为勉强为大家找到了一个只此一处,不得不逛的理由。相对来说,高端vintage在斯德哥尔摩更加发达一些。我说的不是如伦敦William Vintage那样可以被列为拍卖级别的高端,而是近现代的二手衣。
比如我在著名的二手店Judits second hand就撞见很多价格合理的二手Celine和YSL,有一件三年前走秀款的Acne Studios拼接蕾丝毛衣,记得一直到季末也是要卖到将近一万元高价的,在这儿只需要七八百元,只是衣服的状况实在不太好,加之人人都认得出来这是哪件,所以就暂时放下了。
斯德哥尔摩的vintage shop普遍宽敞,整齐,没有太多二手店专属的陈年霉味,摆放也能容你按耐住心思一件件地看过来,适合那些对二手衣物接受度不那么高的人。
后来背回来一件成色绝顶而且合身的二手短貂皮外套。本来是介于可买和不可买之间,但披上遭到店主和其他顾客真诚夸奖,脸皮一薄就买单了。疑虑其实并不是花钱,反正与我之前的二手貂皮外套从款式到颜色都不一样,也明知到了冬天肯定用得上。但一大早就买这么重的东西拖着跋涉确实太不明智了,我深感懊悔。
如果大家逛二手店时能够把持住自己,只买买无伤大雅的小饰品就好了。既有消费的满足感也不为都市行军增添负担。
▲这是在Judits专卖男装的Herr Judit拍下来的,其实我觉得这间更精挑细选,有自己的风格。在我去过的专卖男装的vintage boutique中,它至少能排列前三甲。
在店内看见的旧皮衣和细节精巧的牛皮包
官方ins也经营得不错,新到货品用心在拍了
如果说Judits还算是大众水平的话,那么接下来我要为Adornment Studios呐喊三个月。
开在远离闹市的僻静街道上,这间店里货少得可怜。店面另外一半还被辟出来变成裁缝的工作间。这儿所有的单品都是店主从欧洲大陆搜寻过来的,而且每一件都经历过再三的清洗和修复。
这是我见过的所有vintage shop中,衣服保存状况最好的一间,虽然陈列的件数很少但每一件都是精品,你从店头逐一看到店尾也用不了五分钟。更好的一点是因为裁缝就坐在店面另一边,所以如果你想法很多的话,大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用那些老面料定制新衣。
Adornment甚至每一季还会拍摄look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