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王石是让人崇拜的英雄,那么郁亮是可以学习的英雄。”
——洪海,摄影师/纪录片人
唯一跟随王石、郁亮登顶珠峰的人
2003年5月, 王石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 当时52岁的他成为了中国登顶珠峰年龄最大的一位登山者。2010年5月,王石再次成功登顶珠峰。
别人问王石,为什么要去登山?他引用英国探险家马洛里的话说:山就在那儿。
通过这样的方式,王石为中国企业领袖的精神世界找到了一片新的乐土,开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且建立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因为你无法在地球上找到一座更高的山。
山就在那儿,王石也在那儿。对于王石的继任者郁亮来说,他应该在哪儿?
登山的理由很纯粹
◆ ◆ ◆
郁亮选择登山的理由很简单,很励志, 也很温情。
他曾经说过一句很鸡汤的话:管理不好自己的体重,也就管理不好自己的人生。45岁的他说自己“要抓住青春的尾巴”,给即将50岁的自己一份生日礼物,同时也要兑现自己在女儿面前夸下的海口。
“这是我吗?”郁亮对着自己的照片里的那个胖子陷入了沉思,那个胖子,就是他自己。那是郁亮2009年拍的一张照片,他赤裸着上身站在零下30度的南极点上,一身白晃晃的肉在南极的冰雪中显得格外耀眼。“爽!”他当时的感觉是这样的。
很快他就觉得“不爽”了。“这是我吗?”三年前,45岁的郁亮对自己问了同样的问题。“马上就年过半百了,一辈子难道就这么过去了吗?”对于一个成功的中年男人来说,这样的身材基本是可以被接受的,甚至是“标准”的。那时候他已经在万科这家世界最大房地产企业的总裁位置上待了9年,公司的销售额也在2010年首次突破了1000亿元。
郁亮是个理性得有些可怕的人,这个时候他突然对自己的身材挑剔了起来,很难解释为心血来潮。很可能是他意识到有些东西需要改变,并且,时机到了。
一个胖子希望拥有一副好身材,方法有很多种。郁亮选择了难度最高的一种——攀登珠穆朗玛峰。
但其中还有一个很暖的理由: “我曾跟女儿说起人生中想成为国家运动健将,她说你不可能。我查了一下所有的资料,只有一种运动有可能成功,就是登上珠峰。”通过研究,他发现了这条“捷径”可以实现他对女儿的承诺。
2013年5月,郁亮成功登记珠峰。距离王石首次登顶,整整十年。
在很多好事者眼中,万科人登珠峰变成了一件意味深长的事。几乎每次郁亮在公开场合谈论登山时,他都会面对同样的问题:“王石已经登过了珠峰,你干嘛还登,你就不能干点别的吗?”
“但是我觉得没有比登珠峰更有象征意义的,更有挑战意味的了。”郁亮说得很明白,也很含糊。对于登珠峰的意义,官方版本的标准回答是:万科勇于挑战的精神需要一代代地传下去。这是郁亮在珠峰顶上说的一句话。
但在HBR的专访中,郁亮表示:“王石是英雄,我是普通人,怕死,像王石那样登山我不敢。直到2010年5月王石第二次登顶回来时,他的两个队友触发了我登山的想法,一个是洪海,另一个是陈芳。作为普通人,他们与王石一起实现了登顶。我为什么不能呢?于是我制定目标,开始训练。我不是通过登山感悟企业管理的,相反,我是把企业管理的心态和方法用到登山中去了,是按照管理企业的方式来管理登山的。”
在管理企业的风格上,郁亮是一个非常善于化繁为简的人。这种简化思维,在整个登山过程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珠峰对王石来说,是一种向往,但对郁亮来说,更像是一个项目。如果说有野心,那么郁亮登顶珠峰最大的野心,就是想证明,这是一个普通人通过努力和周密的计划也可以完成的项目。
从前期的准备到最终登顶,每一步都在郁亮的计划之中。他为自己组建的登山队取名叫“菜鸟队”,作为队长,郁亮做了一名项目经理所能做的一切,整个过程冷静得“令人发指”。
菜鸟队的成员大多来自“中城联盟”(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策略联盟),基本都是毫无登山经验的企业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建队之前都没 有 登 过5000米以上的山峰。郁亮在刚开始时并没告诉队里的成员,自己的目标是珠峰,只是制定了一些目标,从5000米的山峰开始登,慢慢地到6000米、7000米……“慢慢地,大家就看清楚我的‘真面目’了,我是要去登珠峰的。”郁亮说。
这是一群平均年龄在47.5岁的菜鸟,身家数十亿、上百亿的大有人在。郁亮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脱颖而出被推举为队长。“训练计划安排是不是合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到达哪一个阶段,应该安排什么样的分工,这个事情全是由郁亮来安排的,而这些事情决定了你具备不具备登顶的能力。”洪海说。
从菜鸟到珠峰登顶者中间,是长达三年的艰苦训练。“整个计划看起来很漫长,实际上又很简单,一步一步地做完就是了。”郁亮在登山上是个新手,但在管理上,他却显得游刃有余。
为了让这群散落在全国各地的老板们能保持日常的训练,郁亮建立了一个微信群,通过这个群了解每个人的训练状态,如果发现谁两天不训练了,其他人就会不断给他电话,问他为什么中断训练了。这个微信群逐渐形成了一种互相激励的氛围,“跟传销一样,效果很好”。
郁亮是一个极其自律的人,对他来说管理好自己的日常训练不是一件难事。但作为队长,他有更重要的责任。“我一个人上去不叫成功,我能够带一个队上去才叫成功。”他说。
在攀登6000米的西藏启孜峰时,有两名队员没有成功登顶。于是郁调整了整个训练计划,率领全队队员将启孜峰重新登了一遍。“他完全可以不用这么做,因为他的体能已经完全超越6000米山峰之上了,也可以不用安排那两个人登6000米,直接登7000米也行,但是从安全的角度,从队员心理的角度,他重新做了这个安排。”洪海说。
洪海认为,从团队的带领的角度来说,郁亮确实对每一个人都做了非常细致的差异化的考虑,而且按照每一个人不同的训练状态、身体状态,情绪状态,都做了逐一的引导安排。
后来大家才发现,原来在郁亮看来,登珠峰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至少,他可以让这个过程变得简单——即使对一个菜鸟来说也是如此。
王石和郁亮登的都是同一个山,后面他们走的却是两条不同的路。王石的赛艇,郁亮的马拉松。在郁亮心目中,经营一家公司不是登山,而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我一生要做三件事,一件成功的事情,一件快乐的事情,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郁亮把这三件事很快就被他细化为:50岁前登上8500米以上的雪山、跑完一场马拉松、练出6块腹肌。
那时候郁亮对自己很狠,短短一个月就减掉了25斤。身形的变化也让郁亮的内心掀起波澜。但他第一次跑步就让他险些趴下,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郁亮说:“我刚开始跑800米就心慌,膝盖也疼,感觉身体完全受不了。”
但很快,深圳的跑友圈里面就流传了很多关于郁亮跑步的故事。例如郁亮每周都会雷打不动跑上一次20公里。再例如有一次,郁亮计划跑20公里,到了终点都停了下来,但看到手上的GPS手表显示还差50米,他还是去再跑了50米。
2014年,49岁的郁亮在上海马拉松跑出了3小时18分的惊人成绩。
“相比而言,工作没那么重要。我认为,睡觉第一,吃饭第二,跑步第三,最后才是工作。”健康、积极的运动哲学对万科的经营也产生了影响。
2012年8月份,在一年一度为新员工举办的“新动力”训练营上,郁亮带着新入职的200多名大学毕业生跑步,线路是郁亮日常跑的路。郁亮让新员工跑3公里,而他自己跑5公里。最终,只有5个新员工能跟上郁亮的步伐,这一年,他们20出头,而郁亮47岁。
郁亮说:“我希望60岁的时候,还能跑完一个全马。”
今天,王石在在朋友圈完成了“一次交接”,万科正式进入郁亮时间。感慨一个时代结束的同时,也应该期待一个时代的到来。
如今,王石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校园与公益上,选择的运动项目也是稍显平静的赛艇,甚至表态可以为了赛艇放弃其他所有的运动。郁亮也已坦言不会再登珠峰,也不会鼓励自己的员工去登山,而是坚持奉行自己的马拉松哲学。
山还是在那里,但昔日的人已经不再攀登。
也许这个时代很难再有攀登高峰的“英雄”,但是却需要更多普通人,把攀登的精神换一种方式传承下去。例如乔布斯与库克,王石与郁亮。
加油,“首长”。
以上部分内容来自经济观察报《继任者郁亮》(张邦松 廖杰华) ,已获原文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