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阿里的市值下滑的厉害,被抖音、拼多多这些后起之秀,穷追猛打。
从去年开始,阿里战略调整,张勇退位,蔡崇信、吴泳铭接棒改革,砍掉边缘业务,聚焦主业,改善用户体验。
到现在已经一年了,前两天退居幕后多年的马老师发文,肯定了过去一年的改革,也寄希望于未来三年的变化。
网上分析阿里的文章很多,真正打动我的是雕爷《马老师,现在当务之急不是写公开信,而是您必须回到一线》。
果然是老江湖,一出手,观点犀利,直指核心,可惜的雕爷现在把这篇文章删掉了,感兴趣的可以在网上搜索。
其中有个数据让我挺意外,今年一到三月份,天猫美妆是195亿(来自生意参谋),而抖音美妆是487亿(来自飞瓜数据),这可是足足2.5倍啊!
之前,我们服务 TOP 级别的美妆品牌,天猫美妆可一直是抖音美妆的 2 倍以上啊,这才两年多,局面整个完全反转,令人唏嘘不已。
雕爷呼吁马老师要回归一线,重新找到阿里的生态位,这件事只有作为创始人的马老师能做。
我想聊聊老板要不要去一线的话题。
我创业 10年,自己公司高峰时期,接近 100 多人。从一个出租房走到现在,说白手起家,也不算过分吧。
刚开始没钱没人,什么事都要自己干,客户自己谈,客服自己做;后来慢慢的业务好起来,团队人数多了,开始带团队冲锋陷阵,培养中层管理;再后来招专业人才,招管理人才,开始问团队要结果。
中间经历过几次大的波折和低谷,最落魄的时候,只剩下几个人几条枪。
怎么走出来的呢?
亲自回到一线,做业务,把业务做好,再慢慢培养人,每次都是这样。
所以,我才会感慨每个老板必须能打,靠动动嘴皮子指挥一下,就能把公司做起来,不能说没有,只能说很少。
说到一线,想起稻盛和夫的一句话,
答案在现场,现场有神灵。
稻盛和夫初创时期,京瓷接收到了一份松下电子工业公司的订单,关于电视机显像管中的电子枪所使用的绝缘陶瓷部件以及U字型绝缘体的。
由于电视机需求的迅速增长,松下希望把从其合作方荷兰飞利浦公司进口的产品实现国产化。
稻盛和夫考虑是否可以使用镁橄榄石陶瓷,结果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就成功完成了合成,这在日本尚属首例。
突破关键技术难点的灵感来自哪里?来自在实验室被绊倒的一次经历。
每个老板/创始人,在公司起步阶段,大多是亲力亲为的,包括马老师。
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谈及往事表示:我记得有时候我晚上在酒吧唱歌玩呢,每晚上就有一些哥们,那时候马云也在北京,叫马云出来玩,马云到12点才过来,过来以后呢,待了半小时就走了,就是那时候他正在拼命的干活。
只是后来公司做大了,人多了,老板更关注战略,关注结果,对一线的关注度少了。
当老板开始远离一线,远离用户,公司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真正草根出身实现人生逆袭的企业家,我佩服两个人,一个刘强东,一个俞敏洪。
东哥,妥妥的穷苦出身,功成名就以后不忘老家,又是给村里老人送钱,又是把京东客服放到宿迁。
要不是在美国出那个事,东哥绝对的企业家领袖,那个事在普通人啥都不算,只是名人的影响范围太广。
话说回来,看采访,有两件事,值得学习。
一个每天早上八点半坚持开晨会,十几年不变;一个是每周都在京东 APP 下单,亲自体验自家产品,偶尔还客串配送员。
相比这些大佬,我自然是没有资格给什么建议,只是结合自身经历,想说:
在公司初创阶段和重大危机阶段,老板还是要回归一线,亲自感受用户、产品、市场。
职业经理人固然厉害,但没有人比老板更懂自己的公司,创始人永远都是少年。
甩手掌柜很潇洒,回归一线也不丢人。
社群与专栏,欢迎扫码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