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橙子说成长
「橙子School」原名「新精英做自己」,是专注青年人自我管理与个人成长的学习社群。在橙子学院,你将收获4种面向未来的能力,搭建由“自己-伙伴-导师”组成的个人成长系统,与最优秀的人一起在热爱的领域努力的玩。我们坚信,成长是面向未来的信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生研究所  ·  这样回你微信的人,一定很爱你 ·  2 天前  
人生研究所  ·  他嫌弃你时的生理反应 ·  3 天前  
混沌学园  ·  DeepSeek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橙子说成长

《神奇的孩子》收官:已经不是孩子的你,也能成为神奇的自己

橙子说成长  · 公众号  · 学习  · 2017-04-26 21:42

正文

后台回复 “晚安” ,送你一张晚安卡


之前,橙子给大家推过一篇文章 13岁少年的吉他演奏,让高晓松立誓:砸琴!下辈子只吹口哨 ,年仅13岁的刘嘉卓,用精湛的指弹吉他,让众网友纷纷献上自己的膝盖以示叹服。


而现在有一档刚刚完结的节目,集结了众多像刘嘉卓一样的“小天才”,但平均年龄只有八九岁,更让人眼界大开。


这些小嘉宾究竟有多厉害?


一位叫罗小特的9岁男孩,四岁半开始弹钢琴,手速惊人。在节目中,他与来自克罗地亚的欧洲新古典王子马克西姆姆尔维察“斗琴”,这个男人曾以 1秒16健 的速度成为钢琴界手速最快的人。二人的演奏,整个过程快到让人叹为观止,最后连马克西姆都称赞罗小特,“这么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水平,真的太厉害!”



还有这个胖嘟嘟的女宝宝,她一岁时候的吃饭视频就在网上火过, 困得不行了还在吧唧着小嘴吃个不停 ,吃货潜质杠杠的。



这个叫彤宝的小女孩现在已经6岁了,依然是胖嘟嘟的可爱模样,不同的是,现在的她已经不是只知道吃的小吃货了,而是成了做 饭手艺一流的大厨



她的菜系号称八大菜系之外的第九大菜系——彤宝菜系。她还有一本自制的菜谱,一笔一划仔细记录了自己每道菜的做法。



还有一个小男生,黑龙江的7岁小男孩于竣浩,他的兴趣爱好多达二十多种,唱歌、跳舞、打架子鼓、打乒乓球、模特、表演、朗诵、尤克里里......


而他最拉风的是他的 拉面手艺 ,虽然他身高还够不着吧台,但已经是当地拉面馆里当家的一把手。他现场做出来的拉面,电脑前的观众看了都流口水



这些孩子 从入门到登至目前的水平,平均只用了4年时间 ,可见确实有天赋。很多人喜欢夸大勤奋、贬低天赋,原因就在于: 把成功归结到天赋上,你会感到灰心丧气, 毕竟自己能改变的有限。相反, 如果把成功归结到努力上,就会给人一种希望:只要努力得够了,我也可以。


想成为大师级人物天赋很重要


这方面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所谓的 “一万小时定律” ,这个概念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它出自一本很火的畅销书叫 《异类》


很多人读完后就以为,“不管什么领域,只要努力一万小时,就能成为大师”。


其实,这只是作者的一家之言,他是比较强调后天练习的那一派。而在真实世界,天赋带来影响,很可能是0分和1万分的差距。


只是对普通大众来说, “一万小时变成大师”、“努力就能成功”这种简单明了的因果关系,更易于接受。


所以, 想成为大师,想出类拔萃,就必须找到自己天生的优势领域,这是能让你更快脱颖而出的方向。


在《神奇的孩子》里,这些孩子的父母接受了采访。你会发现, 孩子的天赋能被发现,很大程度得益于他们的父母。


作为成年人,我们或许没有这样的“父母”来帮我们发现天赋了,这项使命,就光荣地落到了我们自己肩上。


说到底,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了帮自己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不过,从这些家长那里,我们能学到一些值得借鉴的观念,来摆正对待天赋的态度。


天赋没有贵贱之分


在《神奇的孩子》里,你能看到逼格满满的小小钢琴家,也能看到很接地气的小厨娘和小拉面师傅。


会玩阳春白雪的音乐,是天赋;小小年纪就能做出特别筋道的拉面,甩面的样子还有模有样,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天赋。


天赋这个东西,没有你想得那样无足轻重,也没有你想的那样高不可攀。 它只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存在于你身上,要不要找到它把它激活,只是你的选择罢了。


天赋不是跟风


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意识自己有“天赋”,更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在哪里。


于是,在对自己不了解的情况下,为了缓解迷茫和焦虑,跟着大潮流走看似最安全。


互联网大热、就把进入互联网行业作为职业梦想;媒体宣传开青旅的文艺生活,于是去丽江、去香格里拉开家青旅,几乎成了很多年轻人的梦想。


看,一不小心,我们的 “成为自己的样子、和别人不一样” ,就这样轻轻巧巧的和大众趋同。 你说:不,那就是我想要的、我期待的生活和状态!


那么,然后呢?


去互联网哪个行业呢、应聘哪个部门呢?真的去开青旅吗、什么时候行动呢? 然后你会不会又迷茫和犹豫,“哦,我还没想好怎么实现它、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擅长它。”


其实,迷茫、焦虑、不安全感,大多都是因为对自己的不了解,不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能做什么; 不了解自身才干和优势,更不具备根据优势安排自己生活的能力。


再加上,在父母、老师、上司和一心关注病态的心理学引导下,我们只关注别人说的“你做得不好”的地方、成为自身弱点的专家,为修补这些欠缺而一生追求,却对我们的优势不闻不问、任其荒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