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行业网
金融行业网(jrhycom)——融哥倾力打造的金融第一公号,涵盖财经、银行、保险、证券、股市、基金、信托、理财投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P2P网贷、互联网金融和投融资等各类讯息和服务。头条资讯、深度观察、解读八卦,圈子探秘,尽在金融行业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际金融报  ·  40家净利翻倍!节后药企年报预告抢先看→ ·  昨天  
国际金融报  ·  DeepSeek,凭什么带火AI主题投资? ·  昨天  
中国商报  ·  蛇年开盘,DeepSeek唱大戏! ·  昨天  
中国商报  ·  蛇年开盘,DeepSeek唱大戏! ·  昨天  
退伍青年路  ·  DP爆火,A股开年第一战走势如何 ·  2 天前  
退伍青年路  ·  DP爆火,A股开年第一战走势如何 ·  2 天前  
新财富杂志  ·  广发证券旷实:“高质量发展+AI”驱动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行业网

深圳,真的不着急!

金融行业网  · 公众号  · 金融  · 2019-11-09 23:57

正文


来源 | 正和岛 (ID: zhenghedao

作者 | 允允

已获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金融行业网立场。


最新数据显示,深圳市前三季度GDP增长率为6.6%,不仅较去年同期的8.1%、前年的8.8%出现明显下降,而且也低于邻近的广州。


特别是第三季单季GDP、进出口、消费、财政等数据比较难看, 一向是“优等生”的深圳,开始“经济失速”,人们开始慌了。


民间投资开始放缓,再加上一些“逃离”深圳的议论, 深圳经济还能不能行? 还有没有未来?


以下是对该问题的深度分析。



01

失速背后:

高租金挤压,企业无奈“出走”


经济失速的背后,有这样2个消息值得注意:


一、2019年深圳迎来3年最强金九银十!在“金九银十”带领下,前十个月深圳楼市成交量,已经接近2017年、2018年全年,创3年成交量新高。


价格方面,据中国房价行情网数据,10月份,深圳二手房以63564元每平米的“好成绩”, 超越北京,勇夺中国内地房价第一高


二、今年年初,深圳市政府发布《深圳市2018年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报告显示:


1、深圳企业外迁正成加速态势


近三年,深圳一共外迁192家企业,绝对数量看似不大,但,2018年一年迁出91家,占据三年外迁半壁江山,这个信号也不太好。


2、外迁企业正从传统领域变成新兴产业


以往,外迁集中在服装、玩具等低附加值,低端制造行业,但最近,外迁企业以电子信息领域居多。


近三年,外迁企业里,电子信息行业占比接近4成,具体为37.5%。


3、外迁企业正从小变大


据报告,2006—2007年外迁工业企业中产值在5亿元以上的仅占4.5%。而近3年外迁的企业中,有近50%是亿元工业企业,甚至有30%是大型工业企业!


企业“走出去”之后,想来的企业,也变少了。深圳高房价的后果,已经显现!



02

深圳的3个隐忧


这几年里,众多企业搬迁外撤,许多人对深圳产业产生3个担忧:


1、综合成本上升


今年11月,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启用,这是全球第一大会展中心。城市巨变,也带来了周边物业价格的巨变。


2009年时候,一个做模切辅料的曾老板,租了2500米厂房,租金10元/平方米,一下子能签4年。现在的租金涨到了27块,合同只能签2年。曾老板现在想要搬迁,但不知道去哪里。


同样还有老板徐成,2013年的时候,他在深圳宝安西乡黄田村,以16元/平方米的价格租了厂房,但一年后,房东就毁约,因为周边租金都涨到30元/平方米了。房东宁可赔2个月的违约金,也不愿意再租给他。


徐成只好搬到靠近深圳的东莞大岭山镇,但家住宝安西乡的徐成,因此增加了上班的通勤时间、减少了陪伴妻儿的时间。


当地居民说: 这两年大大小小的工厂搬走,本地外来人口数量大幅减少 ,“网传沙井人口流失40万有点夸张,但一二十万还是有的,我们的出租屋现在都不好租了。”


在银行工作的潘小龙觉得,以前中小企业还钱都挺准时的,但今年以来经常出现逾期。整个制造业都难,加上租金高,只能要么关门要么搬走了。


这些点点滴滴的反应,其实是在深圳的综合成本上升了。


2、产业“空心化”、产业链“断链”


深圳经济最大困难之一是产业空心化。城市综合成本的上升,一些大量高科技制造业搬走,连锁效应下,对于招聘人才、留住人才也是一个痛点。


学者金心异指出, 深圳GDP增速放缓就是因为第二产业的投资不足 。第二产业的走势,会影响第三产业,像金融、高端服务业,都是为第二产业服务的。


粤粤来黔在文章《深圳经济增速慢下来了,是好事!》中,提到这样一个著名的事件:

华为把终端外迁至松山湖,这其实有深圳需要反思的地方。

现在龙岗虽然有华为科技城,其实不是华为的办公地,打着华为产业的旗号,干的是地产开发的勾当 。而在深圳湾和前海,这两个以引入世界500强为荣耀的总部基地,却看不到华为的影子,里面充斥了房地产企业总部大楼。

有句话说,没有华为的5G,能叫真正的5G吗?同样,没有华为总部大楼的总部基地,能叫真正的总部基地吗?



众多企业搬迁,自然引起人们深圳产业“空心化”、产业链“断链”的担忧。


3、民间投资仅有3.0%


此次数据中,还有一个备受关注的点——深圳前三季度国有经济投资增长48.8%,民间投资增长3.0%,外资投资增长87.8%。


3.0%什么概念?


同期, 全国民间投资增速为4.7%,深圳民间投资,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


深圳作为国内的民营第一城,民营企业数量占比在95%以上,投资增长动辄在50%以上。现在民间投资减少,对深圳影响太大。



03

失速不应被过分夸大


基于以上3点隐忧,深圳未来会好吗?香港告诉大家,产业空心化的恶果,深圳会么?


尽管2019年制造业,第二产业拖了深圳经济的后腿,但结构看,第二产业占比仍然在40%左右。


下图是深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速变化,绿线为第三产业,灰线为第二产业


图源:叶檀财经


第二产业40%的占比,在一线城市中是最高的。上海2018年的数据,二产占比不到30%,广州和上海差不多,而北京二产则只有百分之十几。


视角再放大,目前国际一线城市,比如伦敦、纽约,二产占比都不足2成。深圳房改学习的新加坡,算是二产占比比较高的,但也只有30%。


所以, 仅仅因为房价高,就说深圳空心化了,其实不太合适,也有点冤枉深圳


深圳目前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产业空心化, 而是高房价之后,低端产业顺势出清,高端高附加值产业能不能跟上的问题。


对于产业链“断链”的隐忧,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郭万达认为:


企业将生产线迁到周边的东莞、惠州、中山等城市的话,对深圳产业链的完整性不会带来太大影响,但如果迁到更远的江西,甚至越南以及东南亚国家, 那深圳就真的需要“补链”了


企业将生产线迁至粤港澳大湾区除深圳以外的周边城市,正是粤港澳大湾区发挥的产业承接作用。


正如东京湾区中,千叶县承载了东京的产业转移,纽约湾区中,新泽西州承接了纽约的产业转移一样,都遵循着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


郭万达表示:“产业链不是按行政区划来界定的,只要在一小时经济圈内实现生产要素流动,就不一定要在深圳。”



04

深圳的未来,不可小觑


其对于深圳这样的高度外向型城市来说,经济受外部环境影响数据短期变差,其实并不可怕。


过去,深圳凭着高度市场化的机制渡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


面对制造业外迁的问题,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刘兴贺就说,建议横向比较,不光是跟国内城市比较,还要跟国外城市比较,就能看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这是转型升级的必然过程,不要因为增速放缓就很慌,长线来看绝对没有问题


对于高房价阻碍深圳发展这个问题,杨国英在国英观察上痛斥:深圳还得靠制造业,不能让高房价透支了深圳的未来,说实话,都是“正确的废话”。


因为在深圳943.29万就业人口中,数据科技从业者仅为41.62万人,金融业仅11.48万人,两者总共53.1万人,占深圳市总就业5.6%。


而2008年,上述从业人员连今天的一半都没有。所以10年后,深圳数据科技和金融从业总人数很大可能超过100万人。


而除此之外,难道深圳剩下的就业岗位,都应该是制造业吗?


肯定不是!还有生物科技、化工科技、文化创意、时尚会展等新经济产业呢,还有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必要的配套呢,还有零售、餐饮、家政、美发等等呢。


制造业过去是深圳经济的基本盘,未来肯定不是,也绝不应该是。


未来的深圳,应该是创新和创意的亚洲中心 ,这个一点都不自大,苹果公司的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型城市库比蒂诺市,搞苹果手机等硬件的生产,有着大量的低成本土地,但是,为什么不呢?


“深圳的未来,也存在着同样的道理,深圳本来就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再去夯实所谓的制造业基本盘,到底有多大的意义呢?我告诉你,毫无意义!”杨国英说。



05

深圳,不着急


为什么持续看好深圳?至少有3个原因:


1、市场化彻底的优势


深圳市场化40年,从无到有,市场化历史殊为宝贵,其他城市可以学习,但极难超越。


2、新经济集群的优势


2018年华为的销售收入7000多亿,净利润600亿。未来,在以深圳为轴心的大湾区,仅华为的核心配套商,诞生10多个千亿规模市值的企业,是很正常的。


如果算上其他一二十家的超大型企业, 深圳的新经济集群,不光是全国,即便在全球,也已经是无法忽视的夺目一角


3、技术和资本输出的优势


2010年之后,尤其是今天, 中国经济已经从技术和资本输入型,转变为技术和资本输出型。


日韩台的产业结构,一定程度上,已经与长三角形成了竞争关系。而珠三角就大不相同,在技术和资本输出的时代,从区位优势看,珠三角可以辐射整个东南亚!


从深圳出发,3小时的飞行时间,基本可以到达东南亚任何一国的首都,这一点,上海是做不到的,北京更是做不到的。


所以,请不要说深圳不行了。 深圳,更不要着急。


深圳拥有全球最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完整产业链、中国城市极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庞大的民营企业集群和产业工人、深圳拥有极佳的创新环境,以及对全球人才吸引力。


因此,有理由透过数据,对深圳的未来充满自信。



06

给深圳的4个建议


1、鼓励再创业


2019年4月29日,深圳发布了《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申报2019年度留学人员来深创业前期费用补贴的通知》,资助从3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特别优秀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


深圳希望通过这种办法,吸引一批人才的同时,再培育和成长出来一批未来的好产业、好企业,为未来奠定基础。


2、大力再招商


数据出来不久,深圳就放大招——面向全球“打包”推出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


对于土地开发已经接近极限的深圳,可谓史无前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