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学术
「丁香学术」是丁香园旗下科研类公众号,致力于传播有价值的学术报道,解读有深度的学术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军武次位面  ·  老照片|2025年1月蒙古国正式恢复传统蒙文 ... ·  21 小时前  
军武次位面  ·  春节回乡观察:消费基建,正在重塑县城生活 ·  3 天前  
大庆晚报  ·  不要捡!不要捡!已有悲剧发生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学术

空气中也含微塑料!可能导致男性不育、肺癌和结肠癌

丁香学术  · 公众号  ·  · 2024-12-30 17:06

正文

2025 的钟声即将敲响,科研人们准备好了吗?

本周学术君继续带来 CNS 最新一周科研进展,助力大家勇攀科研高峰!


Highlights:
  • Cell: 贝多芬失聪作曲之谜终得解,原来触觉也能「听见」声音!

  • JAMA: 创刊 141 年首次发表中国乳腺癌新药研究,复旦团队最新突破性成果!

  • Neuron: 人类思维的速度被量化,每秒仅 10 比特

  • Environ Sci Technol: 空气中的微塑料可能导致男性不育、肺癌和结肠癌

  • Cell Metabolism: 浙大团队首次发现激活脂肪组织铁死亡信号,可防治肥胖及相关代谢紊乱


1. Cell |贝多芬失聪作曲之谜终得解,原来触觉也能「听见」声音!


振动的感知主要通过机械感受器处理身体接触的振动和耳蜗捕捉空气声波,传统上认为这两个系统在解剖和功能上是独立的。


2024 年 12 月 18 日,哈佛医学院研究团队在 Cell 发表论文 The auditory midbrain mediates tactile vibration sensing。 研究发现躯体感觉系统与听觉系统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颠覆了传统认为这两者独立的观念。


研究发现,高频振动作用于身体时,信号不仅通过传统的躯体感觉通路传递,还会传送至中脑的外侧下丘皮层(LCIC)。LCIC 既处理来自「帕西尼小体」检测到的振动信号,又接收耳蜗的听觉信息。这一交汇点使大脑能够将机械振动与声波信息整合,为动物提供更全面的环境感知,帮助其快速应对外界刺激。这一发现深化了我们对振动感知机制的理解,并开辟了针对多感官整合在环境感知中作用的新研究领域,其在进化意义和潜在医学应用方面,尤其是听力障碍和神经修复,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图源: Cell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4)01331-X


2. JAMA |创刊 141 年首次发表中国乳腺癌新药研究,复旦团队最新突破性成果!


对于早期或局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化疗中添加卡瑞利珠单抗作为新辅助治疗时,是否会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


2024 年 12 月 13 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团队在 JAMA 上发表论文 Camrelizumab vs Placebo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y as Neoadjuvant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Early or Locally Advanced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he CamRelie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该研究首次对早期或局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进行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估术前联合使用白蛋白紫杉醇、铂类、蒽环类和环磷酰胺与中国原创免疫治疗新药卡瑞利珠单抗或安慰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这项研究也是 JAMA 创刊 141 年以来首次发表中国乳腺癌原创新药的研究成果。 在纳入 441 例早期或局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中,结果显示,与安慰剂加化疗组相比,卡瑞利珠单抗加化疗组的病理完全缓解率显著提高。


图源: JAMA

https://doi.org/10.1001/jama.2024.23560


3. Neuron |人类思维的速度被量化,每秒仅 10 比特


我们的思维速度可能没有想象中快。


2024 年 12 月 17 日,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在 Neuron 上发表论文 The unbearable slowness of being: Why do we live at 10 bits/s?


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仅为每秒 10 比特,而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达每秒千兆级比特。尽管我们的脑海中充满了丰富的视觉信息、照相式记忆和无意识处理的可能性,但人脑的实际运作速度依然很慢。例如,在玩魔方时,大脑每秒处理的信息量略低于 12 比特;职业电竞选手在玩《星际争霸》时的速度约为每秒 10 比特;而阅读文字时,大脑的处理速度仅能暂时高达到每秒 50 比特。 研究认为,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大脑以单线程方式处理思维过程,导致任务处理的缓慢和拥堵。


图源: Neuron

https://www.cell.com/neuron/abstract/S0896-6273(24)00808-0


4. Environ Sci Technol |空气中的微塑料可能导致男性不育、肺癌和结肠癌


空气中微塑料的一个主要来源是车辆的行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轮胎与路面的摩擦会产生塑料颗粒并释放到空气中。


2024 年 12 月 18 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团队在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上发表论文 Effects of Microplastic Exposure on Human Digestiv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Health: A Rapid Systematic Review。


这项研究主要评估了微塑料暴露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尤其是生殖、消化和呼吸系统。 结果表明,微塑料暴露可能对生殖健康(如精子质量)和消化健康(如免疫抑制)造成高风险影响。 此外,微塑料暴露还与呼吸系统疾病(如肺功能损害、慢性炎症、氧化应激)以及结肠和肺癌等疾病相关。研究团队呼吁加大对微塑料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力度,并提出减少微塑料暴露的策略,以预防潜在公共健康风险。


图源: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3c09524


5. Cell Metabolism |浙大团队首次发现激活脂肪组织铁死亡信号,可防治肥胖及相关代谢紊乱


铁死亡是一种依赖铁和亲脂性的细胞死亡形式。然而,铁死亡在脂肪组织功能和活动中的作用仍不清楚。


2024 年 12 月 26 日,浙江大学王福俤、闵军霞教授团队在 Cell Metabolism 上发表论文 Adipocyte-derived ferroptotic signaling mitigates obesity。


该研究发现,肥胖个体和小鼠的脂肪组织中铁死亡特征较低。通过使用非致死剂量的铁死亡激动剂,成功激活了铁死亡信号,从而显著减少了原代脂肪细胞和高脂饮食(HFD)小鼠中的脂质积累。机制研究显示,5,15-二羟基二十碳四烯酸(5,15-DiHETE)激活铁死亡信号,导致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1α)降解,从而解除对 c-My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 γ 辅激活因子-1β(PGC1β)产热程序的抑制。 综上所述,激活脂肪组织中的铁死亡信号可能为预防和治疗肥胖及相关代谢紊乱提供新策略。


图源: Cell Metabolism

https://www.cell.com/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24)00456-X


对哪些话题感兴趣呢,快为它投上一票吧 👇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 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 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