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预测未来更大的可能,就是中烟与民企合作共赢,并不会完全按照卷烟的标准执行。
如果一款电子产品的每一次流通都需要经过政府机构的层层审批,这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本意,也很容易断送这些年国内电子烟的积累和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具体怎么来,还看政策如何出。
不过形式不同,而原理恒一。
首先,无论外部政策环境怎么改变,相比于卷烟,用户对电子烟产品的核心诉求却不会改变:更健康,更方便,效率更高。
高需求、快频次,是电子烟作为消费品的特性,在任何场景下,一旦烟弹抽完了,能够像购买一包普通香烟一样便利的购买电子烟,是每个电子烟消费者的需求,如何有质量地让需求用户买到安心可信任的电子烟产品,又保证电子烟产业的健康发展,是需要监管方多方面考量的。
其次,对于上游供应链而言,在将电子烟纳入法治化监管轨道中便意味着提高了准入门槛,电子烟市场在质量、检测以及监管上很有可能在统一管理中有序增长,这对于一些拥有完整供应链及较好资质的生产线和代工厂而言,是一次意义重大的筛选,也是对假冒伪劣产品及虚假广告厂商的一次清洗;
但不可避免的是,在政策监管对市场上的约束管理下,企业的运营成本必将持续上升,这对当前市场上的“价格战”有一定缓解作用。
商业是需要成本的,交易并不是没有代价,产业链的整合、雾化器技术的迭代,都需要成本。品牌方如果依靠压缩研发、制造成本去获得产品低价,去营造不可持续的“利润补贴”,其中存在诸多隐患,不仅质量安全、售后将面对诸多问题,同时也将降低用户的使用幸福感,毕竟一个无法循环起来自行造血的品牌或是行业,是没有所谓的商业模型的。
笔者一直相信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一定是比优——提供更好的产品质量,更超乎期待的售后服务体验,更高的研发创新效率,而新的政策出台更可能是在这种基础上给予加固深化与引导,能做的唯有适应,改变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