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千帆育儿网原创,欢迎大家转载到朋友圈,以及其他公众号用微信里的转载功能原样转载,但是不免费开放白名单。)
很多年前,无数人吐槽说小升初对于一个小学毕业生太残酷了(那时
候网络不发达,当然主要是靠教育JI者的推波助澜),于是小升初统考取消了。可是亲,你觉得是过去的一考定终身好还是现在的小升初体系好?
幼升小志愿刚出来的时候,很多学校明确不收二志愿,于是很多人吐槽说,既然不收二志愿,为啥教委官网还要留着两个志愿?于是很多学校玩起太极拳,名义上不说不收二志愿,可是实际上大家都懂的(也有很多人不懂吃药了),这样的学校越来越多。请问你喜欢招生简章明说不收二志愿好还是一切“你看着办”来的好?
上海幼升小一直是民办先招生,公办之后报名。所以越来越多人加入了民办考试范围,自然竞争是激烈的,可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抨击民办幼升小太残酷(就连去年一个移民机构的假外公也来蹭这个热点),所以现在规定幼升小公民同招了,请问你觉得公办保底冲刺民办好还是在是赌民办还是报名公办中博弈来的好?
小升初统考取消后,部分初中使用了收简历的方式来筛选生源,可是很多媒体、自媒体每次都在连篇累牍抨击豪华简历等“负能量”的事情(豪华简历是自愿的,而且能创造GDP的好吧),所以现在简历很多学校不收了(收简历自然是一件错误的事情),大家所有的面谈都放在规定面谈日进行,每人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可以投20份简历而只能填三所志愿(请注意,同样有学校只给一志愿机会哦,而且不会明说的哦)。请问是否存在着某些人还是认为公开海投简历来得概率大一点?
现在轮到中考了,很多人说中考只考大三门和理化是对文科生的偏见,也有很多人说现在的先自招再裸考两个环节太复杂(他们的脑容量大概也就容得下一种招生方式-某帮子的类似家长不少),他们将会如愿一半-所谓如愿一半指的是中考改革肯定会改。另外一半不能如愿的原因可能是再借给他们几个脑子可能也不够用了。
使我想起了朋友圈的一位壕,他家孩子在区统考里获得了一次数学满分,而该民办初中的加卷却惨不忍睹,于是整天说自招是一个毒瘤。现在即使他自招失败还能裸考,可是假设有一点自招这个“毒瘤”没了,全部变为裸考,但是裸考难度和以前自招一样,他会不会欲哭无泪呢?哈哈!
我们所有的政策和制度很显然依据两个维度进行调整的。
(比如高考3+3的改革对于文理均衡的人就是个很好的利好,因为高中还是通识教育,过早文理分科其实并不好,就拿我当年来说,我自己当年物理一般般,化学特别好,但是历史也特别好,可惜某亲戚吓唬我,说不读理科找不到老婆,为了不打光棍于是放弃了我心爱的历史-但是选文科也就放弃了化学和半个数学)。
很多政策制度本身如果站在一个群体的总体来看,最优解往往是很残酷的。举个例子,斯巴达人对于新生儿的考核是非常残酷的,考核方式和现代社会的基本人权绝对是格格不入的。而雅典的很多制度比今天某些欧美国家还要先进。可是两者作战的时候,雅典根本不是对手(这时候好像女神雅典娜也不起作用了,哈哈)。
而现在部分自媒体或网络人士(我觉得称呼他们为网络暴民也不为过)整天对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唧唧歪歪,搞得自己好像是藐视天下一般。可是这种人掌握的舆论能量反而可能很高,可能就会让人误解为他们才是民意。这就比较糟糕了。
之前松江的安徽(有人认为白完是对安徽的地域歧视,我就用官方的安徽吧)妇女被抱摔的问题,我们公众号做了一个统计,认为该辅警执法基本正确的(并不是说没有责任,例如婴儿没弄好,但是基本执法方式是对的-即抱摔该妇女)大概68%左右;而无条件支持该安徽妇女的大概32%(即只要抱着孩子,你就不能对我执法)。但是呢,在后台留言中,骂前一种人没有人性的留言是批评该妇女涉嫌袭警所以应该被执法的大概三倍以上-这就是说的,很多时候所谓的网络民意(发言声音大小)真的未必是真正的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