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命的福音
提摩太•凯勒牧师“生命的福音”系列讲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刀法研究所  ·  认养一头牛十年复盘,从0到50亿背后的3条思考 ·  14 小时前  
51HR派  ·  2025年,岗位的抗风险逻辑,变了 ·  20 小时前  
51HR派  ·  有人年龄已经360岁了,你信吗? ·  20 小时前  
东方网络传媒公司  ·  【今日招聘】最近有想找工作的吗?东方招聘频道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命的福音

七种致命的罪 01 —— 罪的剖析1(342)

生命的福音  · 公众号  ·  · 2018-05-15 21:05

正文

亲爱的朋友、弟兄姊妹,我们一起来探讨“罪”这个主题,今天我们探讨“七种致命的罪”系列——“罪的剖析(一)”这个题目。

首先,我们看《耶利米书》第 2 2~13 节及第 19 节。耶利米是上帝在犹大人的国家和文化完全崩溃之前,差派往他们那里去的最后一批先知的其中一位。犹大人受外敌入侵,被掳异地。《耶利米书》是上帝藉着耶利米先知向百姓宣讲的一系列讲章。耶利米向犹大人宣讲了一系列伟大的讲章,指出他们犯了什么过错、为何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文化崩溃、心灵悲怆,甚至妻离子散,这是第一篇讲章。让我由第 2 节读起:

2 你去向耶路撒冷人的耳中喊叫说,耶和华如此说:

你幼年的恩爱,

婚姻的爱情,

你怎样在旷野,

在未曾耕种之地跟随我,

我都记得。

3 那时以色列归耶和华为圣,

作为土产初熟的果子;

凡吞吃它的必算为有罪,

灾祸必临到他们。

这是耶和华说的。

4 雅各家、以色列家的各族啊,你们当听耶和华的话。

5 耶和华如此说:

你们的列祖见我有什么不义,

竟远离我,随从虚无的神,

自己成为虚妄的呢?

6 他们也不说:

那领我们从埃及地上来,

引导我们经过旷野,

沙漠有深坑之地,

和干旱死荫、无人经过、

无人居住之地的耶和华在哪里呢?

7 我领你们进入肥美之地,

使你们得吃其中的果子和美物;

但你们进入的时候就玷污我的地,

使我的产业成为可憎的。

8 祭司都不说,耶和华在哪里呢?

传讲律法的都不认识我。

官长违背我;

先知藉巴力说预言,

随从无益的神。

9 耶和华说:我因此必与你们争辩,

也必与你们的子孙争辩。

10 你们且过到基提海岛去察看,

打发人往基达去留心查考,

看曾有这样的事没有。

11 岂有一国换了他的神吗?

其实这不是神!

但我的百姓将他们的荣耀换了那无益的神。

12 诸天哪,要因此惊奇,

极其恐慌,甚为凄凉!

这是耶和华说的。

13 因为我的百姓做了两件恶事,

就是离弃我这活水的泉源,

为自己凿出池子,

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

……

19 你自己的恶必惩治你;

你背道的事必责备你。

由此可知可见,你离弃耶和华-你的神,

不存敬畏我的心,

乃为恶事,为苦事。

这是主-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这是上帝的话语。

由今天起,在接下来的多次信息中,我们会探讨有关罪这个主题的教导。包括:罪是什么、罪如何运作、罪会带来什么影响,以及有哪些种类的罪。在本次信息中,我们会从耶利米给以色列人的第一篇讲章开始,因为以色列人正在对自己喊叫:“我们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事情会这样?哪里出错了呢?”这一点很有意思。其实,每个人都在说:“到底哪里出错了?发生了什么事呢?”以色列人也在问同样的问题,上帝对他们说:“让我来告诉你们,你们究竟错在哪里。”于是,上帝给了以色列人一篇论到罪、罪的本质和罪的特征的讲章。当我们细看,会发现这实在很有意思。这是一篇很长的讲章,共有三十七节,第 19 节把这段经文概述了。这段经文中有几个概述,但我主要会讲解第 19 节的概述。我们从这段经文学到三件事情,就是罪的本质、罪的定义、和罪的特征。

首先,我们从这段经文学到罪的本质就是否认。罪是否认。看看耶利米的措辞,他说:“ 由此可知可见,你离弃耶和华--你的神,不存敬畏我的心,乃为恶事,为苦事。 ”看见了吗?他说:“ 由此可知可见,你离弃耶和华--你的神,不存敬畏我的心,乃为恶事,为苦事。 ”你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表达方式吗?这是干预劝导的措辞。比方说,你朋友的太太打电话给你,说:“你知道,他多年来一直在隐瞒。他的生命中有自残的行为。他一直在掩饰和隐瞒。这些行为已经显露出来,但他仍然看不见。请你来告诉他,他在做什么。”你到你朋友那里去,坐下来听他说事情的始末。你会怎么开始说呢?你会说什么呢?你会用什么表达方式呢?你说:“难道你不知道?难道你看不见你正在对自己做什么吗?这是很清楚的,人人都看得见。你在自残!你怎么能这样做呢?你不明白。你必须知道,你必须看见。”你就是这样说话的。当你所爱的人受迷惑时,你会采用干预劝导的措辞。你明白吗?这是上帝对我们所用的表达方式。耶利米说:“ 由此可知可见…… ”这是什么意思呢?“ 可知 ”表示你没有去思想,“ 可见 ”表示你还是不明白。你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你不知道你的生命中的邪恶和苦毒的源头是什么。你看不出来。你不明白这一点。你必须明白。这是干预劝导的措辞、恳求的措辞。换句话说,我们从这节经文、这段经文,甚至整本圣经中学到,我们问题的根源是罪恶所引致否定事实真相所带来的杀伤力。

让我以几个不同的方式来说明。作为罪人不是令你灭亡的原因。按着圣经来说,使你灭亡的不是作为一个罪人。其实最致命的是否认自己是一个罪人。让我们来看看最明显的对比。它在呼喊,我已经暗示了,就是这里最明显的对比。变成一个酒鬼并不会使人灭亡,对吗?许多酗酒者的生活都硕果丰盈。什么才是最致命的呢?变成一个酒鬼,却否认自己是酒鬼,才会令人灭亡。我们也知道酗酒是邪恶的事。罪的本质会产生否定事实所带来的杀伤力。难道不是吗?从某种意义来说,这只是一个比喻。从许多方面来看,这只是一个很小的比喻,模糊地反映出上帝在这里要谈论的事。上帝在说:“如果你的生命里有邪恶和苦毒(如果你的生命里没有邪恶和苦毒,你只是很年轻罢了)……”上帝说:“你的生命是邪恶和苦毒的。”你说:“我的生命不是邪恶和苦毒的。”上帝说:“等着瞧吧。”上帝说我们的社会和人性的根本问题是我们不承认自己是罪人。作为罪人并不是令你灭亡的原因。上帝说你可以采取各样行动去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最致命的是你否认自己是罪人。这就是产生邪恶和苦毒的原因,因为你没有去思想,因为你不明白。“ 由此可知可见…… ”你必须思想,你必须明白。

罪会对周边的事物产生杀伤力。你听过一个根据美国小说《影子 / The Shadow 》编写的古老的广播剧吗?剧中人从东方学到了一些伎俩可以蒙蔽他身边的人的头脑,使别人看不到他。影子就是那个蒙蔽别人头脑的人。罪正是这样。罪是影子——真正的影子。罪的本质是否认,让你看不到罪的广泛和重大程度。你说:“哦,是的,我只是人。我会犯错。我有缺点。”这不是承认自己是个罪人,更不是承认自己是个无助的罪人。英国作家兼翻译家多萝西·塞耶斯( Dorothy Sayers )说,人的内心根本轻重错乱。我们离开中心很远,因为我们以自己为中心。我们可以作出极邪恶的事。

我可以这样做,我令每一个人都去读 19 世纪末,西方的诗人、哲学家和伟大的思想家的作品。他们摒弃基督教,摒弃宗教,摒弃他们认为是迷信的东西。他们说:“啊,是的,我们终于给政府、贫穷问题和人类引入了理性的行事方式。我们已经除去了迷信,我们将会看见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你应该读一读这句话:“我们将会看见贫穷问题在 20 世纪就被终结了。我们也将会看见战争在 20 世纪终结。一切战争都将结束。”几乎所有人都这样说,但现今我们的处境如何呢?他们的问题是什么呢?是否认。以下是两个可怕的例子,但这样的例子还有千千万万。其中有英国著名小说家赫伯特·乔治·韦尔斯( H. G. Wells )和英国诗人威斯坦·休·奥登( W. H. Auden )。我很喜欢引用他们的例子。我讨厌看见痛苦,但是你看,他们一开始就存着这个想法,认为自己不是罪人。他们经过多年的幻灭和破碎,到了生命的终结。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否认自己是罪人。最后,他们心不甘情不愿地被带到圣经一早就点明的出发点。他们白费了多年光阴。

悉尼·韦伯( Sidney Webb )和比阿特丽斯·韦伯( Beatrice Webb )是重建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关键人物。他们都是伟大的人,做了很多美好的事,但他们在自己的生命中摒弃基督信仰。 1890 年,比阿特丽斯·韦伯在她的日记写下这话。她说:“我把一切都押注在人性的美善上。”三十五年后,她在日记中提醒自己在 1890 年说过什么。她引述自己所说过的话:“我曾把一切都押注在人性的美善上。”然后她说:“我现在知道我们里面的邪恶意念和本能是何等的根深蒂固,只靠社会制度并不能作出丝毫改变。”她认为由于人基本上是美善的,所以社会制度能解决贫穷和暴力问题,她把自己的一生都押注在这种想法上。她到了生命的尽头才认定真正的解决之道,那时她才明白这一点,并说:“我现在明白了,我现在知道了,我们里面的邪恶意念和本能是何等的根深蒂固。”她本该把自己的生命建立在圣经早已告诉她的教训上。但她一直在否认事实。

社会科学家欧内斯特·贝克尔( Ernest Becker )写了两本关于邪恶的书。他的第一本有关邪恶的书名为《邪恶的结构 / The Structure of Evil 》。他在书中指出,世上有贫穷、战争和暴力等问题,是因为特权阶级通过压迫性的社会制度去压迫别人。因此,他说以社会科学作为治理基础的政府能够对抗邪恶。在贝克尔死后不久,他的最后一本书出版了,名为《逃离邪恶 / Escape from Evil 》。你知道他在序言中说了什么吗?他已经完全改变了。他说:“如今,我在书中第一次全然正视人性。”他说:“在我以前的作品中,我看不到人类的行为是何等堕落。”接着,请留意这一句:“我一直陷于两难之间,如同许多努力让启蒙运动的传统流传下去的人一样。我们要明白人性带来满盈的罪恶,这个重大的问题实在需要官僚形态的科学或绝望以外的第三个解决方法。”你知道贝克尔在说什么吗?他说:“我一生都以为官僚形态的科学行得通。”这意味着应用了社会科学就有更好的学校、更好的法律、更好的规则,更好的工作……你看见了吗?社会科学应用在官僚机构上就可以对抗邪恶。他说:“现在,我第一次明白到,多年来我的整个人生一直都建基于这个想法,我现在看见必须有第三条路,因为官僚形态的科学行不通,我们不能只是绝望。”第三条路是什么呢?

经文说:“ 由此可知可见,你离弃耶和华--你的神,不存敬畏我的心,乃为恶事,为苦事。 ”换句话说,圣经要说的是:“怎么了?为什么要浪费你的一生去否认,而最终心不甘情不愿地回到圣经早已指出的事实呢?”你总不会看到思想家在一开始时说“人是残渣败类”,然后到了他们的生命终结时却说“现在我才发觉人是多么美好”。这从未发生过,从来没有。情况总是刚刚相反的。他们到了生命的尽头都会说:“人怎么可能这么败坏呢?人怎么可能这么邪恶呢?”他们一直在否认。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傻瓜,这不是经济问题。这是罪。罪的本质是否认罪。罪会带来杀伤力。罪是否认自己是罪人。你相信这个道理吗?你能把它应用到自己身上吗?我提出这些论点,但我必须告诉你如何把它们应用出来。

让我来说明几种应用方法。例如,很多人说:“我一般都相信上帝的律法。我认为十诫是伟大的。我真的大部分时间都遵守诫命。但是你知道,我们可能把这些东西过分重视了。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总是那么诚实地在大城市生活,那么你永远赚不到钱。如果你在性方面总是保持纯洁,你永远也找不到乐趣。道德法则在某时某地是相当不错的,但你可能走上了极端。”经文说:“ 由此可知可见…… ”,而你正在否认罪的力量有多大。你无法在上帝的律法上走快捷方式。这样做只表明你不知道你内里的力量。当你说:“哦,我可以鬼混一下,这是灰色地带。我不知道这是正确还是错误。这似乎不是错的。谁知道?管它的!”你不知道这是何等有害、何等病态、何等可怕。经文说:“ 由此可知可见…… ”我们往往否认罪,我们往往低估罪的力量。

让我再举另一个例子。许多人都说:“我的生命中这个方面出了问题,我知道的。我有性格上的缺点。我一直陷入这个问题中。我不断地陷入其中。也许我应该告诉别人。不,不,我要自己处理。我会感到很尴尬。我不想告诉任何人。我不想寻求任何人的辅导。我甚至不想与好朋友分享,对他说:‘我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不,不,这么说太尴尬了,我自己会好好处理的。”经文说:“ 由此可知可见…… ”你正在否认。我们总是在否认。我们总是低估了罪的力量。我们总是这样。你总是在想:“我自己可以好好处理的。”

再举一个例子。很多人都在受到别人的批评时,完全不去理会,因为那些批评是夸大的。或是你看到那个人的动机不良。或是你看到有很多错误混在其中。那些批评不只是夸大,而且他们所指出的错处其实大部分本身并没有犯什么错误。也许你看了一看,就说:“这些批评大部分都是错的或是夸张的。想想那个出处。我们都知道发出批评的那个人是谁,他是多么糟糕。你也知道那个人有什么动机。”可是,请记住这一点。如果你认真考虑这一点,罪的本质是否认,你应该不断地对自己说:“它可能是夸大了,它可能是有些错误,它的出处也可能相当不可靠,但上帝想告诉我什么呢?因为我知道我的本性倾向于否认自己做错了。”如果你相信我在这里告诉你的事情,那么当你受到别人批评时应该表现得和蔼可亲、开放坦诚。如果你认真考虑这一点,你应该愿意聆听别人给你指出的错误。你应该是个自我防卫意识最少的人。你是这样的吗?

罪是否认,但罪不只是一般的否认。罪否认了什么呢?我们说:“罪是否认。”但是,上帝在这里具体地告诉了我们罪的本质是什么,罪的核心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呢?上帝说:“ 由此可知可见 你离弃耶和华--你的神 …… 乃为恶事,为苦事。 ”上帝说以色列人离弃上帝是因为他们“ 不存敬畏我的心 ”。这就是罪的本质。如果你问人们:“告诉我罪的定义是什么。”他们会说:“哦,罪就是违犯规则。如果你相信上帝,罪是违犯上帝的律法。这就是罪。”没错,这就是罪,但罪是一种习性,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立场,也是内心的状态,上帝在这段经文说:“你离弃上帝,你犯罪,你违反规则,这一切的核心原因是没有敬畏之心。你没有敬畏我。”让我来说明为什么这是主要的原因。这是一切的核心。圣经说:“ 不存敬畏我的心 ”,这里所采用的词语,也见于整部圣经。圣经的其中一个中心主题就是敬畏主。整本圣经都谈论敬畏主。这就是上帝所说罪的本质:“你不存敬畏主的心。”这里有一个问题:敬畏是指什么呢?在圣经里,“敬畏”这个词有两种不同的使用方式。在我们现代的常用方式里,我们只采用其中一种。

首先,《约翰一书》第 4 18 节说:“ 惧怕里含着刑罚。 ”这是什么意思呢?相当简单。当我们使用“惧怕”这个词的时候,我们的意思是这样的。惧怕是预期经历痛苦,但看看惧怕带来了什么。惧怕意味着你突然注目于有什么事情在你身上发生。当惧怕使你瘫痪了,或当你被惧怕抓着,你会专注于将会有什么事情临到,而且你做任何事情都想到这一点。例如,我不怕昆虫,至少我不会因看见昆虫而毛骨悚然。如果我看见一只蜘蛛,或看见一只蟑螂,或类似的东西四处爬行,我会说:“哦,它在那里。”我不喜欢它。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自己无法坐在一间有蟑螂爬来爬去的房间看书。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害怕蟑螂。蟑螂令他们毛骨悚然。蟑螂把他们吓怕了。蟑螂使他们感到困扰,这意味着他们注意着那只蟑螂,以致不能做任何事情。他们不能忘记那只蟑螂。那只蟑螂主导了他们所做的一切。他们无法起来去喝一杯咖啡,也无法阅读。他们必须处理那只蟑螂。为什么呢?这就是恐惧的作用。恐惧把你占据了。恐惧用一样东西占据你的心思,因此,你做任何事情都想到这东西。

但圣经也谈到了一种与此不同的恐惧。《箴言》第 28 14 节说:“ 常存敬畏的,便为有福。 ”什么?“ 常存敬畏的,便为有福。 ”《诗篇》第 130 4 节说:“ 但在祢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祢。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一点真有趣。当圣经提到上帝的时候,它称恐惧为敬畏。这是一种正面的恐惧,不是消极的恐惧。你知道原因吗?你说:“为什么用这个词呢?”这是在上帝面前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这是在伟大的上帝面前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你说:“那么,为什么称之为敬畏呢?”你看见两者有什么共同点吗?正面的恐惧不会带来折腾。在消极的恐惧里,你完全专注于自己。在正面的恐惧里,你不再只想着自己,你可以得到释放。在消极的恐惧里,你瘫痪了;但正面的恐惧使你获得力量。

以下是两者的共同点。敬畏上帝意味着全然以上帝为中心。你做任何事情都以上帝为本。不管你做什么,你都会说:“这可以怎样让上帝参与呢?这将如何影响我与上帝的关系呢?这与上帝有什么关连呢?”因为你看到上帝是何等重要和伟大,现在你完全以上帝为中心。你做任何事都想到上帝的荣耀、上帝的伟大、上帝的慈爱、上帝的大能。你明白吗?

上帝说这是罪的本质。这是一切事情的本质。换句话说,上帝是何等有智慧。上帝说罪不仅是违反律法。你说:“罪违反了律法。”说谎、自私、残暴是罪。上帝说:“但你为什么这样做呢?你为什么不顺服呢?你为什么那样残忍呢?你为什么撒谎呢?为什么?”每当你以某种形式犯罪的时候,那一刻,你对一些东西的敬畏之情,比你对上帝的还要多。你发现有些东西比上帝更精彩,比上帝更有动力,比上帝更令人着迷,比上帝更令人敬畏。你明白吗?这就是你犯罪的原因。你明白吗?让我把这一点应用于几个不同方面。

首先,你是否看见在上帝没有中间路线?上帝说:“罪的本质是不以我为你生命的中心,也不以我为你思想的中心。换句话说,你不能偶然拥有上帝。你不能以上帝作为补充的维生素。”多年前,一位女士在一个基督教大会中作教导,我永远忘不了她所说的话。她说:“地球与太阳相距九千三百万英里,如果这个距离只是一张纸的厚度,那么地球与最接近的恒星的距离就是一叠七十英尺高的纸的厚度。你知道吗?银河系的直径就是一叠三百一十英里高的纸的厚度。你知道吗?你是否知道我们所知道的星系有亿亿万万个?你知不知道,如果有一位创造主,这位创造主用祂满有权能的话语托住宇宙万有,如果这位创造主确实存在,你怎么可能请这样的一位上帝偶然进入你的生命中,并且在你召唤祂的时候来作你的助理,帮助你脱离危险呢?”

难道你不明白为什么罪就是否认吗?罪的本质是否认,因为它与现实脱节。如果有一位上帝,你必须完全、彻底和无条件地奉献给祂,不然,你怎么能以其他任何方式去跟祂建立关系呢?因此,保罗在《罗马书》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