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忘路
文艺地浪来浪去,有趣地讲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爸妈,煮饺子真的不用中途加凉水了! ·  15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成为亚冬会火炬手:平凡人的“高光100米” ·  昨天  
新周刊  ·  为什么全国最容易中风的人,在东北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过去一年,到底谁靠副业搞到钱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忘路

小丑竟是我自己吗??

大忘路  · 公众号  · 杂志  · 2021-01-18 21:42

正文



“我长存着人格上的缺陷,总是错误地表达着一堆没人需要的真诚。”

因为大老师,我知道了这句话。我不知道最初的出处是哪里,总之,就很喜欢这一句。

因为我也会弄巧成拙地表达一些无用的真诚。

我记得高晓松在《晓说》的某次观众见面会上说过,大意是,一个班里总会有一个热心肠,爱组织同学聚会,不管毕业了多少年,只要你能找到他,就能联系上全班同学。每个班也总会有一两个冷脸,就是从来不参加同学聚会......

听到这段的时候我乐了,因为我就是这种爱组织同学聚会的人。工作三年以后我还组织过初中同学的聚会。自己打了鸡血一样四处联系老同学,大冬天排队去网红店买聚餐的食材......

(当年同学聚会的照片)

前几天和初中同学聊天,聊起这些往事,她笑话我像个傻大姐,那时候不遗余力组织大家聚会,其实很费力不讨好,而且一般都是衣锦还乡的才渴望聚会。

而我,那时候拿着四千块的工资,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热情。真不知道图个啥!


我图的是....我想了想,就是珍惜同学情,觉得这是珍贵的情感,趁着年轻能聚的时候就该多见见啊。

被同学一句话点醒,我才发现,我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没有目的性,稀里糊涂的就去做,遵循的只是“心里喜欢”这个原则。

这在善于计算得失的人眼中是不可思议的。这也似乎是我在职场上总经历失败的原因之一。

但是,我今天恰恰要讲的就是, 人生不要有太多计算,不要机关算尽,不要动不动就觉得什么都是白费了。


我有个十八岁的堂弟,刚进入社会,勤工俭学在打工。他跟我抱怨道,那天三个同事一起去小饭馆吃饭,结账的时候,他坐在最外侧,服务生直接把单子递给了他。

当时同事齐刷刷地望向他,让他先结一下,他不好意思拒绝就买了单,一共一百多,他觉得没必要AA了,但心里也有点不舒服。

他问我以后再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才好?

我说,这还不好办?你心情好想请客,就直接说这顿我请了,你觉得不想请客,就直接说,一会儿我发收款码给大家,咱们AA。

这种小事不值得去纠结,也不用去计算吃了什么亏。如果你碰到爱占小便宜的人,那么一顿饭就能鉴别出人品了,远离这个人就是了,那这个试错成本还挺低的。

我刚工作时月薪只有三千块,当时和家境富有的几个同学一起去吃火锅,大家吃了四百多吧,我那天发工资,卡里一共就三千块,我就悄悄把账结了。因为我觉得那都是最好的几个朋友,他们都还没工作,有钱也是家里有钱,我的钱是自己赚的,就该我结。

这种事我做过很多。后来那些同学都去美国英国读研究生了,回国马上月薪三万不止,基本没有再联系过我。如果狭隘地去计算成本和收益的话,我绝对是个大傻子。可如果重来一遍,我可能还是会那样。

只要花的是自己的钱,当时心里开心,就没什么吃亏和白费的。

没必要当冤大头,但是也没必要过于计算一点点得失,有些行为在当下看似没有回报,但外界对个人的评价却是隐形的收益,口碑总会在关键时刻爆发。

比如我们有个好朋友司徒绿,她就是个买单狂魔,就是不管多少人一起吃饭,她总是抢着买单。共事的时候,我蹭了她不少饭,我觉得她工资的一半可能都用来买单了。

我问过她这样不心疼吗,她就觉得大家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的最重要,在能力范围内,请客就很自然,不需要多想。

她的慷慨让人记忆深刻,我们都觉得她为人很大气,对她问的事情自然愿意更上心。她的朋友也特别多。我想一个慷慨的人,人缘很难不好吧。

有时候遇到麻烦,我们总希望朋友能帮我们,但感情都是积累而来的,如果你太擅于计算得失,口碑一般般,即使你遇到了困难,别人也会掂量一下,你是不是值得帮助的人。

所以不要太计较于一顿饭,一点小的得失,人还是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点。当然,如果你觉得对方是你不值得慷慨对待的人,那就直接AA就好了,也无可厚非。


一切本着自愿的原则,开心就去做了,不必计算和纠结太多,得失不是在当下立刻显现的。这就是人生的妙处吧。


讲一个我朋友的故事。


08年我们几个朋友去青岛旅行,其中有个学霸同学同行。他很少出来玩,常年在图书馆里读书。


在那次旅行途中,当地朋友带我们去了几个热门酒吧喝酒玩儿游戏。


有个朋友很爱泡吧,教给我们好几种喝酒时玩儿的扔骰子的游戏,都是益智的那种,挺有趣的。学霸同学第一次泡吧,玩儿得也很开心。


其实当时他也有过犹豫,纠结是不是这个小长假留在学校里复习更好。还是另一个朋友劝他偶尔也要放松一下才随我们出发的。


三年以后,学霸同学想跳槽去一家知名金融机构。那次竞争很激烈,终面候选人算上他一共是四个男生,都是中国最好大学毕业的。最后的面试是老板亲自面,几个候选人跟老板一起在包间里吃晚饭,目的就是考察社交应变能力。


席间,老板提议玩儿个喝酒的小游戏,其他几个学霸一下子局促起来,因为没有接触过这种场景。我那个朋友突然记起这不就是08年在青岛酒吧里我们玩儿的那个游戏吗!玩法他记得很清楚!


于是他全程表现得如鱼得水,和老板互动得很自然默契,还主动教另外几个候选人一起玩儿,气氛很融洽。最后他也顺理成章地拿到了那个offer.


我朋友能拿到offer不是因为他会玩儿酒桌游戏,而是在同等资历和教育背景下,他比别人多掌握了social的技能,给他加了分。


当年在嘈杂的酒吧卡座里,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当下玩儿的这个游戏,能在多年后助自己一臂之力。


这就是人生啊。



人生是有一套玄妙又复杂的算法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每件事不论好坏都有意义。

在感情方面也如是。 我一向不赞同恋爱几年后分手,就说彼此耽误了人生,浪费了青春。 当时恋爱中,又没有人拿枪指着你的头,一切都是自愿的,有过共同快乐的体验,就不能说是完全浪费。

如果你遇人不淑,错付了真情,那至少也从中得到了识人的经验。知道了如何避免下一次的错付,也知道了感情中背叛和欺骗有多可恶,自己自然不会去背叛他人。

任何事情都不会白白浪费了,一定有他的意义所在。

你习惯表达真诚,对人诚实,当下没有回报,可能会觉得自己很傻,会自我怀疑是不是个小丑,可也许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就会爆发式的收获当初真诚结下的善果。

有个八卦,不知道真假,就是说大老师当年在花儿乐队的时候,对歌迷就很好(那时他还为歌迷写过一首歌《花痴花蜜》)。有个歌迷很感动,后来这个歌迷长大后入行媒体业,成了幕后工作者,有邀请艺人的机会时,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大老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