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珍稀奇文化
珍稀奇,传承华夏文化,弘扬品味生活!分享艺术品收藏、博览、拍卖和交易的相关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珍稀奇文化

村民挖猪圈挖出的镇馆之宝!

珍稀奇文化  · 公众号  ·  · 2020-01-07 19:3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 “珍稀奇文化”关注我们
说起国宝文物,往往都有一个名声与地位都与之相符的来源,比如清宫旧藏的历朝顶级书画、来自南越王墓的玛瑙角杯、曾侯乙墓的编钟等等,但今天要说的这件国宝玛瑙碗,却来自一个规格普通的墓葬。
1972年,安徽省某个村庄的农民在盖猪圈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只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小碗。

考古人员得知消息,立即赶往现场,经过进一步清理,发现这只不起眼的小碗是由玛瑙所制,更在猪圈附近发现了一座小墓。后来这座墓被命名为胡母圩古墓。
胡母圩古墓规模并不大,墓室顶部为小砖拱砌而成。墓室里留着一具楠木棺材,没有棺材盖。棺材里面也没有骸骨。考古学家猜测,这是一座职位低微的官员或是某位富商的墓,而且已经被不知哪个时代的盗墓贼洗劫一空。
不过,在古墓中依然发现了两件盗墓贼没有注意到或是因为时间仓促没来及拿走的文物,除了文初所说的玛瑙碗,还有一件金钗。

根据出土墓砖和文物特征的交叉鉴定结果,判断此墓大约是南宋淳熙年间建造的,迄今已有800年历史。另从出土的金钗分析,墓主可能是女性,是南宋时期官宦家眷或富裕人家的女眷。

回过头来看这只“其貌不扬”的玛瑙小碗:小碗高5.9厘米,口径13.2厘米,底径7.5厘米,碗的形体规整,圆形大敞口,整个碗身由一整块玛瑙挖空、雕琢而成。
碗内掏膛干净,器壁较薄,厚约0.2厘米。碗呈橙黄色,局部有暗红色斑纹,显现出玛瑙的自然纹理与柔和妩媚的光泽,让人为之惊叹。

如果说这仅仅是匠心巧技,那接下来要说的这一点恐怕就是神技了——在这只玛瑙小碗的口沿处,镶嵌有一圈薄薄的窄边黄金条饰,即所谓“金釦”,口镶金边与玛瑙晶莹光泽相辉映,显得典雅又华贵。于是专家将它命名为“南宋镶金边玛瑙碗”。
俗话说,“千种玛瑙万种玉,有钱难买金镶玉”。玛瑙性脆、质硬,可塑性差,不易制作成可供盛置用途的器物,毕竟要在这么硬的材质上掏出一个空间在古代是非常费事费力的,工艺要求很高。

而想要在这样的材质上,使金边牢牢附着,金扣玛瑙碗显示出的技艺更让人惊叹不已——毕竟,历经800年的地下时光,这口沿的一圈金边,依然牢牢附着在玛瑙之上,毫无松动之意。

1994年,“金扣玛瑙碗”被国家文物局文物专家鉴定组认定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如今,它作为八件镇馆之宝之一藏于安徽博物院,去安博打卡的朋友,别忘了看看这只“名不见经传”的国宝哦。

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本文部分图文整理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意林  ·  听故事丨弯下腰去和他说话
8 年前
古典古少侠  ·  幸福践行课之 4 :宜敬畏
8 年前
肌肉男训练营  ·  穿牛仔裤去健身房?你特么逗我呢!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