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独角兽可谓是赚足了风头,主要是因为前段时间证监会说的将对包括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这四大新经济领域的拟上市企业中,市值达到一定规模的“独角兽”企业,放宽审批时间和盈利标准,走“即报即审”的特殊通道。
如果从短期来看,“独角兽”集中回归前后,板块热度大概率会持续一段时间。
比方说前段时间的360回归A股,信息安全板块个股如启明星辰超额收益接近 15%。
从中长期来看,很明显,结构利好存量 A 股“独角兽”。但是根据船长的观察,我发现“独角兽”多出现在以下几个领域:即金融 IT、医疗 IT、大消费 IT、大交通 IT 等行业垂直领域。
我们说独角兽回归,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消息面上有强有力的支持,这一点是无需质疑的:
2 月 26 日,新华社发文,中国资本市场的“BATJ”梦该圆了。
2 月 28 日,证监会对四大行业“独角兽”开通快速通道。
3 月 1 日,小米被爆出要在香港和内地同时上市。
3 月 2 日,根据东方财富网报道,上交所已明确形成一套服务“新蓝筹”企业全周期服务方案。
3 月 3 日,新闻爆出海外“独角兽”将回归,并且将发行凭证。
根据以上时间点,现在都是配置“独角兽”概念股的最好时机。
船长依旧以360为例,在它回归A股之前,国内资本市场肯定要为他造势吧?在信息安全板块,启明星辰股价在360确定回A之前一度上扬,我们可以通过一张图了解到:
另外一方面,船长想提醒一下大家:对于像这种情况,强者愈强,压缩其他竞争者的进步空间。
“独角兽”:指的A股科技板块垂直行业龙头。
整理出的关于人工智能、云计算领域的“独角兽”名单:
大家注意到后面四个字没?“行业龙头”——这意味着其他非龙头且竞争力一般的公司可能会被干掉,值得肯定的是,它们的上升空间会面临进一步的压缩。
而且实际上很多“独角兽”是被巨头控股的,大家可以看一看:
事实上,科技行业存在两类公司:
第一是技术驱动型,前期存在较大研发投入,足够的规模效应后,经过盈亏平衡点中后期才有较大盈利释放。
第二类是商业模式驱动型,前期存在较大推广投入,足够的用户积累后,经过盈亏平衡点中后期才有较大盈利释放。
而这两类公司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所以我们不能用传统的估值方法去对这些公司进行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