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枚从小看香港电影长大的90后,对其有很深的情愫。
香港回归之后,一直是电影工业基地之一和电影出口地之一,大家都称它为"
东方好莱坞
"。
但伴随着我的成长,听到的关于香港电影最多的声音就是,
它从过去的辉煌,正在慢慢衰落。
但它承载了我们一代人的记忆,还有那个辉煌时代的文化认同。
▲80年代的香港街道
在最辉煌的八十年代末,不大的香港居然拥有约120个影院,但如今,剩下不超过50个。在这个过程中,
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大型的购物中心。
“戏院”的不断消失,就是香港电影衰落最直接的侧面证明。但不可否认的是,辉煌的电影文化对内地也产生了影响,比如我们的录像厅文化,正是从香港传过来的。
▲旧影院售票处
近年来,由于内地电影院业的巨大发展空间,众多香港导演纷纷北上内地,将香港文化融入内地电影,甚至逐渐开始挑起了国产电影大梁。
除此之外,原本一直致力拓展电影製作及发行业务的香港英皇电影更是在内地抢占市场,纷纷落地开花的
「英皇UA电影院」
就是他们开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标志。
▲Oft作品-佛山英皇UA电影院
从小时候在旧录像厅里了解那些光怪陆离、天马行空的侠义江湖,到现在坐在舒适且有设计感的影院感受市井百态,除了影片本身,影院的环境也是能左右我们体验的一大重要因素。
而白鼠我有幸采访了「英皇UA电影院」的设计师
邹卓明(CM JAO)
,今天来带大家走进他印象中的香港“戏院”,以及他的设计理念。
香港设计新势力
「Oft Interiors Ltd」公司创办人之一
我们工作室取名为「Oft」,是often的意思,提醒自己时刻要从多角度考虑项目,不能盲目做自己认为对的设计,毕竟设计是客户向外展示品牌的一扇门。
在问到「
作为一个香港人,对香港电影院有什么感受」
时,他眼神变得温柔起来,开始陷入回忆中。
他说,其实到他这一代,老影院已经不多,小时候一同与家人进场看戏,会坐在家人的腿上,再大一点了就坐在旁边的楼梯。大堂外面会一直弥漫着的爆米花
和烧鱿鱼干的香味,
还有一部印象很深莫名其妙总是摆在角落的老式体重计算机……
▲Oft作品-佛山英皇UA电影院
后来很开心有机会可以接触到电影院的设计项目,在他心里,电影院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每天有各色各样的人进场离场,是一个让观众进入电影世界前的过渡空间,它的独特在于与一般公共空间不一样。
所以“临场感”的气氛,是他在做设计时特别注重的一个点。
▲Oft作品-佛山英皇UA电影院
在「
香港中环英皇影院
」这个项目中,
“临场感”就是以空间的各种构成带出观众的感觉。
很有趣的是,这个项目的初稿就是最后的成品。整个电影院采用了朴素的颜色,呈现了草图的单纯与美好。
▲
Oft作品-
香港中环娱乐行 英皇影院
在香港这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商场里,在踏进戏前会看到优雅的旋转楼梯,烘托气氛的灯效,还有各色物料拼搭起来的氛围,营造出了满满的“临场感”。
▲Oft作品-香港中环娱乐行 英皇影院
“事实上,目前也有不少人在做电影院的项目,
作为新锐设计师,你怎么推陈出新,与其他人做出区别?”
紧接着我向他问出了内心最感兴趣的问题。
他笑了笑,开始娓娓道来:
“就英皇来说,在既有市场上是个老品牌,但在影院这一块却是新的发展。我们知道英皇比较注重品质,那我们就在设计里体现出品牌的服务水平和级别,一对一的服务售票柜、体现多元化选择的售卖部等等,在体现品牌个性的同时,融入我们自己的设计想法。”
他与合伙人
张敬贵(
Ken)都是不喜欢重复自己的人,他们项目的成功在于重视沟通,根据经验为客户量身定制合适的方案。
非常聪明的是,他们做的不止是设计,更重视设计与品牌的关系,用设计来突出品牌。
▲
Oft作品-
香港中环娱乐行 英皇影院
接触下来,我发现,CM Jao其实是个对这个世界有着很强好奇心的人。
除了电影院,他还对很多类型的项目都有兴趣,
餐饮空间、零售商店、住宅和教育中心
等等,同时还表示有机会希望可以多接触一些
公共空间
的项目,用设计来体现社会文化。
▲
Oft作品-
Maison_元朗千色广场
▲
Oft作品-
GirlBoss_香港荃湾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