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讲席和科学家、低空经济分院执行院长、lEEE Fellow 李世鹏
在主题报告环节,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讲席和科学家、低空经济分院执行院长、lEEE Fellow李世鹏做了“数字低空:低空经济之基础”的主题报告。低空飞行具有电机动力、立体交通、点对点、速度快、无人驾驶、垂直起降等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度等经济特性挑战。此前,OpenSILAS联盟的建立以及《低空经济发展白皮书》的发表,在不断助力低空经济“展翅高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兼博导、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 李治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兼博导、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李治军从背景动机、核心设计、应用案例三方面对“泛在就计算与智能操作系统”做了详细讲解。针对如何从泛在计算传统的“感联知控”到从做泛在计算操作系统入手,提升核心技术,拉低技术门槛,推动各种物联网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又快又好”发展,
李治军
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通过极简开发或无代码开发技术,推动系统持续进化;提升各种物联网场景统一交互体验等。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江涛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江涛从数字人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前景、风险防范等层面做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可认知数字人”主题报告。此外,
王江涛还
从语音合成技术、表情生产技术、大语言模型等角度,介绍了如何运用大模型技术,构建面向不同应用场景,具有广认知、高写实、强交互的数字人。
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与数据科学学院副教授、助理院长 谭睿
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与数据科学学院副教授、助理院长谭睿做了“实现高效边缘智能”主题报告。他指出,达标数据规模较小和计算设备资源受限是边缘智能面临的主要挑战。对此,其研究团队一方面通过物理信息机器学习,在提高对于小数据使用率的同时,保持比较好的精度;另一方面利用如连续时间神经网络等技术,构建面向联邦学习、具有强表达能力的小模型。
韩国延世大学副教授 JEONGGIL KO
韩国延世大学副教授JEONGGIL KO做了“云到端的智能迁移”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了在移动设备上进行模型训练和个性化的必要性和挑战,并探讨了在资源有限的设备上实现模型训练的可能性。其团队研发的Sage系统,致力于推动将人工智能从云端转移到本地设备(如嵌入式或移动设备)等资源受限的设备上进行模型训练。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lEEE Fellow、北京大学智能无线感知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 张大庆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lEEE Fellow、北京大学智能无线感知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张大庆做了“泛在智能感知:从WiFi非接触感知到量子感知”主题报告。他指出,泛在智能技术可增强人类的感知能力,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利用WiFi等泛在无线信号对物理世界进行无处不在的感知,是实现泛在智能的有效途径;量子感知可以探测任意频率的微弱无线信号,为扩大泛在智能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
圆桌论坛环节
在圆桌论坛环节,lEEE Fellow刘劼邀请李世鹏、邱锂力、张大庆、JEONGGIL KO与新加坡工程院院士、NTU计算机学院院长、IEEE FELLOW苗春燕,加拿大工程学院院士、新加坡NTU教授、加拿大UBC教授C.Leung围绕“泛在智能的未解之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嘉宾就大模型与泛在计算,人工智能治理及泛在智能人才培养开展了精彩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