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原名《文史参考》,“真相、趣味、良知”,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南方周末压箱底的非虚构写作秘笈都在这里了! ·  5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父亲是刘志丹,母亲是全国人大代表,自己官至副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人文历史

琵琶演变史:你弹的是汉琵琶?还是胡琵琶?

国家人文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8-03 21:25

正文

经公众号“礼乐嘉谟"授权转载。

电影《闪光少女》中,人们不仅惊艳于扬琴、古筝,还对琵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怎奈琵琶的镜头略少,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琵琶。



琵琶是我国民族乐器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极具表现力的传统弹拨乐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提到“琵琶”二字,脑海中便有无数诗词闪现,譬如: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 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小弦清,喷雪含风意思生。

                   ——刘禹锡《曹刚》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五首之三》


这些诗句流传千年,经久不衰,影响深远。细细品味,便可以感受到琵琶在中国文化中的深厚底蕴。


昭陵燕妃墓壁画(唐)


中国古代是非常强调“礼乐教化”的,古代的乐器种类是极其丰富的。在周代时期,就已经创造出了诸多乐器,根据其制作材料的不同而将其分为“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而其中多数是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鲜少弹拨乐器(弹拨乐器只有琴、瑟等几种)。琵琶就是一种弹拨乐器。它的出现和发展,充实了我国古代的乐器种类,虽然它并不是礼乐的乐器,只用于燕乐和日常演奏,但是这并不能抹杀琵琶在中国文化史的重要作用。


敦煌壁画 反弹琵琶舞乐图


其实,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颈琵琶,凡是运用“批”和“把”演奏手法的所有形状类似、大小有别的弹拨乐器,都统称为琵琶。魏晋时期,人们根据我国琴、瑟等弹奏乐器的用字习惯,把这两个字的挑手旁去掉,在上面加上两个并列的“王”字,成为“琵琶”二字,一直沿用至今。   


琵琶,按照其发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最早出现与我国秦代的由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弹拨乐器,因其多为直颈琵琶,我们可以将其称为“直颈琵琶”;另一种是由西域传入我国的一种弹拨乐器,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曲颈琵琶”或“胡琵琶”。 

 炽盛光佛并五星图局部(唐)


直颈琵琶


秦琵琶


如果继续向前追溯,历史上还有关于“弦鼗”的记载。根据傅玄《琵琶赋·序》中:“杜挚以为,赢秦之末,盖苦长城之役,百姓弦鼗而鼓之”的记载,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修建长城的辛劳之余,将舞蹈的道具“鼗鼓”系上弦来演奏,创造出了一种直柄、圆形音箱、两面蒙皮的竖着演奏的用手弹拨的乐器,后世称之为“秦琵琶”。这应该是琵琶在我国的最早的雏形了。


侗族琵琶,这是最靠近秦琵琶的东西了


汉琵琶


关于“琵琶”的文献记载始于东汉时期。东汉应劭《风俗通》曰:“批把,谨按此近世乐家所作,不知谁也。以手批把,因以为名。长三尺三寸,法天地人与五行,四弦象四时。”东汉刘熙的《释名·释乐器》中则这样记载:“枇杷,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 可见,“琵琶”在古时称为“枇杷”或者“批把”,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枇是右手向前弹,杷是右手向后挑。根据应劭与刘熙的记载,这种乐器属于传统的直颈琵琶,是一种木制、直柄、圆形音箱、四弦十二柱的乐器竖着演奏的用手弹拨的乐器,后世称之为“汉琵琶”。


十六国时期陶俑


阮咸


在“秦琵琶”的基础上,结合异域因素发展成了“阮咸”。《通典》的卷144中有记载曰:“阮咸,亦秦琵琶也,而项长过于今制,列十有三柱子。武太后时,蜀人蒯朗于古墓中得之,晋竹林韦贤图阮咸所弹与此类同,因谓之阮咸。咸,晋世实善琵琶、知音律称。”相较于秦琵琶,阮咸琴柄长且有音柱。因“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擅长于此乐器而被命名为阮咸,并一直流传至今,就是我们所见的阮。


正仓院藏紫檀螺钿阮咸


阮咸弹阮图


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关于琵琶的记载更加详尽,“琵琶”二字也正式现于此时。傅玄《琵琶赋·序》记载曰:“世本不载作者。闻之故老云: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念其行道思慕,使工人知音者裁琴、筝、筑、箜篌之属,作马上之乐。观其器,中虚外实,天地象也;盘圆柄直,阴阳叙也。柱有十二,配律吕也;四弦法四时也。以方言目之,故云琵琶,取易传于外国也。”


此时的“琵琶”演奏方式,在傅玄《琵琶赋·序》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通过故宫博物院藏永安三年(公元260年)的“三国吴陶乐人图象”中可以看出,当时是用手指弹奏琵琶的。


魏晋墓画像砖


东晋 壁画


胡琵琶


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民族的大动荡大融合,也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胡琵琶正是在这时传入我国并成为风靡一时的乐器。《隋书卷十五·音乐志下》中记载:“今曲项琵琶、竖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天竺者,起自张重华据有凉州,重四译来贡男伎,天竺即其乐焉。”这是胡琵琶传入我国的最早的文字记录。‘’


北魏时期淳化方里乡奏乐图石雕


北魏时期的石雕方砚乐舞纹饰


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的琵琶主要分为两种:四弦琵琶和五弦琵琶。四弦琵琶主要是从犍陀罗、萨桑朝的波斯、通过天山南麓的于阗进入我国;五弦琵琶于两晋及南北朝时期经由天山北麓的龟兹、焉耆一带传入我国西域地区,后逐步东渐,至隋唐时期达到了极盛。


这时,琵琶的形制、演奏方式上也没有统一的规制。在一些石窟(云冈石窟、龙口石窟)以及壁画(敦煌壁画)中出现了不同形制的琵琶,有的是圆形琴体的直项琵琶,有的是梨形琴体的曲项琵琶;有的琴颈较长,有的琴颈较短;有三弦的、四弦的,还有五弦的,有的用手指弹拨演奏,有的是用拨子演奏。通过观察石窟和壁画,我们还可以发现,此时琵琶的抱持方法是以首向左下方斜抱为主的,但首向左平方横抱和首向左上方斜抱的方式也是同时存在的。


山西寿阳库狄回洛墓乐俑     曲相琵琶乐俑(北齐)


彩绘陶弹琵琶立俑(北齐) 藏于国家博物馆


隋唐时期


隋朝以前,琵琶的形制是丰富多样的。而这些琵琶,有的是我国本土的乐器,有的是外来的改良过的乐器。虽然这些弹拨类的乐器,都被统称为琵琶。但是只有到了唐代以后,“琵琶”一词才正式成为曲项琵琶的特称。隋唐琵琶主要有四弦琵琶和五弦琵琶,其中,四弦琵琶是一种曲颈琵琶,史籍中一般称为“琵琶”,而五弦琵琶则是一种稍微小于曲颈琵琶的梨形直颈琵琶琵琶,史籍中一般称之为“五弦”。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背面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正面


大同云冈石窟五弦琵琶


隋唐朝时期是琵琶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在大型的乐舞中,五弦琵琶是其中独领风骚的主要演奏乐器之一。唐朝的十部乐表演时,八部伎中会广泛运用五弦琵琶。随着五弦琵琶的广泛流传,在民间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时的琵琶已然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乐器,举国上下均以弹奏琵琶为时尚。琵琶演奏家层出不穷,琵琶曲目也丰富多彩。但是五弦琵琶却在唐朝后期逐渐开始没落,直至宋代,便已失传。但幸运的是,唐朝五弦随着遣唐使东渡到了日本,日本正仓院收藏了一面螺钿紫檀五弦琵琶以及两面四弦曲项琵琶。


正仓院藏四弦琵琶


隋代虞弘墓的饮酒行乐图   曲相四弦琵琶伎乐人


大多认为,在唐贞观之前的演奏方式是用拨演奏。虽然在北魏石窟的雕刻中,已经有了不少用手弹奏琵琶的雕像,但是石窟中更多的琵琶雕像还是用拨子横弹曲项琵琶。


隋、唐时期,琵琶的抱持方式在逐渐发生变化,总提上呈现出由首向左下方的抱持姿态居多向左平方横抱的姿态居多同时首向左上方斜抱的方式也增多的趋势。


唐人宫乐图


唐人宫乐图局部放大图


宋之后


宋、元时期,对各种形制的琵琶和作为专有名词的“琵琶”的界定更加明确明确。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对大琵琶、小琵琶、蛇皮琵琶、屈茨琵琶(也就是五弦琵琶)、直颈琵琶、曲颈琵琶、云和琵琶等作了明确的描述。《元史卷七十一·礼乐志第二十三》载:“琵琶,制以木,曲首,长颈,四轮,颈有品,阔面,四弦,面饰杂花”。这就更为明确地对琵琶这一特定乐器的形制特点作了界定。


河南禹县白沙宋墓壁画散乐图


宋朝之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城市文化的繁荣,说唱音乐成为主要的音乐形式,器乐形式的独立性也在加强,尤其是器乐的独奏和大量独奏曲的创作。这不仅促使琵琶更多走向民间,成为说唱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也促使琵琶本身的改革,终于,在明清时期迎来了琵琶艺术史的第二个高峰。此时,琵琶的形制已经稳定并与现代的形制很相近了。在演奏方式上,宋代时期,拨弹与手弹两种方式并存,但横式拨弹逐渐转变为竖式指弹;元代以后,拨弹方式渐少,及至明清时,指弹则完全取代拨弹,由拨弹到指弹的过渡过程宣告结束。


宋 壁画


琵琶抱持方式由首向左下方斜抱到横抱、首向左上方的斜抱,再到竖抱的演变,使左手得到了解放,便于左手可以灵活的上下移动,拓宽演奏的音域。曲项琵琶在魏晋传入的初期,只有很少的几个品柱(一般是四柱)。左手的解放使得增加相、品就成为可能,所以,唐代开始出现七柱琵琶,明代有十二柱琵琶,至清代出现四相十品、十二品,到二十世纪出现六相二十四品、二十五品琵琶。使其音域得以大大扩展,有助于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这个人左手拿着曲颈的琵琶,横抱,右手是个拨子


正仓院所藏拨子



韩熙载夜宴图


从直颈琵琶到曲颈琵琶,从指弹到拨弹再到指弹,从横抱到斜抱再到竖抱,琵琶在形制、演奏方式、抱持方式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流传下来的琵琶曲也是极为丰富的。按结构有大曲和小曲之分,按内容有文曲和武曲之分。文曲以表现文静细腻的意境和情趣为主,强调抒情、写意,如《夕阳箫鼓》《阳春白雪》等。武曲则以表现威武雄壮、刚劲有力的气势见长,强调叙事和写实,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



琵琶乐曲雅俗兼具,不仅可以满足文人士大夫对“中和之美”的追求,又可以满足广大劳动群众对“粗犷质朴之美”的追求,即能反应人们的追求,又能发挥音乐的情感同化和伦理教化的作用,是可以起到“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惟乐不可以为伪”的教化效果的好音乐。


好 文 推 荐


于凤至的后半生:没了张学良,我依然可以很好

1990年,于凤至在弥留那一刻说:“我死去之后埋在洛杉矶城外的山上,让我看看遥远的故乡……我的墓旁要再挖一个空墓穴,留给你的父亲。”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庆祝建军90周年的阅兵为何要在朱日和举行?

7月30日,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我们进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式,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阅兵的地点是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崇祯即位的N种说法:是刀光剑影还是风平浪静?

历史上,关于崇祯帝上台前的政局,流言四起,议论纷纷,但多不靠谱。他的即位之路究竟是怎样的呢?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