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典学研究
《古典学研究》专致于研究、解读古典文明传世经典,旨在促进我国学界对中西方历代经典的再认识,臻进中西方的古典文明互鉴,力求贯通文史哲和古典语文学,研究并诠释古代中国、古希腊罗马、欧洲近代的经典文本,乃至古希伯来和阿拉伯文明的传世经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物学霸  ·  颜宁,拟获国家级荣誉 ·  2 天前  
生物学霸  ·  生物版 Deepseek ... ·  2 天前  
生信菜鸟团  ·  基于单基因SNV对癌症进行分类 | ... ·  3 天前  
生物制品圈  ·  mRNA、RNAi、circRNA、ASOs ... ·  3 天前  
BioArt  ·  专家点评Nature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古典学研究

讲座预告|中国人民大学“古典学国际前沿”系列讲座

古典学研究  · 公众号  ·  · 2024-11-09 08:38

主要观点总结

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将于2024年11月6至8日在北京举行,期间将举办系列讲座。讲座内容包括历史上的第一份拉丁文文献的真实性、但丁之诗的喜剧性质、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中的命运与预定论、施特劳斯的论证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修昔底德的解读等。讲座嘉宾均为古典学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每场讲座将开放校外旁听名额。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

大会将于2024年举行,是国内首次举办的古典学盛会,将吸引国内外数百名古典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

关键观点2: 古典学系列讲座

讲座内容包括对古典学领域的深入研究,主讲嘉宾均为古典学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

关键观点3: 讲座内容与亮点

讲座将涉及历史上的第一份拉丁文文献的真实性、但丁之诗的喜剧性质等有趣的话题,并将有早期拉丁铭文的解释新思路等精彩内容。

关键观点4: 讲座嘉宾与主持人

讲座嘉宾均为古典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包括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文哲学院的教授等。主持人则是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院的教授和副教授。

关键观点5: 旁听名额与预约方式

每场讲座将开放校外旁听名额,有意报名的听众需提前联系并预约办理入校手续。


正文

2024年11月6至8日,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即 将于北京召开,数百名国内外古典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将共同参与这一学术盛会。在此次盛会召开之际,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和 中国人民大学 古典文明研究院 特邀请四位古典学领域国际知名专家,于2024年11月9日至11月13日,举办五场“古典学国际前沿”系列讲座,敬请关注。本次活动属于“世界古典学大会·古典学高校行”系列活动。



“古典学国际前沿”系列讲座(第一讲)

历史上的第一份拉丁文文献

真的是用拉丁文写成的吗?

主讲人

马可·曼奇尼(Marco Mancini)

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文哲学院 教授

意大利林琴国家科学院院士


主持人

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院 教授


学术翻译

游雨泽 博士

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法学院 讲 席研究员


11月9日(星期六)

下午14:00-15:45


公共教学一楼1605

讲座简介

在此次讲座中,曼奇尼教授将 讨论历史上的第一个拉丁文铭文,即所谓的“普拉内斯金胸针”(Fibula Praenestina)。一个多世纪以来,所谓的“金胸针之谜”已被彻底揭开,胸针及铭文的真实性毋庸置疑。然而,从语言形态学的角度来看,语言学家们通过现有数据所构建的早期拉丁文语言框架对于金胸针铭文的解释仍有扞格难入之处。在讲座中,曼奇尼教授会提出对该文献的新解读,并从语法形态和铭文标点符号等方面探寻早期拉丁铭文的解释思路。


“古典学国际前沿”系列讲座(第二讲)

但丁之诗在何种意义上是一部“喜剧”?

——解读《神曲·地狱篇》第30歌

主讲人

乔治·因格莱塞(Giorgio Inglese)

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文哲学院 教授


主持人

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院 教授


学术翻译

游雨泽 博士

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法学院 讲席研究员


11月9日(星期六)

下午16:00-17:30


公共教学一楼1605

讲座简介

在本次讲座中,因格莱塞教授将通过细读《地狱篇》第三十曲,探讨但丁之诗《神圣的喜剧》(《神曲》, The Divine Comedy )在何种意义上是一部“喜剧”。对但丁而言,“喜剧”本质上要与“悲剧”划清界限,采用一种“朴实而谦逊”的风格。这一点不仅体现为对俗语的选择,也体现为选择一位普通人作为主人公。但丁的“喜剧”并不遵循风格与题材的一致性,任何人物、事物、场景都可为其“喜剧”所用。通过从文学传统、义理、历史和语言的角度对“作假者”故事的文本分析,因格莱塞教授将结合《神曲·地狱篇》第三十曲展示,但丁“喜剧”概念的核心是一种为“真理”服务的文体风格上的自由。


“古典学国际前沿”系列讲座(第三讲)

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 中的

命运与预定论

主讲人

蒂姆·惠特马什(Tim Whitmarsh)

英国剑桥大学古典系教授 希腊研究中心主任


主持人

娄 林

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院 副教授


11月10日(星期日)

上午9:30-11:10


立德楼803

讲座简介

在本次讲座中,惠特马什教授将带领听众深入阅读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并通过深入分析《俄底浦斯王》的戏剧结构,从戏剧情节中关注并梳理关于理性主义视角与希腊城邦习俗世界的关系问题。讲座将关注“命运”与“预定论”问题在俄底浦斯王身上形成的悖论,并尝试揭示索福克勒斯意在通过《俄底浦斯王》所进行的一项思想实验:一个彻底的理性主义的世界,将会如何影响希腊人的习俗与信念?


“古典学国际前沿”系列讲座(第四讲)

施特劳斯的

《进步还是回归:西方文明的当代危机》

——兼论施特劳斯的论证

对中国 可能有何种意义

主讲人

蒂莫西·伯恩斯(Timothy Burns)

美国贝勒大学政治科学系 教授


主持人

戴晓光

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院 讲师


11月11日(星期一)

下午16:00-18:00


立德楼801

讲座简介

本次讲座中,伯恩斯教授将结合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的重要文章《进步还是回归?——西方文明的当代危机》,讨论施特劳斯关于“进步”及“回返”这两种人类基本倾向的对照分析。古希腊人对“进步”的原初理解并不拒绝社会进步的可能性,但最终被纳入了一种现代进步信仰之中。由于特定现代学说事实上导致的“再野蛮化”,这种进步信仰在当代早已变得颇为可疑。在此背景下,施特劳斯探讨了现代西方文明的两个不相容的精神根源:基于独立探究的哲学生活与基于顺从和信服的虔敬生活,并在两种根源的张力语境下探讨了西方文明的当代危机。最后,伯恩斯教授将会就中国对现代性及进步观念所持的态度,乃至中国如何以及为何寻求恢复自身的古典传统,发表推测性的看法。


“古典学国际前沿”系列讲座(第五讲)

解读修昔底德

——“尼基阿斯的和平”与米洛斯对话

主讲人

蒂莫西·伯恩斯(Timothy Burns)

美国贝勒大学政治科学系 教授


主持人

戴晓光

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院 讲师


11月13日(星期三)

下午14:00-17:00


人文楼200会议室

讲座简介

在本场讲座中,伯恩斯教授将讲读政治史学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志》第四、五卷的核心章节,内容涉及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期值得特别关注的系列核心问题:首先,需要仔细理解在“尼基阿斯的和平”期间雅典与斯巴达阵营双方的战略考量,第二,值得关注雅典人在试图征服米洛斯人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米洛斯对话”。作为政治史学和政治哲学上的经典文本,该对话集中呈现了政治强权与政治正义之间的悖论。借助对修昔底德政治史学作品的细致阅读,伯恩斯教授将探究修昔底德关于雅典帝国及其正义性问题的洞见,并延伸到修昔底德对于帝国观念、正义与政治兴衰的普遍思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