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sociology_cn
社会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非官方垂直媒体平台,50万+社科读者聚集地,每天为您推送社会科学成果及社会时事评论等精选文章,感谢您的关注!也欢迎关注旗下博报号"社会学博览"与资讯号"人文社科讲座"。新浪微博@社会学博览。【壹山文化传媒旗下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台海一线  ·  歼35还未上舰,六代舰载机首飞?40吨双发W ... ·  20 小时前  
九龙微观  ·  最新!泽连斯基开出停火条件 ·  昨天  
军武次位面  ·  中国歼-36横空出世,轰-20隐身战略轰炸机 ... ·  5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世界大战即将爆发?2024年军事大事件盘点!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sociology_cn

无论高考是什么,最终“改变”你人生的,都只能是你自己

sociology_cn  · 公众号  ·  · 2017-06-22 15:33

正文

♪点击题目下方中国社会学,关注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社会科学领域非官方垂直媒体平台。

无论高考是什么,最终“改变”你人生的,都只能是你自己

作者: 铅笔盒

原创文章来源:精致小号( ID:toronto2016shanghai),枫叶君长篇小说《移民》在精致小号连载。

我来自一个农村家庭,是典型的80后,十几年前参加高考后,我走出了村庄,从此离开了春长绿苗秋割麦的土地。在大学生活,学习,到后来的工作,结婚,生子,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慢慢融入了城市生活。


有一种观点说,很多农民的孩子凭借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大概我就是那些人中的平凡一员。然而又有一种观点说,像我们那代人的轨迹,再也不可能被复制,依靠高考改变命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里,我想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但不能保证一定正确,因为谁知道,到底什么是正确的呢?


首先,在我看来,高考在目前中国的大环境下,仍是相对公平的方式。


注意,我说的是“相对”。因为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无论时间从古到今,还是空间从欧美帝到中国,教育资源的可获得性,以及人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从来都不是绝对公平的。


中国人口众多,农村人口也多,现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比我们那个年代要大得多,城乡家庭教育孩子所投入的资源和精力差别,也比以前大得多。比如我目前所在的上海,周围同事的孩子,孩子的同学,从小所接触到的事物就新鲜,有趣,多样化。孩子的父母们带着孩子游山玩水看自然,还有不同程度的虎妈猫爸们,给孩子各种启蒙阶段的教育,艺术的,文化的,智商的,情商的,怪不得大家都感叹现在的孩子像成了精,因为他们从小大脑里接收到的各种外界刺激要比我们丰富得多,不像我,小时候只有泥巴可以玩。


可是现在村里的孩子们,真的像有的人所说,都放弃了下一代教育吗?并不是。据我所观察到的,无论是父母在外地打工,将孩子留在老家作留守儿童的,还是一直生活在农村里的年轻人,都还是希望孩子能有更好的上学的机会。


我家楼下一个在上海卖了20年水果的江西大哥,辛苦供养两个孩子上学。大儿子在五年前考入上海最好的大学,去年顺利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因为所学为金融专业,已经陆续在银行,证券公司和政府相关部门获得了实习的机会。他妈妈说,我没有能力像他的同学父母那样,供他去国外念研究生,只能在国内读读了。可是,这相对于本来的他来说,已然是个很大的飞跃。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虽然依然,甚至更加困难,可是除了高考,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合理,更公平的机会,能给到这些出生在社会基层的平民百姓们,去受教育,去开化思想,去外面世界看看的机会。因为对他们来说,不能靠父母,靠亲戚,靠家庭,只能靠自己。当然,也有很多没有念大学却一样获得成功的案例,可是我知道成功没有偶然,他们身上一定有某些超出常人的特点,我是个普通人,不确定我能有这些特点。所以,想要走出这片狭小的世界,去外面看看更广阔的天空,高考不失为一条相对稳妥的道路。



其次,目前天朝的教育制度存在问题,很多问题甚至被畸形化,在不能改变这样环境的前提下,只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


我一直笃信,做任何事情想要成功,都需要付出努力。我并不是不知道你们想要举出的那些例子,有人是富二代,有人是官二代,红二代,就像《人民的名义》中所展现的,有几个人一毕业就可以被分配到中 央国家机关任职,这可能是多少人一辈子都爬不到的位置。富豪家族出生的孩子们,含着金钥匙,可能一个月的花销就足以抵上很多人九年义务教育的所有花费,他们可能一毕业,不,甚至没毕业,就可以做家族企业的CEO。


可我从来“不把他们看在眼里”,因为人永远无法选择自己出生的家庭,别人有金钥匙,我没有,难道我就不活了吗?难道我就有借口不努力、不奋斗了吗?用这样的社会阶 层论分析自己,无异于挖坑给自己跳。



再者,宣扬读书无用论,是一剂大麻,现在你觉得舒坦,以后你觉得无力。


很多人宣扬读书无用论,我觉得大家对读书存在一个误区。


一个问题是,上大学跟读书,并不能完全等同,上大学不完全等于读书,以及死读书。大学的目的和使命,更在于提供一个有机土壤,给学生们发挥自己特点和特长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并且在踏入真实复杂的大社会前,有一个相对温和的缓冲。因此,在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学习如何思考,开阔思路和眼界,学习在这个微型社会如何跟人相处,如何爱,和被爱,同样重要。


也许大家还记得那个放牛娃的故事,放牛娃被人问到以后要做什么,他说喂牛吃草,长大了娶媳妇生孩子,生个孩子还来放牛。有人鄙视这个放牛娃的眼界,也有人反问,你怎知放牛娃这样过就不幸福?可是,放牛娃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他从来不知道,人生还有其他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也许上大学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可以增加自己未来选择多样性的最基本的方式(注意,我没有说唯一)。


其实不管怎样,改变命运这种结论,套在谁身上都显得厚重。谁知道当初如果不走这条路,会怎样呢?所谓的高考、大学,都只是给了我们在18岁这个时期的一个舞台。这里演得好,不能说明后面一路畅通;这里没演好,也不见得后面就没你上台的份儿。决定论这种东西,不是骗自己,就是害自己。


人生漫漫,道阻且长,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这才是我们应该抱持的人生态度。



-END-

本文授权转载自“精致小号”



欢迎关注“社会学博览”

中国社会学高端读者聚集地

【本文经中国社会学编辑节选】

读中国社会,关注中国社会学

文章不代表中国社会学立场

版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长按识别二维码

和我们一起读中国社会

微信公众平台:中国社会学

新浪微博主页:@社会学博览

合作事项请加微信ID:zhongguoshehuixue

EshineMediaGroup

社会科学媒体联盟成员同步入驻

腾讯微信 | 新浪微博 | 网易新闻

搜狐新闻 | 百度TA说 | 一点资讯

700000+人已加入并每天免费读社会科学



关注并回复 关键词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年会丨考研丨干货丨博士丨研究生丨高考丨农民丨农村丨谣言丨朋友圈丨剩男丨大学丨毕业丨性别丨社会效应丨社会心理丨社会调查丨社会工作丨文化丨学者丨排名丨社会学史丨博客丨社科基金丨社会角色丨腐败丨改革丨精英丨二胎丨同性恋丨互联网丨差序格局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信仰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