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简单心理Uni
简单心理Uni,心理咨询师成长道路上,Uni(有你),有我。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专业的文章和靠谱的课程,还能找到资深的督导和颇益的体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交通918  ·  晚间传来消息!DNA复核成功!是他! ·  8 小时前  
杭州日报  ·  山姆超市,又出事了! ·  10 小时前  
杭州交通918  ·  姚晨,凌晨官宣喜讯! ·  22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简单心理Uni

咨询室外偶遇来访者,保持微笑还是低头遁走?

简单心理Uni  · 公众号  ·  · 2024-06-05 18:15

正文


本文字数3800+|阅读预计需要10min

大家好,今天要先给大家讲一个“恐怖”故事。


从前有一名咨询师,她有一个热情奔放的男朋友。那是七月的一个炎热的下午,她和男友在泳池中肆意玩耍嬉戏。火热的阳光,清凉的池水,男友轻轻环抱住她——感觉惬意极了。

过了好一会儿,她从泳池出来,四处寻找着毛巾。突然附近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嗨!”她抬起头来,整个人都僵住了:

那是她刚刚咨询了6周的来访者一家,正和朋友一起看着身穿比基尼的她从水中走出来……

——Michael B. Sussman
《危险的心理治疗》

图/ 《泳舞姐妹

在“放飞自我”时遇到来访者,这大概是咨询师能想到最尴尬的时刻了。早在二十多年前,研究者们就注意到,在咨询室外与来访者的不期而遇(extra-therapeutic encounter)会让咨询师感到 惊讶、不确定与不适 (Sharkin & Birky, 1992)。

然而咨询师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尤其在学校与社区工作的咨询师,简直是与来访者低头不见抬头见。在这种情况下,咨询师应该如何自处?

在保持微笑或低头遁走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这份尴尬从何而来。

与来访者不期而遇,为什么让人不自在?


1. 不期而遇会带来不情愿的自我暴露

对咨访双方而言,
心理咨询是一种平等而不对 等的体验。 来访者向咨询师坦诚地分享各种私密的经历,而咨询师却很少提及自己的内心世界。无论是从专业还是伦理角度,咨询师的自我暴露都应当十分节制;咨询师也必须时刻关注议题走向,将来访者的注意聚焦于自身,共同探索来访者的情绪情感。

而咨询室外的不期而遇,很容易打乱这种节奏。尽管生活中的相遇可能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对咨询师而言,在咨询室中精心把控的自我暴露的分寸,却在这短短的交集中被轻易摧毁。

就像文章开头讲到的那个故事,它的“恐怖”之处不在于“穿比基尼约会被看到”本身,而是被来访者撞进生活的
失控感

“我们的咨询关系可不包含在泳池中坦诚相见啊……”

图/ 《泳池情杀案

2. 不期而遇会打破咨询师的专业形象

与来访者不期而遇的尴尬,除了一瞬间的意外与失控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除了专业与伦理的要求外,咨询师本人也并不希望来访者看到自己生活中的状态。

尤其是当自己表现得很
“不咨询师” 时被撞见,那简直就是灾难现场了……

根据《危险的心理治疗》中的总结,咨询师最害怕被来访者看到的情境是自己表现出 性感、脆弱 与攻击性。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都会有七情六欲,也都有喜好与任性。在商场试穿一件暴露的服装,心情低落时一个人发呆,对自己的家人发脾气,这些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日常,而此时意外出现的来访者,却能轻易让咨询师陷入命运的审判:

“我的咨询师怎么会表现得这样脆弱/暴躁/庸俗?自己的事情都处理不好怎么帮别人!”

这些可能的责备,光是想想,就足以将咨询师吓出一身冷汗。

不只是来访者,咨询师自己也会责备作为“普通人”的自己。作为专业的助人者,咨询师能够接纳、不评判来访者任何的表现,却总是对自己要求苛刻。

大部分咨询师会竭力营造一种
理想化的“完美的专业助 人者”形象, 也真心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完美形象,尽管这种完美主义是 不现 实的。 他们担心在与来访者不期而遇时自己的表现不够完美,会损害自己的治疗形象,导致来访者的不满甚至脱落(Zuckerman & Horelick, 2006)。

3. 不期而遇可能会对来访者造成打击

咨询不是一座孤岛。有时咨访双方相遇的场景,恰好就是来访者正在咨询的议题。

精神分析师Gody曾描述过一次咨询外的偶遇经历:她在和女儿一起散步时遇到了她的一位女性来访者,而这位来访者正在因为自己怀不上孩子而痛苦(Gody, 1996)。

情感、人际、家庭……来访者会因为各种生活议题来咨询,而一旦离开了咨询室,相遇伴随的生活议题却会让来访者感到痛苦。

不仅如此,
有时仅仅是是意外遇到咨询师,也会造成来访 者的情绪波动。 许多来访者,尤其是大学生来访者,对接受心理咨询本身有很强的耻感(Sharkin, 1995),不愿意被同伴知道;这种情况下的不期而遇,也会对来访者乃至咨访关系造成很大打击。

4. 不期而遇会挤占咨询师的个人空间

在生活中与来访者不期而遇,虽然谈不上违反咨询伦理,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
“被迫的双重关系”。 为了回避这种潜在的双重关系,咨询师往往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一些社交活动,甚至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Sharkin, 1995)。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名狼人杀爱好者,却在你最常去的一间桌游吧遇见了同样来玩狼人杀的来访者……

这种情况下,出于避免双重关系的考虑,作为咨询师的你往往不得不做出让步。然而,为了工作而牺牲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无疑是令人沮丧的。


“在咨询室中理解接纳ta已经很不容易了,凭什么在生活中还要为ta妥协?”

不期而遇带来的这些不满与负面情绪,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会对咨询师的个人生活与咨访关系带来双重的不良影响。

图/《Better Call Saul》


道理我都懂,但是怎么才能摆脱尴尬?

总的来说,心理咨询就好像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构建的一个私人空间,而在咨询室外遇到来访者则是打破了这层精心维护的结界。如果不及时处理,咨访关系可能会出现裂痕,甚至咨询也会整段垮掉。

在最初的慌乱过去后,打起精神,其实打破尴尬局面也没那么难。


1. 想象练习

如果真的对偶遇来访者的情景感到害怕、排斥,不如就给自己做个“暴露疗法”或是“系统脱敏”,想象一些难以应对的场景,感受当下的焦虑,直到习惯、不再逃避(Sussman, 1995)。

《危险的心理治疗》中指出,咨询师可以按照如下方案进行想象练习:

想象你在一个感到私密/羞耻/情绪失控/哀伤等不适情绪的场景,这个场景中你不得不与一个你特别不愿遇到的来访者在一起。闭上眼睛体验这一场景。

拿出一张纸并记下如下内容:
1、来访者的姓名。
2、你想象的在此次邂逅中的内在感受。
3、你想象的在此次邂逅中你的行为。
4、你如何看待这些感受?你自身的反应说明了什么?

考虑你所有的来访者:
1、你最不愿在咨询室外遇到哪些来访者?
2、这些邂逅在哪些方面让你感到不安?
3、有没有一些来访者是你不介意在咨询室外遇到的?
4、与这些来访者的邂逅在哪些方面让你感到自在?

——完整方案见《危险的心理治疗》第十一章
《未曾预料的邂逅:曝光的仙境巫师》

通过这样的想象练习,我们能够逐渐适应并克服最初的不安与顾虑,明白自己真正担心的是什么,以及这些担心是不是无法解决的。

2. 在下次咨询中与来访者讨论

不要害怕与来访者讨论这次偶遇,也不要若无其事——其实来访者也在承受着同样的不安。

大部分来访者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一个自然的微笑与问候,在咨询中承认并简要讨论这次不期而遇(Stewart et al., 2009)。只要给来访者一个充分表达的机会,这种尴尬的经历也会转变为温暖与亲近感。

3. 转变心态

尽管咨询关系的边界很重要,但维护边界也不等于完全割裂咨询与生活。我们无法预料什么时候会偶遇来访者,也无法逃避;干脆就把这种“难以预测”的体验转变为一次自我觉察的机会(Zuckerman & Horelick, 2006),认真体会自己遇到来访者时的情绪,诚实面对。

咨询不是空中楼阁,咨询师不是圣人,更不 是透明人。 与来访者的不期而遇,虽然的确会带来意外与尴尬,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要生活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