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家行为七
“一带一路”和“亚投行”
中国
“
和平崛起
”
发展道路
的创
新、
创意,
就新
颖
在
主观意识上立志去开辟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超越
守成大国的
后起大国传统的崛起之路,不是通过军事扩张、掠夺资源、争霸或称霸,而是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内需改革创新,落实
可持续的
科学发展观,
做大两个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在与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更不是相背离的历史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国
家
,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促进国际社会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既传承历史,又开创历史新的一页。中国人第一次主导向世界推出的跨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它以“发展经济”为先导,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启动后,承包工程项目突破3000个。2015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同比增长18.2%。2015年,我国承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78.3亿美元,执行金额121.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6%和23.45%。
“一带一路”贯穿亚、非、拉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是打通、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项目,加速中国富余产能对接世界市场,促进中国经济外延外伸和整体覆盖。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非、拉各大洲及附近海洋沿岸国家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会全面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促进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实现共同富裕的生活。
中国牵头成立“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是实施“一带一路”的支柱配套工程,该银行成为中国向全亚洲进行资本输出的战略性平台。人民币遂步完成国际化,将向外释放大量的中国外汇储备,“亚投行”成为中国实行资本输出战略的重要保障,而“一带一路”则是中国资本输出计划的战略载体,中国利用积累的外汇储备作为拉动全球增长的资本金,通过中国的“亚投行”向“一带一路”中的国家提供融资,然后反过来这些国家向中国采购商品或服务,消化中国的过剩产能,它最终将成为一个中外双向合作,双赢多赢的经典战略范例。
中国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亚投行”,强调相关各国要聚在一起,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它与现存的地区组织机制是互补互利关系,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为什么又是中国,能够做到创新、主导新的跨洲际、跨地区的国际组织机制,以互利共赢理念先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修正、改造陈旧的,西方人主理已久的全球治理体系。道理很简单,这里有一个独特现象值得关注:世界上唯有东方中国的伦理价值观体系,是构筑在崇拜宇宙天地,崇拜自然天地,崇拜自然规律“道”,崇拜几近于道的“水”基础之上,别无他国。
水,是自然界中最能体现“可循环、可持续”意愿的原素之一。中国文化的基因传承中,可以明明白白看到“水”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开放、平等、尊重、和谐、可循环、可持续。
扩展阅读:
《
中国的国家行为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中国的国家行为二:郑和七下西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