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不相信眼泪”这句话,不是只有你深感体会。
因为要是把这话放在上个世纪来说,也不过分。
你要是有幸读过老舍,那你一定知道我的意思。
因为老舍笔下的祥子,就是来北京逐梦,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那位。
祥子,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最知名的一介车夫。
老舍写得朴实又动情,愣是把这高大壮士的洋车夫小伙写进中国人的心坎里。
用二现场嘉宾史航的话说,
这书里看几句话就知道个性,知道命运,知道这人一生的荣辱和这几年的顺字、背字,全听见了。
《骆驼祥子》的故事几乎人人皆知。
祥子是个背井离乡到北平打拼的车夫,生活的奔头就是能够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他为此不断奔波劳苦,说别的他不信,就信自个儿能凭着一股劲儿,能过上自己梦想的日子。
失去父母和几亩薄田的他,如此深信北平即将是下一个拥抱他的地方。
这要换到当代的语境,想要在北平施展拳脚的祥子,不就是远离家乡,希望在北上广拼出一片天下的我们吗?
只不过那时是二十年代军阀混战的中国,身为破产青年的他,只是众多底层劳苦百姓中的一位。
虽然年纪轻,力气大,跑得快,但终究过得还是弯着腰弓着背的日子。
勤劳、淳朴、善良没成为祥子的傍身之物,反倒让他屡屡碰壁,离买车的梦想越来越远。
作为第一代的“北漂”青年,生活给祥子的痛太多了。
车被抢了,钱被讹了,婚姻被骗了。
都说风水轮流转,但转到祥子这,苦比乐多。
老舍说祥子“有点像一棵树,健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他有自己的打算,有些心眼,但不好向别人讲论。
”
何以说祥子有打算有心眼呢?
因为打一开始,老舍塑造的祥子就是一个只身来北平闯荡的小伙,没亲没故,只靠自己一口气而活。
他信钱,也爱钱,顾不得爱情,顾不得交朋友,非得把钱攒在自己怀里才足够安心。
他忠厚没错,但他也爱面儿。
他勤奋没错,但他也自私。
在老舍的描绘里,祥子几乎所有的举动,都只为自己考虑。
其中买车,就是他最执迷的一个追求。
书里写道:
“他不大关心战争怎样毁坏田地,也不大注意春雨的时有时无,他只关心他的车。
”
第一次为两块钱丢了车,他不反思自己的莽撞,反而开始愤恨周围的一切;
丢车后,刘四爷本来要借钱给祥子,一听一分利,祥子千百万个不愿意;
明明可以听曹宅高妈的理财建议,结果祥子却觉得这是“骗局”。
于是我们看到的祥子因为太急功近利,太在乎那辆车,太关切眼前的一分一毫,哪怕他有着明确“买车”的人生计划,却也被抱着个葫芦罐的鼠目寸光给阻碍了。
旧社会环境的混乱只是他命运悲剧性的一部分,而他一次次决策的失误,才是那一把致命的推手。
作为乡土文化代表的祥子与都市文化代表的虎妞,这看似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两人,却因一次“意外”走到了一起。
而这场失败婚姻的开始,又何尝不是始于祥子的妥协、自私与软弱呢。
更令人为虎妞打抱不平的是,祥子带着他愚昧的处女情结,在男人可原谅的冲动与女人不可原谅的贞操里,始终以有色眼镜来看待虎妞。
但虎妞真的是书里说的“母夜叉”和“大黑塔”吗?
如果你真的这么理解,那只能说明你还不足够懂老舍。
虎妞,作为人和车厂掌门的闺女,吃喝不愁,能力颇佳。
大龄未婚,管得了企业,谈判力了得,知道自己要什么,敢于表达自己,执行力还十足,爱吃爱玩又有生活情趣。
史航老师将她称为”女神汉“。
放在旧社会不受待见,但放在现在活脱脱就是女企业家,能力强不说,还敢爱敢恨。
没错,虎妞的女性形象设置,其实是违背大众观念里的淑女形象的。
但老舍可没有把虎妞照着“泼妇”的形象去写。
相反,老舍笔下的虎妞老了点儿没那么漂亮,却绝对少不了率真和可爱。
祥子丢车后失魂落魄回到人和车厂,虎妞立刻招呼他过来一起吃饭“过来吃碗饭,毒不死你!
两碗老豆腐管什么事!
”这句话话里没什么打情骂俏,你侬我侬,但字里行间无不透出虎妞对祥子的关切。
可见老舍之所以写这样一个角色,绝不是为了丑化虎妞。
反而在那个时候,我们已经能在虎妞身上找到从个人出发的追求。
许子东就说道”虎妞有啥错?
她就是主动地喜欢了一个男人,而且对他真心“。
错只错在,当时祥子的配偶标准只是一个纯朴的清秀姑娘,虎妞在他眼里只是一个不清白的“丑女”。
反而透过率性的虎妞,我们看到祥子性格上的缺陷。
可见这《骆驼祥子》的不幸,绝对不都是属于旧社会的过错。
在祥子的个人梦想奋斗史里,让他一步步陷入泥沼的,也有他在人生路口做出的一次次选择。
这也就是为什么老舍先生写道,祥子是“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